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有哪些尊师重教的例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13:5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意思是说,国家兴盛,必须尊敬老师,重视有技能的人。只有这样,规矩和制度才能保持,得以推行。反之,“贱师而轻傅”,后果只有一个——“国将衰”。

历史上,无论明君贤臣,还是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奉其为基本国策。

帝王身体力行,建立规矩

历史上有哪些尊师重教的例子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尊师重教,曾亲赴太学,主持“大射”“养老”等礼。升堂讲学,上至宗室诸王,大臣子弟,下至宫廷卫士,都要学习。召集名儒群会于京师白虎观,讨论诸经的异同,学术风气大盛。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开创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放下九尊之躯,恭敬老师,汉明帝身体力行。

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明帝对他非常尊敬,即使继位当了皇帝,也坚持尊桓荣以师礼。一次,在太常府会见众大臣,汉明帝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不仅派人慰问,还亲自登门看望。而且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桓荣去世时,明帝换了衣服,亲自送葬,对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国家要兴旺,必须尊师重教。他不尚空谈,从自己做起,亲自制定尊师重教的规矩。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诏令撰《三师仪注》,规定太子接三师要出殿门,先礼拜三师,三师答拜后再入殿门。三师入东宫殿门时,太子要先让三师入门。三师坐定后,太子方可就座。太子向三师写求教的书札,必须在前面写上“惶恐”,结尾写上“惶恐再拜”。

太子师李纲年迈,患有脚疾,李世民便赐李纲一轿步舆,令东宫卫士抬举其入宫,命太子引师上殿礼拜。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十分生气,当着王圭的面告诫魏王“见师如见父”,要“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作为一代明君,汉明帝刘庄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是尊师重教的好典范!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司徒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等撰写的北魏国史,引起朝廷鲜卑贵族的不满,便联合起来到太武帝处告状,上纲上线,指责其恶意丑化魏国。太武帝大怒,下令处斩崔浩和高允,以平众怒。

高允是太子拓跋的老师,深为太子所敬重。一听父皇要杀恩师,拓跋急忙拉着高允一起去见太武帝。太子求情说,高允出身微贱,一向小心缜密。撰写北魏国史,都是听崔浩的,恳求赦其死罪。太武帝便问高允:“这么说,国史都是崔浩所撰吗?”为人师表的高允不肯就坡下驴,而是实话实说:“是臣与崔浩共同撰述的,但浩所领事多,总其大纲而已。至于撰述,臣多于浩。”太武帝一听,怒不可遏:“高允罪过超过崔浩,怎能得生!”太子救师志坚意决,毫不后退:“天威严重,高允是一小考,迷乱失次。臣刚才问过他,说都是崔浩所撰。”太武帝再问高允:“果真如太子所说的吗?”宁死不失师德的高允说:“臣罪当灭族,不敢虚妄。殿下因臣侍讲日久,哀怜臣,为臣乞命而已,实未曾问过臣,臣亦未有此言。臣以实对,不敢迷乱。”

不甩锅,说真话,有担当,死都不怕,高允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好老师!挺身而出,为师请命,拓跋不愧是皇家好儿郎!太武帝感动了:“贞臣也。如此言,我宁使法律失一有罪人,应赦宥他。”高允因此免于死罪。

历史上有哪些尊师重教的例子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濂的孙子宋慎牵扯进胡惟庸谋反一案,宋濂一家也在劫难逃。朱元璋残忍成性,杀人无底线,众人无人敢言。作为宋濂的学生,太子朱标什么也不顾了,径直跑到朱元璋面前,叩头求情。朱元璋不为所动,毫不松口,反而对朱标的求情行为十分愤怒!

“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明徐祯卿《剪胜野闻•宋濂获罪》)连自己的老师都救不了,有辱师门,枉为弟子!朱标心一横,纵身跳入河中!

后人称朱标“分理庶政,神赞弘多”“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足见其怀瑾握瑜之人品。明史记载,宋濂的确是在马皇后和朱标的劝谏下,保全了性命。

拓跋和朱标都是太子,和一言九鼎的父皇,毕竟还有父子之情,救老师可以不必顾忌太多。而汉代官员杨政,和帝王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但为了救老师,也同样毫无顾忌。《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记载,杨政的老师范升被他人所害,被关到狱中。杨政为了救老师,便光着身子,用箭穿耳,抱着范升的儿子,候在道旁。皇帝的车驾过来,杨政拿着奏章叩头大喊:“范升只有一个三岁儿子,范升如有不测,孩子就成了孤儿,可怜啊!”皇帝的护卫怕惊了皇帝,举弓射杨政,杨政不肯走,护卫又用旄头和戟刺杨政,把杨政的胸部划伤了,杨政仍不肯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为了救老师,连死都不怕,感动了皇上,下诏立刻放了范升。

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恩师的,不止是身为太子的拓跋和朱标,身为朝廷大臣的杨政。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普通世俗百姓身上,也同样大放光彩。

历史上有哪些尊师重教的例子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山西人,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是袁继咸的学生。袁继咸提学山西时,“立法严而用意宽”,教书育人,重学识,更重人品气节,对傅山影响颇深。袁继咸曾为兵部侍郎,因做官清廉,为人耿直,得罪了张孙振,被贬为山西提学。

崇祯九年(1636年),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入狱。傅山为恩师鸣不平,四处奔走,联络生员百余人,步行赴京,联名上疏,为恩师诉冤请愿。他带领众生员在京城四处印发揭帖,说明真相。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出堂作证。经过长达七八个月的不懈斗争,终于使恩师冤案昭雪,袁继咸官复武昌道。而陷害恩师的张孙振,以诬陷罪受到谪戍,为恩师出了一口恶气。这件事不仅惊动官场,而且震及全国。

大千世界,並不是人人都懂得尊师这个大道理的。清朝道光11年(1829),年轻力壮的道光长子奕纬,突然去世。奕纬的死因,《清史稿》沒有记载,民国期间流传一本《老太监的回忆》,倒是提供了一个说法。

该书说,奕纬整天遊手好闲惯了,十分讨厌学习。教他的老师好言相劝:“阿哥只有好好读书,将來才能当个好皇上。”沒想到奕纬恨得要死,指着老师发誓:“我要是当了皇上,第一个就把你杀了!”

此话传到道光耳中,龙颜大怒,立刻传奕纬进殿。奕纬刚跪下请安,道光便怒斥逆子,狠狠朝奕纬胸口踢了一脚。沒想到用力过猛,几天后,医治无效,奕纬死了。

从汉朝说到清朝,从帝王太子,王公大臣,说到民间贤士,都有恪守尊师之道者,美名流传千古;而有违尊师之道者,究竟咋死的,史书都不屑记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皇帝乳母有地位吗
...拓跋嗣的生母,成为北魏时期这条规矩的第一个牺牲品。太武帝是道武帝的孙子,北魏第三位皇帝,他的生母杜氏去世得早,没赶上赐死,也可以说是幸运了。而自小失去母亲的太武帝便把“恋母情
2023-08-03 17:16:00
北魏太武帝长子拓跋晃之死的原因
...)明元帝,16岁诞下长子。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太武帝,20岁诞下长子。拓跋晃(428年~451年7月29日)景穆太子
2023-01-29 17:16:00
北魏权谋风暴:太监宗爱如何玩弄皇帝与大臣,最终称王失败
...重的灾难。宗爱剧照太监宗爱一跃成“红人”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几十年来的分裂局面。在他的治理下,北魏王朝再度焕发了生机。当时太武帝继位的时候年仅十五
2024-02-16 12:04:00
451年正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长江北岸举行盛大的朝会,向参加南征的功臣们“颁奖”,其中有一个宦官被封为秦郡公。此时的拓跋焘志得意满,他已经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饮马长江的少数民
2023-03-13 16:40:00
宗爱:北魏最牛的太监,权势滔天却最终身死族灭
...、一位王爷,更身登相位、封王爵。这位太监,便是北魏太武帝时期的大宦官宗爱。宗爱出身低微,曾是一名办理杂物的低级宦官,但凭借反应敏捷、事务周到的表现,赢得了太武帝的赏识。他在太
2023-12-15 15:42:00
子贵母死:北魏王朝的残忍规矩与皇权之争
...另一个“怪胎”——“乳母干政”。第一个出场的,便是太武帝拓跋焘的乳母窦氏。窦氏抚养拓跋焘长大,自然与太子焘结下很深的母子情,待到太武帝继位,窦氏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保太后。保太后
2024-01-21 13:21:00
此人权势滔天,因灭佛扬道惨遭灭门
...干来辅佐皇帝。实际上,他也确实是这么做了,他甚至是太武帝眼中的重臣。北魏在北方之所以能够独占一方,跟崔浩的谋略是息息相关的。在崔浩的计划下,那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在一步步走
2023-07-02 10:33:00
太子拓跋晃为何冒险抗旨灭佛行动
太武帝的“灭佛”旨意下达后,整个北魏王朝一夜间陷入一片腥风血雨,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不光是僧人遭殃,就连那些帮助保护僧人的百姓也被牵连了进去。此时太武帝人还在长安,
2023-02-01 14:09:00
拓跋翰的结局是什么
...十六国时期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第三子,另一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北魏的拓跋翰。拓跋翰的鲜卑名是乌弈肝,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也是景穆帝拓跋晃及南安
2023-05-28 17: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