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筼筜”是个什么湖?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1-27 16:35:00 来源:杭州网

筼(yún)筜(dāng),一种挺拔美丽的竹子。

厦门西南方向有一处渔港,曾因遍植这种翠竹而得名“筼筜港”。每当月斜潮落,渔船归港,灯火绵延,“满江渔火列筼筜”的景象被誉为当地“老八景”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厦门向海要地,筑堤围湖,筼筜港成了筼筜湖。没多久,湖周围冒出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全市近半的工业和生活废水都往湖里排。老百姓甚至摸出了排污“规律”:化工厂排的污水,冒着白色气泡;如果是酱油色,八成来自酿酒厂和橡胶厂……

到了80年代,当地经济搞上去了,筼筜湖却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垃圾遍地、蚊蝇滋生、污水横流、鱼虾绝迹。在岸边走一遭,身上的气味半天散不去。

“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市民群众发出呼声。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筜湖治理前资料图。(图源:中国日报)

治理筼筜湖成为摆在厦门市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要不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明确指出:“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关于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习近平阐述了他的观点:“由于愚昧造成的破坏已经不是主要方面了,现在是另一种倾向,就是建设性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一定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但反映出来的又是一种无知,或者说是一种不负责任。”

湖泊治理千头万绪,该从哪儿抓起?

1988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这5个方面,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

针对治湖资金难题,会议明确“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当年的1000万是笔大资金,相当于厦门一年基建投入的1/10,比之前十几年的投入总和还多。

但当时厦门刚成立经济特区,建设资金紧张,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儿花。花钱治污,值吗?

这笔钱要不要拿、怎么拿,讨论时出现了不同声音。习近平当时分管财政,很支持治污工作,最后批下了这笔钱。

3年攻坚,筼筜湖完成第一期综合治理,实现了“湖水基本不臭”的目标。1991年12月,随着味精厂最后一股污水纳入管网,仅仅一周后,筼筜湖的水质明显好转。转过年来,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锣鼓震天,人山人海,厦门人熟悉的筼筜湖又回来了。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筜夜色。(图源:人民日报)

筼筜湖综合治理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蹚出了路子。此后30多年,厦门持续推进筼筜湖治理,一任接着一任干,管总的依然是“20字方针”。以筼筜湖为原点,厦门市生态修复逐渐从河湖向海洋拓展,开启了从“海域”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现在,筼筜湖片区“腾笼换鸟”,引进大批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厦门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生态优势成了发展优势,充分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习近平留给厦门的生态财富,远不止一处筼筜湖。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牵头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首次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特区发展战略重要目标,并设置“厦门市城镇体系与生态环境问题”专章。这不仅在厦门是史无前例,在全国也开了先河。

刹住乱砍、滥伐、乱采风,抓红树林保护,保护自然风景资源……从1.6平方公里的筼筜湖到1699平方公里的厦门市,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现在,厦门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前列。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筜湖周边城市景观。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进一步看,筼筜湖综合治理不仅体现出厦门生态环境之变,也是中国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上走出的关键一步,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发端。

从“20字方针”中的“依法治湖”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从市长亲自抓治湖到今天全面推行的河湖长制,从回应市民关于治理筼筜湖的呼声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石。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筜湖白鹭。人民网记者 陈博 摄

在厦门工作时,习近平说:“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几十年过去,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感慨,“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文/劲漪、静玄

编辑/钟祺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厦门》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学院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强化人才培养与深化内涵建设,以及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2024-04-07 07:38:00
...如下:上世纪80年代,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组织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对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都作了系统谋
2025-07-06 08:05:00
这所高校实力助“绿”城市发展
...电视总台等多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刊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为主题的重要稿件、专题报道。林进川说,我们在收听收看的同时,做出今年确定为“服务厦门生态文明建
2024-04-02 07:21:00
...越来越大。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治湖方略,开启了筼筜湖的蝶变。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的治湖思路总结为“20字方针”——依
2024-02-23 12:28:00
...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新环境,形成了发展新优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碧海银滩也可以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文旅团队长期致力于探
2024-04-07 07:38:00
时政长镜头丨筼筜回响
...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曾这样介绍他工作过的城市。昔日黑臭的筼筜湖,蝶变为今日厦门的“城市会客厅”。人
2024-02-21 12:01:00
厦门国资系统“追寻足迹悟思想 国企奋进新征程”专题活动走进市政集团
... 通讯员 徐可 苏泽鹏 图/市国资委 提供)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学思践悟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日,厦门国资系统“追寻足迹悟思想
2023-08-14 08:27:00
鹭岛高颜值画卷背后的公安力量
...公安报鹭岛高颜值画卷背后的公安力量厦门市公安局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全域生态警务纪实□本报记者 万 里 通讯员 薛 剑 李 嫣山海相连、满目苍翠、白鹭翩飞、椰风蕉影……刚
2024-02-22 07:41:00
厦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城市发展内外兼修
...领域协调发展,实现了城市内外兼修的“高颜值”。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2024-01-13 07: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22日电 据国家邮政局官网消息,10月21日,国家邮政局在沈阳召开邮政快递业安全治理规范化座谈会暨快递进村工作推进会
2025-10-23 08:08:00
江西要查建筑、监理企业资质了
本报讯(王纪洪、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为加强建筑业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动态监管,10月22日,记者注意到,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决定对2025年度建筑业和监理企业开展资质动态核查工作
2025-10-23 06:29:00
昌福铁路旧桥体全部拆除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10月21日,随着最后一节桥墩安全拆除,昌福铁路东新赣江特大桥与在建南唐联络线交汇处的旧桥体拆除完毕
2025-10-23 06:29:00
江西成立博士服务团护航赣企出海
本报讯(黄苏、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势,精准破解涉外知识产权布局难、风险防控弱、纠纷化解难等制约企业海外竞争力的痛点
2025-10-23 06:29:00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被行政处罚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信用中国获悉,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违法行为
2025-10-23 06:58:00
一个“小包裹”,跑出速度、精度、温度与韧度
“双十一”迎来首波高峰,记者实地探访转运一线一个“小包裹”,跑出速度、精度、温度与韧度10月21日夜间,申通快递南京转运中心迎来“双十一”首波快件进出港高峰
2025-10-23 07:45:00
跟着赛事游南京,跟着演出游南京,还要再来一次南京一路“警”色,护航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瑜王茸 通讯员宁宫新国庆中秋长假全市接待游客2009
2025-10-23 07:46:00
美食、旅游、文体各“展”所能,在南京实现一展多游一展多吃一展多逛——“红火”一个展 “出圈”一座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如何办好一场既丰富多彩又有鲜明特色的展会
2025-10-23 07:46:00
南京国际“朋友圈”再扩圈,16名国际友人、海外华人获聘紫金友好使者架“心桥”传友谊 “来客”变“家人”□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实习生黄莹当六朝古都遇见多元文化
2025-10-23 07:46:00
用被视作“废料”的秸秆制作眼镜、玩具、床头柜等博士回乡“点草成金” 3D打印“秆”大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 通讯员韦静曹冯阳你能否想象
2025-10-23 07:46:00
“金陵城”吹来“墨竹风”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月底开幕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昨日下午,拉萨市举行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新闻发布会
2025-10-23 07:46:00
龙华智谷现雏形
10月22日,江北新区龙华智谷已现雏形,工作人员正进行幕墙安装及内部施工。该项目含7栋建筑,涵盖实验楼、办公楼、商业广场、学生宿舍等,部分楼栋年底拟投用;建成后将深化产学研一体化
2025-10-23 07:46:00
南京港机:赶订单 冲产值 保目标
10月22日,南京经开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南京港机重工制造有限公司龙潭基地,工人正在吊装发运全自动龙门起重机。公司为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
2025-10-23 07:4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毛欣悦记者张希)近日,市发改委公布了2025年度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名单,共69家入选,其中江宁开发区13家工程中心上榜
2025-10-23 07:46:00
社区“百姓健身房”满足群众体育便捷化服务需求约上“搭子”,挥汗“来一场”□通讯员李昊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卫凌云“下午3时
2025-10-23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