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7-15 10:02:00 来源:寄波体育说

在生活中癌症患者好像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总是会听说某个人患上癌症人一辈子患癌的概率到底有多高呢?为什么身边患癌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一下。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介绍:在中国74岁以下人群肿瘤累计发病率是20.6%。这意味着74岁以下的人群,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可能会罹患癌症,这个概率可不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相关传闻,某某生活很健康,却无缘无故得了癌症。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曾提出过“彩票理论”,如果把患癌比喻成“中奖”,那不良习惯就是你买的“彩票”,手上的“彩票”越多,“中奖”的几率就会越大。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逐渐降低患癌概率,当然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所以癌症的发生几率自然也是不同的。

癌症越来越高发,其实与长时间接触某些东西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的男性和女性,患癌率都会增高。所以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避免以下东西的接触。

在高遗传风险的参与者中,有着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和女性群体,他们的标准化5年癌症发病率分别为7.23%和5.77%,而生活方式良好的男性和女性则降低至5.51%和3.69%。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癌症高发,多半与接触以下“东西”有密切联系!

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从事肿瘤临床研究60多年的时间,今年已经93岁,曾经在媒体的采访中,多次分享防癌建议,他认为防癌最先要注意的就是远离各种致癌物,比如以下4种。

——有害的辐射

“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福岛的核辐射,会造成癌症高发”,孙燕院士认为,有时候很低的辐射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淋巴系统和甲状腺比较敏感的人都因为辐射患癌率增加。

生活中大多数的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真正有自然风险的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能量高能够破坏DNA造成基因突变,引发癌症常见的电离辐射,有天然放射元素,一用户稍等。

很多放射性元素都广泛存在于石头土壤里,因此我们不要过于追求纯天然,家里装修也不应迷信天然饲料。尽可能远离辐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降低患癌的风险。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病毒

“许多生物性感染会间接导致癌症。”孙燕院士介绍到,乙肝病毒、EB病毒,甚至艾滋病病毒都可以诱发癌症。

《柳叶刀全球健康》一项研究显示,大约13%的癌症是由感染引起,而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这四类传染性病原体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凶手。

中国是人口大国,仅中国就有,约78万例有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新发癌症病例,占全球总病例的1/3左右,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及时做好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空气污染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导致环境中的致癌因素增多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促癌物。”孙燕院士表示,吸烟、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等都是肺癌的危险因素。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曾发出警示,空气质量和癌症息息相关。研究表明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相应的肺癌发病风险可能就会增加13%。

全世界大约92%的人口生活在PM2.5浓度超过推荐标准的地区,中国赫然在列。我们可以通过佩戴口罩减少PM2.5的吸入,出行时尽可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远离香烟。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肥胖

“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孙燕院士吃饭从来都只吃7分饱,感觉吃得差不多就马上离开餐桌,就怕贪吃引起肥胖。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表明体内多余的脂肪会增加炎症反应,刺激人体分泌过多的睾酮和胰岛素等,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要避免肥胖致癌,大家应该限制体重增长,保持健康饮食,少吃多动,避免久坐,最好每天主动活动6000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癌症发生具体病因和机制不明,面对癌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早预防远离致癌的高危因素,定期做好筛查,及时发现病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能够帮助你更好预防癌症的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癌症早期症状,建议早知晓!

一、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日,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二、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三、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四、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痈,久治不愈。

五、中年以上的妇女,世交后阴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时有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或是停经后数年又来月经。白带明显增多。

六、不伴腹痛的逐渐加深的黄疽和上腹包块。

七、肝脏肿大的速度轻快,井伴有肝区疼痛。

八、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九、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十、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延伸——癌症如何检查出来?

癌症很多时候通过影像学检查所发现,影像学检查就是熟知的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不同的部位会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比如肺部用得最多的是CT,能够很清晰的把肺部病灶显示出来。

如果是头颈部,更多选择的是磁共振,可以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如肝脏等器官。还有妇科,如子宫、子宫卵巢附件等部位,可能更多选择的是超声检查。

所有影像学检查在发现肿瘤或者肿块后,都需要进一步病理学确诊,要通过穿刺或者手术的方法,取到肿块内部的病理组织,送到病理科进行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面观察。

为什么有些人无缘无故就查出癌症呢?内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如果病理科的医生发现送去的病理组织中含有肿瘤细胞或癌细胞,这时病理科医生可能会根据部位作出癌的诊断。

病理科也会根据免疫组化以及形态学特点,下达具体的病理学诊断,表明该类具体是哪一种亚型,比如腺癌或鳞癌、肝细胞癌等,才是最终确诊肿瘤的金标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癌症不可怕,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帮你总结6种癌症的早期表现
...究癌症60余年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肿瘤内科治疗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她以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为发展中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学科,推广综
2023-11-14 20:20:00
不想癌细胞活跃,建议大家尽量避开6种东西
...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60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学奠基人之一,参加及主持了几百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
2023-02-15 22:31:00
研究60年癌症,93岁孙燕院士忠告:平时少碰4样东西,别不当
...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孙燕院士孙燕院士是中国内科肿瘤学之父,如今已经93岁高龄的他,仍然奋斗在肿瘤研究的前线。 他已经和肿瘤战斗了60年,孙燕院士接触最多的就是癌症患
2023-10-08 15:01:00
研究表明,不良情绪还可能直接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发癌症
...平时少碰4样东西,别不放心上93岁的孙燕院士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已经研究了癌症长达60年之久。他表示: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群众的癌症发病率增长了1倍,且该数字还
2023-10-30 11:07:00
研究癌症60余年,孙燕院士坦言:预防癌症,尽量避开这6种东西
癌症,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词汇,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据报道,全球每年有数百万新发病例,而且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预防癌症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
2024-01-14 11:40:00
全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协作组成立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者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我国肿瘤内科的奠基人孙燕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肺癌跃升为癌症死亡的首位,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亟待攻克的重大难题。经过
2024-11-27 10:35:00
癌症的形成与两类基因有关,一类是癌基因,另一类是抑癌基因
或许你听说过孙燕院士,这应该算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抗癌一线奋斗了近60年,今年已经91了,妥妥的高龄人群。但是在一些会议上,老爷子说话依然是洪钟有力,精神抖擞,
2024-05-28 12:19:00
为了更好地治疗癌症,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建议学习下
...国大约有75万例支架植入病例。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春斌提到一些患者,也认为注射和用药过于麻烦,直接安装心脏支架可一劳永逸,事实上许多患者在手术之后并没有按时
2023-03-15 14:07:00
我国每天6000多人死于癌症,院士忠告:45岁以后,4件事不能马虎
“我才退休,就患上癌症!”老陈今年64岁,靠着一门维修手艺,拉扯大了几个孩子,想着为生活忙碌几十年,如今孩子们也都成家了,自己也到了退下来享福的时候,可还没开始老陈却查出了癌症,
2024-09-15 22:0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