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湟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才振兴这一战略目标,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根本任务,着力在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资源,集中精力补短板、强弱项,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推进人才协作 厚植教育底色
“7点,从宿舍出发,因为昨夜下雪,路上出租车不多,边走边等。7点半学生们陆陆续续进校,值日的孩子们已经拿起工具开始扫雪。雪后的清晨真的很冷,扫雪的孩子们让我重新认识了你们的吃苦精神,学生,不能少了寒窗苦读”。周冰校长的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周冰是2022年从南京六合区选派到湟源县一中挂职的支教老师。
2022年以来,南京六合区、西宁湟源县两地创新教育深度协作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组团式”教育帮扶,六合区选派优秀教师进驻湟源一中全面接管教育教学管理,在周冰校长的带领下,开启了以“定期家访+南京爱心助学”的教育新模式,通过改善品学兼优、家境困难学生学习环境,用心用情助推家校共育,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通过将近一年半的挂职锻炼,学校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化、细致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显著增强,改变了以往被动式的“教与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周冰这样说到。
为更好发挥东西部协作选派干部人才作用,2023年以来,湟源县按照“请进来+送出去”双向培养机制,全县10所学校分别与六合区双语小学等10所学校建立点对点教育帮扶“同伴圈”,实施“合源同步课堂、教师同步研修、名师同步培养、资源同步共享”四同步教育协作。先后组织12批考察团和游学研学队伍、124名教师赴南京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为全县教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华镇中心学校教师张海方在赴南京交流学习后感慨到:“根据组织安排,我到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察学习,通过聆听四堂示范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任务设计上关注真实性、回归学科性、突出整体性、落实参与性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以致用,务实笃行,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为建设乡村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文旅交融 共赴“诗与远方”
“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们对古城进行了详细调研与考察,通过梳理古城的街巷布局、建筑院落及历史遗迹,因地制宜设计提升出改造方案,着力把古城打造成湟源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张靓说,希望通过五到八年,按照渐进式、小尺度、微更新的理念,精雕细琢,让古城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张靓系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2023年7月湟源县委组织部组织张靓等南京园林规划院、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等单位人才参加第四届“智慧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并顺利签约。目前,张靓在湟源丹青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丹噶尔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工作。
自入职以来,张靓积极融入文旅集团这个大集体和集团各项工作,对古城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考察,梳理古城的街巷布局、建筑院落及历史遗迹,因地制宜设计提升出改造方案,并充分发挥自身从事景观设计十余年的专业经验,主持设计了丹噶尔古城的“安置院”“文庙广场景观提升”“排灯工坊”“小高陵酒坊”“东城壕立体停车场”“南城墙风光带景观提升”等项目,并积极参与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多次勘探,设计出更符合场地实际和展现古城特色的方案,解决好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工艺问题,切实为打造古城风貌把好关、出好力,目前已完成“安置院”和“文庙广场景观提升”工程,“排灯工坊”、“小高陵酒坊”正在建设中。
“我们充分借鉴‘南京小西湖模式’,积极发挥人才优势,不断拓宽“朋友圈”,努力将古城打造为‘汉藏文化走廊,千年高原驿站’”湟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说。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湟源县充分发挥南京专家人才帮扶作用,湟源文旅事业取得一项项新的举措,丹噶尔古城的烟火气息越来越浓厚。
加强医疗服务 播撒“杏林芬芳”
2023年7月,被评选为西宁市第五批“引才聚才555”计划柔性引进人才的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维,再次来到湟源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在帮扶期间,王维每天保持着10余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完成泌尿系统各类手术20余台,接诊门诊病患60余人次,教学查房25余次,组织授课1次,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热情细致的服务态度,赢得了湟源百姓的信任和点赞好评。王维表示:“2021年我通过组织选派到湟源县人民医院挂职,与湟源结下了深厚友谊,2023年通过湟源县委组织部申报入选了第五批“引才聚才555”计划,有幸再次来到湟源服务,我将竭尽所能为当地百姓创造更多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湟源已经成为我们挂职干部的第二个家园,湟源人就是我们新的家人,在短暂的时光里,我必须竭尽所能,尽职尽责的为湟源人民服务,这是一种爱的情怀,更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今年到湟源县挂职的“支医”人才孟令平自7月份来到湟源后,积极融入湟源县城关镇卫生院各项工作,在帮扶期间主动参与治疗或会诊社区常见病等工作,切实让“山海协作”优质医疗“福利”辐射到湟源老百姓。
近年来,湟源县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坚持人才队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专家64人,开展新技术教学、新业务指导58项,填补了湟源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救治多项医疗技术空白,“送出去”技术骨干80余人次“组团式”跟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群众看病更有保障。3年来累计投入4595万元,实施了卫生服务补短板工程等6个项目,64排螺旋CT等关键设备的引入,湟源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环境,极大提高医院的综合诊断水平和实力。
涵养人才生态 筑牢“服务暖巢”
“到湟源县的第一天,县委组织部就安排我们住进了新打造的‘人才驿站’,公寓内各类生活用品、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让我在异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林世双是在湟源县农业农村局挂职的六合区农业技术人才,今年农业组挂职的6名干部统一被安排到“人才驿站”居住,改变了以往租房居住分散、安全系数低的弊端。
2023年湟源县委组织部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培养二期项目,投资190万元打造人才公寓“茉莉小院”2处,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暖心服务”原则,因地制宜改造公寓环境和配套设施,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为援青干部人才提供温馨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目前,两处人才公寓全面打造完成并已入住。
同时,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挂职交流人才慰问服务工作,开展“组织关爱在行动”系列活动,丰富“人才服务卡”内容,畅通援青干部就医、购物、旅游“绿色通道”,在重要节日、生日等特定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慰问,并对挂职期满南京市六合区人才进行表彰,授予对口支援湟源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本着对东西部协作负责、对文旅集团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圆满完成了挂职任务,感谢组织给我送上对口支援湟源县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来湟源挂职的一年是一段值得铭记、值得反复回味的历练”,王方亮系南京六合新市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三部副部长,自2022年8月受组织委派,到湟源县丹青文旅集团公司挂职担任集团副总经理,目前已挂职期满。
“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努力打造湟源人才聚集‘洼地’。”湟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昌说,“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加大东西部协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