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那年,我栽下了一棵树
王玉初
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学校组织我们去三里地外的横山植树。听闻这个消息,我很是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植树。而且,我也知道横山在哪儿,它就是我家去父亲上班的食品站的路中段,有一条宽宽的砂石马路可抵达。
植树那天,天气很好,母亲让我脱下了厚厚的棉衣,穿了件有些旧的薄对襟衫。母亲说,横山上有很多杂刺或巴茅草杆,容易把衣服划破。母亲不是凭空做出的判断,是因为她去过横山割柴火。
母亲对我第一次出门植树很是上心,还与老师聊了许久——不知是老师找她说事,还是母亲找老师关照我。
我背着母亲准备的铝水壶,里面的水是温热的。还背了一个小布袋,袋子里装着好些米糖和一些爆米花。这些是我的最爱,也是过年前母亲特意为孩子们准备“春饿”时的零食。母亲再三叮嘱:“我多拿了些,要是有同学没带吃的,你要主动分一点给别人吃。”
去植树,当然少不了工具。在工具的选择上,母亲倒是有几分犹豫。因为家里称手的农具就那几样。我去植树的横山,可不是什么良田,是座不算太高的石头山。若是让我拿上好的薄铁锹去,估计一上午就能把它弄废了。母亲思忖再三,给我选了一把木柄光滑,不易让手起水泡的锄头,那也是她种地时常用的。
我们带着无比的自豪感和热烈期盼,在飘扬的红旗引领下,向横山进发。
到了横山,我们的队伍已不像出发时那般齐整。同学们扛着锄头或铁锹走了三里多路,已显露出疲态。在山下,还有最后一段山路要爬,老师跟同学们讲了安全事项,并打气说:“你们今天栽下的树苗,是人生中的第一棵树,预示着未来同学们将成为大才。”她要求每个树坑必须挖长60厘米,宽60厘米,还至少有50厘米深。我领到了小树苗,是一棵二十多厘米的松树。每个人只要栽一棵就行,但不允许偷懒耍滑,挖好的树坑要请老师验收后才能栽树苗。几位个子大的同学负责到山坡下的水塘去运水。
我原本以为挖一个小树坑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我是农村的孩子,早就割过稻子,拔过棉花秆,小胳膊还是有一点力气的。出乎意料的是,用白石灰标出来的栽树点,是一半土来一半石头,根本不像挖地那般轻松。一挖,石子一迸,锄头就弹了起来。没几下,手已很累了,锄头也卷口了,可树坑还是个小窝窝。
我想起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水和糖。喝了两口水,分了几块糖给同学后,咬牙坚持挖树坑。老师在给我们鼓劲,甚至带领大家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用雷锋的精神来激励我们。
慢慢地,我啃出了一个大窝窝,有了树坑的样子,而手掌开始生痛生痛的。原来,手上早已磨出了三个不小的水泡,两个已经破了。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差点掉出眼泪来。因为怕别人笑话,我默默地坚持着。我挖的树坑不是四方的,但有那么大了,便请老师来验收。
获得同意后,我种下了那棵小松树苗,从水桶里舀了几瓢水,嫌不够,还把自己水壶里的水也倒给小树苗。
自那以后,我总是惦记着那棵小松树:它成活了吗?那个石头窝子是不是缺营养,它能长吗?那片山会不会遭遇山火?当年,我多次经过横山脚下,但没有看到那片山有明显变化。我有些失望。
到了那年冬天,母亲去横山割柴火,我请母亲帮我看一看我曾经栽下的那棵松树是否活了。母亲回来说,小树大多数活着,但也有些地方缺了(死了)。母亲这才跟我透露了一个秘密——小学生栽完树后,老师担心栽下去的树都活不成,便请几位家长第二天去做修护工作,好让树苗多活一些。
有一天,我再次路过横山脚下,便爬了上去,发现确实活着一些小松树,只是长得不茂盛。而且,我已找不到当初栽树时留下的标记。我无法知道我栽的那棵小树是死是活。但不管怎样,我相信曾经栽下的那棵小树一定活着,并盼着它快快长大。
五年后,远远望去,那个山坡居然长出了一片绿荫。我很是开心。
三十五年后,那片林子还在。我慢慢地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栽下一棵树,等于是在一个人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念想,那是生命的火种,是希望所在。人生所愿,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二是,在一个共同体里面,个体的付出与成长或许没有那么显眼,甚至只是一种牺牲或陪衬,但其价值一定在那里,不可磨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1: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