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西墅村“吃”海40年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9-18 09:2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苏频道

赵登岩 周梦娇

时值中秋,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西墅村1.5万亩海上紫菜种植基地,进入了挂苗养殖关键期。养殖大户汪维喜时常巡查苗网,格外关注幼苗生长速度、颜色变化,清除藻类。今年上半年,他家近千亩紫菜创下1.5亿元销售额。

地处黄海之滨,这里是全国“紫菜第一村”,背后有着东风浩荡的40年。1984年5月,包括连云港在内,14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年,西墅村还是海洲湾畔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

人民网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村原先叫做“西市村”,后来家家户户在海边建起别墅,就得其名曰“西墅村”。2007年,西墅村整体搬迁,村民住进了现代社区。2023年,西墅村固定资产超1.5亿元,集体收入也突破了1000万元。

西墅村“吃”海40年

西墅村海上紫菜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出海打渔,小富不得安

“靠海吃海。”40年前,听说连云港“沿海开放”的消息后,时任西墅村支书吴德往,常常把脸贴在报纸上找机会。

在找到新路子前,村民们用满仓归来的渔船作为回应——出海打渔,这是千百年来对大海的“吃”法,西墅村祖祖辈辈以此为生。

“顶着风浪去撒网,破篷漏船钻浪窝,老婆孩子海头望。”从那时流传的顺口溜可以想见早期渔民的艰辛。

“近海小取,远洋捕捞。8艘远洋船结对出海,20天一个来回,捕获鱼虾效益就能达100万元。”上世纪八九十代曾任村干部的李清月介绍,过了海洋捕捞的“高产期”,鱼获逐渐减少,村里的收入随之锐减。

61岁的汪维喜记得,那时候,祖父、父亲和哥哥们总是早出晚归打鱼。“我们家孩子多,一家十几口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石头房里。随着鱼越打越少,家里吃饭都成了问题。”汪维喜说,“一个渔村,打不到鱼,怎么办?”

恰如陆地上的狩猎与种植,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着捕与养两种方式。这一回,西墅村人把希望寄托在海带养殖上。可是,他们很快发现:海带养殖虽然稳定,但很难卖上价钱。

西墅村“吃”海40年

紫菜育苗期的忙碌景象。受访者供图

近海养殖,紫菜创外汇

时间的钟摆很快转动到1990年,吴德往带着另一位村干部去日本考察紫菜养殖。他们从连云港动身,坐火车到深圳,再从香港坐飞机,几经辗转抵达日本。

“这事儿能成!”不少村民还记得吴德往回村后说的第一句话。虽然老支书已经作古,村民们至今仍感念他的远见。

一番论证、筹备、育苗,1992年8月,西墅村首批紫菜苗下海,试点面积100亩,由村集体与香港力生公司合作,西墅村提供紫菜菜源,后者出资400多万元,以两台加工设备入股。“到第二年5月前后销售完毕,村里共分得利润300万元。”李清月说,随后,村里把紫菜养殖面积扩大到了1500亩。

那是个“万元户”都稀缺的年代,村民们纷纷跟进,汪维喜是最早的一批。“110万元一台的紫菜加工机,个人在当时要买谈何容易?况且育苗、场地、人力,都要用钱。”汪维喜借遍了亲戚朋友,通过司法拍卖从日本买来一台紫菜加工机。

从日本学技术到港资入股,西墅村的紫菜养殖一开始就伴随着连云港对外开放的脚步,外向型是其显著标签。“1996年,一张3.3克的紫菜可以卖6毛钱。”汪维喜说,有了机器,他趁势开了一家紫菜养殖、粗加工企业,主要面向日韩出口。到2001年,汪维喜的紫菜加工机增加到7台,他又开起一家子公司补全深加工业务,生产味附海苔、海苔寿司,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

“西墅村产的紫菜,九成以上都出口到了海外,村民的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李清月说。

西墅村“吃”海40年

村民如今居住的西墅花园。人民网 周梦娇摄

向海而行,融合谋发展

时下,西墅村民刘世军家2200亩海区甚是热闹,他忙着收获的是生蚝。“每年产出4季,平均每亩利润约600元。”3年前,刘世军改养了生蚝,如今尝到了甜头。

2021年,正是西墅村紫菜养殖的鼎盛年份,“差不多养了3.5万亩”。西墅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汪卫兵介绍,由于紫菜密度过高造成的海水营养不足等因素,紫菜产量呈下降趋势,村民退养,目前紫菜养殖规模已压降到不足2万亩。

“连年亏损。”刘世军道出弃养紫菜、转养生蚝的原因。

在此情况下,近海区域内,变单一的紫菜养殖为多品种养殖,贝类、鱼虾都是选项。汪维喜则选择走向深海,“成本自然会提高,但克服了温度变化、过度养殖等不利因素。”

“没有连云港的开放开发,就不会有西墅村的今天。”汪维喜透露,一项致力于把海洋资源优势与旅游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正在村里形成共识。他计划再开一家公司,发展养殖区参观、海上采菜等文旅项目。

9月的海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风景宜人。这里一面依山、三面环海,是一处绝佳的港湾,西墅村民的别墅曾在此处依海而建。2007年,西墅村搬迁到2公里之外,他们的新家取名西墅花园,富足乐居是应有之义。

“向海而行,顺势而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会有更好的未来。”汪卫兵对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十足,“去年,村集体收入在1025.9万元;40年前,村里年收入尚不足百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连云港海关监管出口紫菜类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连云港海关共监管出口紫菜类产品货值4797.6万元,其中烤紫菜出口货值超2000万元,同比增长59.0%,调味紫菜出口货值超700万元,同比增长49.4
2023-06-21 19:53:00
连云港有个“豆丹村”,村民靠它年收入300万!
...值,村民们靠着这些肉虫实现了年增收300万!近日,江苏连云港市灌云县的豆丹陆续上市。它是豆天蛾的幼虫,外表形似毛毛虫,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只要烹饪得当,这些虫子能变成大家喜闻
2023-05-16 01:50:00
江苏省积极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后发快至”
...23年12月21日,记者来到有江苏“亲海近海第一区”之称的连云港市赣榆区,这里的海水育苗和远洋捕捞均在全国沿海占有一席之地。在连云港赣榆东润海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
2024-01-03 19:03:00
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念好“山海经”,连云港连云区打造高品质旅游胜地
山海相拥,港城一体,连云港连云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难得的旅游宝地。9月7日,“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全媒体乡村行宣传报道活动来到位于连云区高公岛街道的高公岛村及连岛街道
2023-09-12 19:43:00
超级中国县|连云港赣榆区:一张渔网与新产业的探戈
...化新材料、钢铁冶金及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作为连云港市工业经济强区,赣榆勾勒出苏北县域经济的生命力。海产品的贸易与加工“早期也经历了野蛮生长,大家摸索着往前走。”恺骐食品
2024-08-26 08:44:00
一张紫菜圈粉海内外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李江 朱代桂 宋祥昨日,赣榆区2024年第三届紫菜交易会拉开帷幕。此次交易会吸引国内外近百家采购商前往采购,总经营量达42000余箱、2亿张紫菜,预计交易
2024-03-20 09:46:00
筑牢根基   “农”墨重彩绘写强富美高新“丰”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粮安天下,农稳社稷。金秋十月,正是秋粮丰产丰收时,扩种大豆油料这道“必答题”,港城交出满意答卷。今年,我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38万亩,较去年增加4
2023-10-23 11:29:00
如东金色滩涂种出“金山银山”
...展之路。“江苏的紫菜养殖产业主要集中在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共有6个交易市场,其中,如东紫菜交易市场的运行规模是全省乃至全球最大的。”江苏省紫菜协会秘书长戴卫平表示,全球紫
2024-03-26 01:23:00
“苏通”条斑紫菜新品种助力产业升级
...藻类产业技术体系南通综合试验站团队前往南通、盐城、连云港等地进行条斑紫菜“苏通2号”品种的推广工作。“苏通2号”入选国家2024年重点推广水产养殖品种,由常熟理工学院和江苏省
2024-04-12 02: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