• 我的订阅
  • 国内

8号线揭秘 专访总设计师:“绿色、智慧、融合、创新”打造国内首条智行低碳地铁环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6 09:55: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为西安首条环线地铁,8号线意义非凡,承载着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加快城市综合能级提升的重要任务。通车后,将使得主城区交通压力得以缓解,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沿线经济蓬勃发展。自此,西安地铁正式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

8号环线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点,如何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带着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在通车前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访了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轨院副总工程师、西安地铁8号(环)线总设计师 邵莹。

8号线揭秘 专访总设计师:“绿色、智慧、融合、创新”打造国内首条智行低碳地铁环线

铁一院西安地铁8号线设计团队 杨奇越摄

规划理念: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增强网络通达性

“8号线的总体规划理念就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换乘便捷性、增强网络通达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总设计师邵莹介绍说,既要传承历史文脉,也要契合城市发展规划,围绕“绿色、智慧、融合、创新”的设计理念,打造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云平台、智能运维、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的智行、低碳地铁环线。

8号线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主骨架线,线网中的唯一环线,贯穿雁塔、新城、灞桥、未央、莲湖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曲江、浐灞国际港、经开4个开发区,全长约49.896公里,共设车站37座,换乘站18座,线路长度居国内运营环线第三位。与已运营1-6及10号线形成13次换乘,是西安市民朋友圈的“换乘之王”。

8号线是西安地铁迄今建设线路最长,地裂缝穿越次数最多,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难度最大,下穿铁路、地铁既有线风险最高,征地拆迁范围最广,文物保护发掘任务最重,既有线改造最复杂的一条线路,其设计及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2016年10月,铁一院即启动项目可行性研究,2019年2月25日通过可研专家评审,2019年10月24日顺利通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共完成3880余册施工图的设计工作。

设计8号线时,铁一院团队面临哪些挑战?总设计师邵莹表示,设计时充分总结了地铁2号线荣获FIDIC全球杰出工程、14号线荣获国家优质工程的建设经验,全过程采用标准化设计,建立全阶段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线910个风险点。落实《西安智慧城轨发展纲要》要求,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大力推广云平台、智慧车站建设,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团队因地制宜采用生态环保、经济合理施工工法和技术体系,全线3座车站采用不同的全暗挖工法,优化施工组织,降低地铁施工对市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

此外,秉承“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建设理念,还在雁鸣湖车辆段、永城路停车场进行一体化综合上盖开发,打造城市发展新地标。

技术创新:

应用系列绿色低碳新技术

全自动运行系统正线平均节能15—20%

8号线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点,这些技术如何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据介绍,8号线采用了一系列绿色低碳新技术,致力于打造一条绿色智慧高水平环线。 主要新技术有:

A、土建方面:幸福林带北-米家崖区间、红庙坡-景曜门区间于国内首次使用盾构工法穿越弱活动性地裂缝,采用新型多孔注浆钢纤维管片,有效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和降低工程风险。植物园站创新性采用“上四下二”6导洞PBA工法,成功解决了大覆土暗挖车站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难题。木塔寺西站采用明暗挖结合施工工法和大跨托换型钢组合体系,成功解决该站制约2年“卡脖子”工程难题,丰富和创新地铁车站施工工法体系。

B、机电系统方面:组建业内规模最大、承载业务种类最多的线网级云平台,首期服务8、10、15三条全自动线路,云平台整合运营维护、生产管理、建设管理等资源,依托大数据平台对行车开行方案、风水电等系统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实现线路精细化管理,可降低能耗约20~40%;基于云计算,开发智慧应用,降低设备及运营维护量。依托云平台和大数据建设,打通各线路各专业之间的数据交互障碍,为运营和资源管理、社会服务提供大数据智能分析和价值挖掘。

8号线作为国内首条全自动运行环线,自动化等级为最高的GoA4级,由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站台门、车辆、场段工艺等关键核心设备组成,实现协同控制和应急联动,达到列车全过程自动化高效运行目标。具备常规运行、降级运行和灾害工况等多重运行模式,构建5大核心系统18个科目48个联动运营场景,有效提升列车运行安全性、运营组织灵活性,为乘客提供智慧出行、智能服务。根据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全自动运行系统正线平均节能15~20%,车场平均节能20~30%。

换乘之王:

实现快速便捷无缝换乘

市民跨区通勤时间节约50%以上

根据西安地铁线网规划,8号线于西安市主城区二环与三环之间敷设,串联了雁塔、新城、灞桥、未央、莲湖5个行政区以及高新、曲江、浐灞国际港、经开4个开发区,搭建了城市快速环廊。

“据预测,运营后市民跨区通勤时间节约50%以上,同时也大幅缩短了市域通行时间。”总设计师邵莹表示。

作为换乘之王,换乘的便捷性是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根据线路相交方式,选择合理的换乘型式,对于近期线路及同期实施的换乘站均采用节点换乘,实现无缝换乘。对于1、2、3号线没有预留节点的站点,采用增加换乘大厅和换乘通道,对既有站内增加楼扶梯提高进出站能力等方式,很好的实现了快速便捷的换乘功能。另外,在大唐不夜城站、曲江池西站等站点打造城市“微中心”,建设非机动停车场,以及公交接驳措施等,统一规划、同步实施,解决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因素,8号线在工程建设中将施工与城市景观有效融和,全线施工竖井采用全封闭厂棚,遵循“少占、快干、早还”原则,在交通导改中采取机动式围挡,严格落实“占一还一”要求,最大程度降低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植物园站深大竖井采用7道预制混凝土支撑,安化门站、大唐不夜城站附属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打造低碳环保的施工体系。

地铁运行主要采用电力能源,8号线主变压器采用一级能效变压器,节能降耗。8号线采用中压逆变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将列车制动产生的再生能量回馈到中压35kV母线侧,用于车站动力照明负荷,避免了传统电阻制动方式的能源浪费;同时减轻车体质量,从源头节约了电能。 8号线雁鸣湖控制中心严格按照绿建二星国家标准开展绿色节能的设计和施工。控制中心采用能耗计量系统,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电气等各部分能源进行独立分项计量,节能减耗;大楼采用一级节水器具,节水节电;采用智能环境设备监控系统,具有智能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建筑设备控制等功能,公共区域照明系统采用分区、定时、感应节能控制,可根据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大幅降低能耗,将控制中心打造为低能耗、可持续、低碳环保的地铁绿色空间。

人文关怀:

车体宽大舒适手机可无线充电

设1.2m防淹挡板防内涝

据介绍,在人性化设计方面,8号线首次采用A型车,较B型车载客运能提升30%,车体宽大舒适,车厢内实现了手机无线充电等功能。标准车站采用13m宽站台,换乘站采用14~16m宽站台,站内空间宽敞,换乘车站采用1.6t大电梯,通过换乘客流模拟仿真指导换乘站设计,让换乘流线更顺畅,乘客换乘更便捷。

站内设置警务室、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部分车站出入口设置风雨连廊,实现地铁与公交的无缝衔接,充分体现地铁人文关怀,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在确保乘客安全方面,8号线也表现优异。全线车站出入口标配2部扶梯1部楼梯,条件困难时设置1部电梯1部楼梯,站内盲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齐全,乘客出行安全便捷。全线区间设置连续的不间断的疏散平台,确保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安全。在防洪防涝方面,8号线出入口风亭高度均高于百年设防水位,同时在出入口口部设置1.2m高防淹挡板,提升车站防内涝处置能力。

文化元素:

“古都环廊 融汇长安”为设计主题

8座重点车站各具风情

西安作为历史名城,8号线在设计上如何融入西安文化元素?

“8号线外环唐长安城遗址,西邻汉长安城遗址,各站点历史氛围厚重,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融合了这些文化元素,采用‘一线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的整体设计思路,全线设置有标准站和装修特色站。”总设计师邵莹介绍说。

作为古城西安的唯一环线,8号线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传承历史文脉,展示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全线以“古都环廊 融汇长安”为设计主题,通过独特的公共区环境、一站一标、独一无二的导向标识系统,打造千年古都盛唐文化的地下艺术环廊。

团队还通过融合汉唐长安12城门共性文化元素,27座标准站在站厅、站台利用柱跨联拱型式,以“门”的形态串连整个空间,乘客下车即可看到标志性的“门”式风格。天花采用井然有序的九宫格造型,借鉴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呼应城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融合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以交通白为基色,形成东面春之绿,南面夏之红,西面秋之金,北面冬之蓝的区位色彩体系,打造地下交通空间方位识别系统。

此外,还选择了东仪路站、寒窑站和植物园站、幸福林带北站、全线客流最大的井上村站及与2号线换乘的市图书馆站、临近梨园宫遗址的光化门站,以及临近木塔寺的木塔寺西站,共8座车站作为装修重点站,展示西安悠久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如寒窑站,位于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所在地曲江南湖东侧。该区域为国家5A级景区和生态区,南湖公园是曲江的核心区域。车站B号出入口设置于南湖景区中心,极大方便了市民及游客,实现了“出了地铁逛南湖”的美好夙愿。提取古建元素融入出入口造型设计,地铁建筑与景区景观风貌充分融合,相得益彰。其作为全线唯一无柱穹顶车站,公共区空间开阔,以“曲江流饮渊源长、寒窑情缘佳话传”为设计主题,提取戏曲中水袖的灵动形态作为空间设计元素,运用GRG新型材料,呈现曲江池水 波光粼粼、流光溢彩的空间效果;打造震撼的大美车站空间。

植物园站则提取植物园树荫形态,呈现“一树一花一世界,一站一景塑新园”的设计概念,依托三联拱的结构型式,以“绿树成荫、树影繁花”为设计主题,提取生态自然绿色为主旋律,营造苍翠挺拔,满眼绿意的林木葱郁空间效果,让乘客从车马喧嚣中感悟回归生态自然。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6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会会客厅 | 专访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军:人民公交为人民
...展贡献公交力量。“特别是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和云巴环线的建设,是我市的重要城市建设项目,城市公共交通总体格局也将随之发生重大改变。我们将以此作为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提升服务质
2025-01-13 16:06:00
广州地铁环线首车亮相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广州地铁环线首车亮相地铁十一号线全线或于今年完工十一号线首列车外观及车厢内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通讯员林东升、陈涛坤、何铭毅 摄十一号线首列车外观及车
2024-01-05 04:05:00
...在建设,预计2024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形成“十字+环线”的网络化运营体系,总车站73座、总里程92.6公里,预计日均载客量120万人次至150万人次。3条线路经由道里区、
2024-03-14 09:43:00
无线充电、降噪隔音 西安地铁8号环线列车首次亮相
...以柔和温暖的鹅黄色和白色为主色。为展现8号线特有的环线元素,车头采用LED灯环形设计,巧妙构成了一张笑脸,像个可爱的“海绵宝宝”。车身搭配明亮动感的橘色线条,显得青春靓丽、活
2023-12-09 23:40:00
...、生物岛2线、知识城雍景湾便民线、广州塔路线、琶洲环线。市民无需预约可直接通过刷羊城通卡等方式支付车费搭乘自动驾驶巴士。此外,还将开放BRT夏园站—BRT文园站(地铁双岗站)
2023-12-28 04:25:00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福州地铁“环线通”系列报道11车辆在这里自动休眠、唤醒、出库……探访地铁4号环线全自动运行场段福州晚报讯 福州地铁4号环线已进入开通倒计时阶段。此前,本报揭秘
2023-08-22 07:34:00
4个角度看地铁4号环线:快酷美暖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福州地铁“环线通”系列报道?首通段试乘首日收获无数点赞4个角度看地铁4号环线:快酷美暖地铁4号环线试乘首日,许多市民“尝鲜”。福州晚报讯 昨日,福州地铁4号环
2023-08-24 07:44:00
福州地铁集团:逐浪全“数”前进 打造智慧城轨
...建设智慧城轨、数字城轨有哪些应用和成果呢?记者就此专访了福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国。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智慧地铁”展区。地铁展位福州市轨道线网信号大数据诊
2024-05-25 07:56:00
近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10号线一期工程进度不断刷新,两条地铁按计划将在今年与市民相会。今年三期收官推进四期建设规划报批近年来,西安市轨道集团按照西安“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
2024-05-12 07: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深秋时节,世界目光再次投向黄浦江畔。11月5日,秉承“新时代,共享未来”主题,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启幕
2025-11-05 07:59:00
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全面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
2025-11-05 08:00:00
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举措,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025-11-05 08:05:00
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前列国企创新动能持续迸发——大数据里“读”河北(九)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5-11-05 08:06:00
河北省交易团参加第八届进博会带上“购物车” 寻求新机遇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黄浦江畔,万商云集,再赴进博之约。11月5日至10日
2025-11-05 08:07:00
河北省数据交易服务中心成立达成全省首笔公共数据交易、首笔社会数据交易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1月4日,河北省数据交易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举行
2025-11-05 08:07:00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2025年12月底前,全国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至少将50种重点监测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纳入智能监管覆盖范围
2025-11-05 07:57:00
央媒看太原近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等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了“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在太原面向公众开放
2025-11-05 07:5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崔帆)“路灯被树木遮得严严实实,影响夜间出行。”近日,会昌县网友通过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反映,县城财富广场靠近206国道的小区出入口机动车辅道旁的香樟树枝叶茂盛
2025-11-05 06:42:00
江西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范围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孙沐雨)10月30日,江西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云平台公布江西省及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
2025-11-05 06:42:00
索道成梅岭景区创业风口?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唐代王勃曾在《滕王阁诗》中提到的西山,即现在的梅岭。梅岭,南昌人的后花园。坐落于南昌市西郊30公里处
2025-11-05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邬强)11月3日,记者从2025南昌马拉松组委会获悉,11月6日至9日,所有参赛选手凭参赛号码布、工作人员凭工作证件
2025-11-05 06:42:00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颁发了安徽省首本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标志着合肥市在立体空间权属界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23:27:00
远离“雾霾天”,烟台“十四五”凭啥让蓝天成为日常?
胶东在线11月4日讯(记者 王竞男 摄影 李刚 )一年中超过320天可见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9
2025-11-05 00:02:00
烟台高新区召开重点民生领域工作情况通报会议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郭健 实习编辑 单煜媛)10月30日上午,烟台高新区召开重点民生领域工作情况通报会议,现场调研重点民生项目
2025-11-05 0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