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集成技术模式让生产与生态双赢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21 05: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如何破解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难题?协同攻关项目采取有效控、科学减、高效用一整套技术——

集成技术模式让生产与生态双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趁

集成技术模式让生产与生态双赢

专家组正在小麦示范田进行测产取样。

烈日炙烤下,介晓磊紧张地等待着实收结果。他用手拂过麦穗,说道:“示范区小麦群体大、长势好、穗头齐、穗粒多,希望测产结果不负众望。”

近日,在河北省辛集市天宫营乡王下村,一片特殊的田块正接受“检阅”,河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组织对课题“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与调控机制”集成的“控-减-用”技术模式应用效果进行现场测评。经过现场实收,测产结果出炉:示范区小麦较常规地块增产11.5%。

对于这个结果,项目负责人、河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介晓磊感到超出预期。就像在场的大多数人一样,测产前,他们甚至对产量表现出些许担忧,原因是该地块所处的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面临着面源污染严峻形势,土壤肥力较低,而且示范田减少了15%的氮肥投入,大幅增产显得更加来之不易。

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是农业生产核心功能区。然而,长期高度集约化生产,使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生态功能脆弱,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这片农区耕种强度大,复种指数高,几十年来得不到休养生息,再加上农业化学品投入量高,使得农业面源污染风险逐渐加大。”介晓磊介绍,尤其是农田氮肥投入量高,氮素淋失加重,过量的氮素会向地下水迁移,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

“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是很难恢复的,因此要防止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造成污染,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让氮素被植物吸收,避免排放到空气中或淋溶到地下水。”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周其文说。

此外,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还面临大水大肥、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畜禽养殖密度高、种养循环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黄淮海北部集约化农区是小麦、玉米口粮的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周其文介绍,该课题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负责,2021年起,课题针对黄淮海北部农区氮素面源污染特征,突破氮肥减施、控水阻淋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瓶颈,“在确保小麦、玉米产量不降低,甚至还有提高的基础上,保证环境健康、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三字秘诀破解污染难题

走进项目位于王下村的麦田,一块块指示牌竖立在田间,十余种试验正在同步进行。

介晓磊介绍,对氮素面源污染发生的地区,要保证粮食安全和高产优质,同时还要保证土壤、地下水、大气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这本身是一对矛盾。针对此类复杂技术难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等十余家单位协同攻关,跨界融合。在综合技术示范田里,集成了基于秸秆还田深翻与有机无机配施的氮素限量控制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一整套技术,概括起来即三个字——控、减、用。

有效控。当土壤中残留的氮过多,一旦遇到大雨或者灌溉水量大,氮素会逐渐随水向地下迁移。当地传统大水漫灌每亩耗水量高达60~80立方米,如今通过滴灌技术,精准控制农田用水,每亩灌溉用水不超过30立方米,节水的同时也降低了氮素淋溶风险。

科学减。“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作物生长没氮不行,高氮也不行。”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王同朝说,综合技术示范田从源头减施氮肥,采取跨季、跨年度施肥,减少化学肥料投入15%。为保证植物对氮的养分需求,团队加快研发新型控释肥,可随作物生长需求不断释放,只需施一次肥,就能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营养需求。

高效用。土壤固氮功能关系到氮素流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张贵龙介绍,为改善土层健康状态,示范田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连续三年将小麦秸秆全部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粉碎后旋耕,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此外,示范田高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在夏玉米行间套种大豆作为绿肥,提高土壤固氮能力,麦玉周年亩产能达到1200~1350公斤。

增产增收与绿色发展并进

测产这天,辛集市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炎炎烈日下,测产专家对技术示范区和农民对照区进行联合收割机实收测产。通过收割、称重、测水等环节,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白由路宣布了测产结果:在氮肥投入量减少15%的情况下,综合技术示范区小麦亩产731.4公斤,较常规地块增产11.5%。

不仅如此,试验示范前,团队对当地土壤进行了2米深的取样,证明淋溶深度已经达到1米以下。如今,在0~100厘米土体范围内,冬小麦和夏玉米收获后氮15同位素在土壤中的残留以0~60厘米为主。

这组数据说明什么?专家解释,小麦、玉米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氮主要分布在60厘米土层以上,没有淋出土体,并且60厘米内残留的氮对下茬作物仍然有效。据测算,与农户对照田相比,示范田减少氨挥发41%,降低硝态氮淋溶44%,减少了氮素向地下水的迁移污染,有效遏制了面源污染,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打造“辛集样板”。

介晓磊认为,该项目是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及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今后要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升级,向绿色低碳转型。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实施,为北方集约化农区的农业生产创制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模式,保障粮食安全。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让阶段性的成果发挥出更大效益。”张贵龙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9: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治氮素“吸收不良”!浙大方案登《自然》
...IIASA)、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研究,提出建立氮素信用系统来解决农民支付氮素减排成本而全社会享受减排收益的错配问
2023-01-05 18:34:00
南国智库·调查 | 三亚多措并举为土壤“疗伤”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菌,为南繁用地注入新活力。生物炭多种组合 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伴随着旋耕机、撒施机、转运勾机等机器的轰鸣声,三亚吉阳区落笔洞村委会的田洋上,14台农业机械同时作业,将有机肥、
2024-10-17 10:08:00
巧用农田保护千岛湖水质
...浓度明显增加。这说明影响千岛湖水质的因素不只是农业面源污染,还有生活污水。即使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实现了纳管排放,仍无法百分百解决生活污水对千岛湖水质的影响。 按照以往的思路,
2024-01-23 08:01:00
果然财经丨小县城大产业!平原县复合肥产业集群“聚”出百亿规模
...农业生产成本,还缓解了因化肥性能不佳引发的部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力推动了农业“两减一增”等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在多年发展进程中,平原县复合肥产业从最初零散的小规模生产,逐步
2025-07-21 22:51:00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三高”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业产值的快速增长也带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出台一系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式的政策和措施,农业农村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
2023-12-06 06:59:00
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金台视线·关注农村人居环境②)
...牛艳霞绘(视觉中国)核心阅读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需要对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另一方面,需要对养殖业、小企业进行治理,
2023-02-13 05:36:00
提升农业含绿量 增加发展含金量(大数据观察)
...,我国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保持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积极成效。针对源头减排、循环利用等各环节,各地如何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治理效能?记者进行了采访。最新数
2024-12-03 06:01:00
【光明论坛】绿色兴农,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减少排放、节约资源,对于实现农业减排固碳、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协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推广有机肥料替代化肥等绿色技术,可以有
2024-02-19 04:01:00
“牵手”氮元素,中非学者共赴可持续研究之旅
...续发展,能够获得支持我们感到十分幸运。”在UNEP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的引荐下,总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UNEP国际氮素管理系统(INMS)协调员马赫什·普拉丹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驻喀麦隆国家农业生态研究
2023-10-30 07:0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心灵导航》| 别让“心累”拖垮你!专家教你4步走出职场情绪内耗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阮晓燕)“没干重活却累到瘫倒,写方案纠结标题两小时,领导没回消息就脑补出错”——你是不是也在经历职场情绪内耗
2025-10-14 17:54:00
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柴雨欣:反复呼吸道感染,孩子成长路上的“健康绊脚石”
柴雨欣,东城中医医院儿科职业医师,每周二、周三全天和周日下午出诊。擅长针药、推拿结合治疗:小儿抽动症及相关情绪问题,小儿咳嗽
2025-10-14 09:58:00
稳血压 “薯”你行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气温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不要为了御寒而多食高脂肪食物
2025-10-14 11:28:00
吃出防御力 过敏别光拿药扛
越来越多的人饱受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问题困扰。过敏,已经成了人们每年绕不开的话题。除了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营养策略是防治过敏的第三大支柱
2025-10-14 11:28:00
班味儿太重?11款中医“小饮料”调理亚健康!
浑身酸疼、赘肉缠身、眼睛酸涩、压力山大、失眠早醒……这些亚健康的状态是不是让你一身班味儿?别急,今天就给你推荐11款中医“小饮料”——代茶饮
2025-10-14 11:28:00
年度盘点:基于临床实证与用户口碑的全球十大抗衰产品综合推荐
当“健康衰老”成为全球性的公共议题,抗衰领域也从模糊的概念营销,迈入了讲求硬核实证的新阶段。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华丽的宣传
2025-10-14 11:54:00
瑞珀妮联袂时光国际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供,开启尖端抗衰新纪元
近日,瑞士传奇抗衰品牌瑞珀妮与时光国际达成重磅战略合作,双方正式签订“UA焕龄素(红颜版)”独家供应协议。此举标志着一种此前仅在全球极小范围内流传的尖端抗衰成分
2025-10-14 11:54:00
“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交流会圆满落幕,多学科协作共筑失眠治疗新篇章
近日,备受医学界瞩目的“静界新生”失眠精准治疗MDT(多学科团队协作)交流会在山东济南美豪丽致酒店圆满落幕。此次交流会由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精心策划并主办
2025-10-14 11:55:00
仁心攀高峰,热烈祝贺梁秀栋院长荣膺主任医师
恭喜梁秀栋院长成功通过严格评审,由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这份荣耀,不仅属于梁院长个人,更是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结出的硕果
2025-10-14 11:56:00
科技赋能美业革新,美睛美科引领眼部健康管理新赛道
在生活美容市场加速变革的当下,消费者愈发倾向于为具备“硬核科技”与“信任资产”的品牌投票。眼部护理作为技术门槛高、信任要求严的细分领域
2025-10-14 11:58:00
2025年褪黑素助眠品牌TOP10,从安全性到长期效益全指南
在现代生活节奏与压力倍增的背景下,如何选择一款安全、有效且能带来长期健康收益的助眠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核心关切。面对市场上从传统褪黑素到新型神经修复配方的众多选择
2025-10-14 13:44:00
颞下颌关节炎:被忽视的面部疼痛之源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醒来,感觉脸颊两侧又酸又胀;吃饭张嘴时,耳朵前面会发出“咔哒”的响声;或者莫名其妙地开始头痛
2025-10-14 14:18:00
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多地开出首张处方,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近日,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商品名:艾瑞璟®)官宣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1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R/R PTCL)成人患者
2025-10-14 16:50:00
安心清单!深海鱼油六大排名揭秘
鱼油作为 EPA 与 DHA 的优质载体,早已覆盖全年龄段需求:EPA 能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帮老周这类中年职场人减少心血管负担
2025-10-14 16:50:00
从颅内转移到临床清零:济南君心肿瘤医院再创鼻咽癌治疗奇迹
37岁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普通的鼻出血,竟会揭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抗癌之旅。几个月前,他还因鼻咽癌侵犯颅内、脑组织大面积水肿承受着剧烈疼痛
2025-10-14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