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年度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2024年世界睡眠日盛京医院多学科大型义诊活动”现场,聚集了很多来咨询的患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眠中心副主任肖莉教授在接受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应对睡眠障碍的相关方法及注意事项。
睡眠障碍年轻化不容忽视
当代睡眠障碍的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发生率达到27%。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睡眠呼吸暂停”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这类危险人群目前在我国有1.76亿人。
睡眠障碍最常见的人群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深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加上中年人承担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这也是造成睡眠障碍的一大因素。调查数据显示,现在青少年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增多,主要与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有关。数据显示,00后24时以后睡觉的比例较高,这种“主动熬夜”造成睡眠障碍的正在成为一种现象。
睡眠障碍危害人体器官
肖莉介绍,之所以组织这次多学科联合义诊,就是想把与诊治睡眠障碍的相关专家聚集到一起,一体化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睡眠障碍累及到多器官、多系统,睡眠医学涵盖了多学科内容,需要多学科协作促进睡眠医学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更多睡眠障碍人群受益。
睡眠障碍分为七大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失眠障碍。睡眠不足不仅是晚上睡眠体验不好,对白天的状态还会造成很大影响,比如心悸、胸闷、食欲不振等。长期失眠除了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认知功能下降,还会影响免疫力。
有一类睡眠障碍是睡眠呼吸障碍,俗称打呼噜。特别是不规律的打呼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类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这种疾病可以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改变,比如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甚至会引发认知功能及情绪方面的改变,比如焦虑、抑郁等。还会引发癌症这样的免疫逃逸、免疫紊乱等疾病。
还有一类是昼夜节律的睡眠障碍,中枢嗜睡性疾病是指白天难以控制的思睡。如果孩子上课总爱睡觉,要特别引起注意,必要时可以到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出现了睡眠障碍。
睡眠和清醒是人的两种生理状态。“醒得不好”包括几种状况,比如睡懒觉、午睡时间过长、靠喝咖啡或茶来提神等,这些都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节奏,导致睡眠困难。有些人有午睡的习惯,建议午睡不要超过半小时。如果睡眠时间过长进入深睡眠状态,醒来后精神头反而会受到影响。
睡前不看手机、不喝酒
肖莉介绍,很多失眠患者与睡前的不良习惯有关,比较典型的就是睡前看手机。如今躺在床上刷视频的人越来越多,手机屏幕散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通常在睡前3到4小时开始释放,如果睡前看手机,会严重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建议睡前一小时不要看手机。
还有一些人喜欢在睡前喝点儿,觉得喝酒能帮助睡眠。酒精的镇静作用只能持续3到4小时,酒劲儿过去后,反而会让人早醒,这样会破坏正常睡眠结构。而且随着对酒精产生耐受性,还会造成对酒精的依赖,长此以往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