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青年员工在徐飞(右)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工作 刘彦君 摄
员工们集智攻关难题 刘羽婷 摄
“站室”召开技术交流会议 黄涵 摄
杨永亮观察真空回潮机 刘彦君 摄
红河复烤创新成果命名展览台 刘羽婷 摄 员工参观创新知识成果 刘羽婷 摄
●通讯员 刘彦君 刘羽婷 康峻洋
徐飞滚子链条销轴快拆工具、雷应波落料器气锁挂吊工具……快看,师傅们的发明成果有自己的名字了。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复烤车间创新成果命名展示现场,一个个小发明携带其首创者的名字火爆“出圈”,成为红河复烤车间最耀眼的“明星”。为成果“命名”,给创新“舞台”,“创新成果命名管理”的大受欢迎,折射出职工群众对创新工作的热情,彰显着这座车间创新之风劲吹的独特魅力。
创新一落子,发展动力足。近年来,红河卷烟厂将创新作为增强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创新活动管理办法》为基层创新提供指引、开展创新项目课题评比、组织创新活动培训、对知识产权发放奖励……一系列激励措施与活动同向发力,让企业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创新“星火”洒落红烟,渐成燎原之势,红河复烤车间乘势而上,2022年共获得专利授权84项,2023年预计将产生56项。下面,我们用两组关键词,解锁红河复烤创新密码。
关键词一:“产”“研”结合
“解决生产所需,就是我们创新的最强动力。”问题在哪里,创新的脚步就跟到哪里。红河复烤徐飞技师工作站和杨永亮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创新“孵化器”作用,定期召开“生产、机械、电气”三方交流会议,在生产一线找准堵点“定点爆破”,力求实现生产质量的“弯道超车”。
“均质化加工更强调水分均匀性,但是现在真空回潮机的蒸湿介质还是只能依靠经验手动控制。”交流会上,操作工王师傅的一番话引起了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杨永亮的关注。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了真空回潮机蒸湿介质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在“大师”团队的努力下,真空回潮机实现了蒸湿过程介质添加的量化控制,不仅减轻了操作人员手动调整阀门的工作负担,也为工艺人员开展参数试验打下了硬件基础。
近年来,青年力量不断涌入,“站室”依托“任务揭榜制+个人积分制”,为青年员工主动挑大梁、当主角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针对碎片异物检测剔除设备效果不佳的问题,青年员工孔明主动“领题”,这让师傅徐飞又惊又喜:“创新主角也该换成这群年轻人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琢磨,孔明揪出了原因——皮带机上物料过厚。原本以为就此“破案”,可一查发现,市面上的摊薄处理设备都是“大家伙”,技改搬迁在即,要在老车间动这么大的“手术”并不现实。“何不自己设计一个小装置,让物料变薄?”几个年轻人一碰头,你一个好方法、我一个好建议,一个易于安装在老生产线上的紧凑型碎片单层化处理装置雏形初现,大家马上开始量尺寸、画图纸,到备件房里“淘宝”旧件反复组装试验,有的量尺寸下料,有的精心接焊……个个都是好手。拧紧最后一颗螺母后,由青年们自主研发的小装置严丝合缝安装在生产线上,多滚筒、小流量出料,物料更“轻薄”,异物检测精度有力提升。
直面问题、奔向现场,在“站室”的带动下,新老“技术创客”们活跃在生产一线,以问题导向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换,以创新动能带动生产实现优质、高效、低耗,通过“产”与“研”双向融合,实现技术创新与生产质效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高。
关键词二:精益“质”造
清洁一个沾满麻丝的除杂神器“魔术条”需要多长时间?在红河复烤机修房,吴明辉师傅轻轻推动清洁毛刷,在高速电机的带动下,原本需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刷洗干净的“魔术条”10秒不到便洁净如新。
保养润叶热交换器还需要“躺”在狭窄空间里“左右腾挪”吗?徐飞师傅通过一个简单的活门结构,搭配疏水管道、冷凝水便可自动过滤与排放,可谓是“懒人福音”。
输送烟包的电瓶车倒车挂钩时需要几个人?雷应波师傅不仅运用棘轮结构实现自动脱、挂钩,还自主设计了一个大喇叭口,帮助司机更好地对准目标,小小改造节约了近70万元人力成本。
“创新的点很多,就看你是否愿意多想一点,向精益多迈出一步。” 在红河复烤专利交流会上,累计获得60余项专利的雷应波对青年员工这样说道。
跳出专利本身,从更高的视角看红烟全产业链精益标杆工厂打造,雷师傅的话语掷地有声。
围绕工厂精益水平行业领先的发展目标,红河复烤推行专项工作嘉奖机制,对在提质增效、降本降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员工予以精神与物质双重激励,通过涓滴努力的承前启后,厚积红河复烤精益生产之力。
更换设备旁链耗时长、难度大,那就研制一种带销轴旁链拆装器,让旁链拆装更“丝滑”;烟箱标签张贴不牢固,人工整平效率低,那就发明一种烟包多角度标签辊压装置,让标签张贴得稳稳当当;烟梗包装PE带捆扎定位不准,那就创新一种具有快捷穿带功能的梗箱运输车,均匀分布的3组穿带槽,帮助工人快速定位完成捆扎。
一项项“硬核”管用的小发明不断涌现,点亮了生产质效提升的美好愿景,善于总结的红河复烤人把它们汇编成册,形成一本《专利成果集》。翻阅这本小册子,既能学习到技术创新的“底层知识”,更能感受到一群复烤工匠“心心在一艺”的精神传承。
不信你看,在生产线上,设备“医生”徐飞每天都坚持深入现场对设备“望闻问切”;从闻名全厂的红河州“钳王”,到生产一线的“发明家”,雷应波依然精益追求、孜孜不倦……可以说,一颗颗心无旁骛的匠心是红河复烤创新之火持续燃旺的“软实力”。
从“产”“研”结合到精益“质”造,红河复烤创新之路轨迹清晰。问题导向的牵引、创新机制的鼓励、匠心文化的积淀,让创新资源厚积成势、专利成果频出。下一步,红河复烤将继续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让“技术创客”有抓手、有帮手、敢放手,以一线创新的“金点子”“小发明”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的“好路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0 05:46: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