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5 22: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作为大汉帝国的开创者,刘邦以一介秦国低层小吏的泗水亭长,经过四年的反秦战争,三年的楚汉战争,凭借出神入化的用人水平、从谏如流的用人态度、眼光长远的战略思想,击败了千年一出的战神项羽,开创了大汉民族辉煌的序幕。

总有人说刘邦滥杀功臣,韩信、彭越、英布、臧荼、卢绾都因为刘邦而死,连自己的女婿第二任赵王张敖也被废,刘邦真够黑心的,与朱元璋一样,都是狡兔死、走狗烹、过河拆桥的无情帝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刘邦滥杀功臣的黑锅不应该继续背下去了。

一、刘邦分封异姓王的原因

刘邦在七年的战争过程中,因为迫不得及的政治原因,先后分封齐王韩信(后改封为楚王)、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第二任燕王是卢绾)、长沙王吴芮、赵王张耳,合计七任八位异姓王,之所以说刘邦是迫不得及,因为如果不封韩信、彭越为王,他们就不来参与垓下之战,刘邦就难以在垓下击败项羽。英布、臧荼、吴芮、张耳原本就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本来就是王,不得不封。而韩王信是因为战功卓著,一个人就平定了韩地,并击败了项羽分封的韩王,同样不得不封。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刘邦

作为帝王,刘邦也很无奈,分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秦朝末年,有相当多的人,包括部分秦政府官员、原六国贵族及百姓、儒生、博士等等各个阶层的人,都认可分封制,而反对郡县制,为了击败项羽和团结一切政治力量,刘邦在秦始皇的郡县制上打了一个折扣,既实行分封制又实行郡县制。

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及其所封的异姓王有着共同的政治敌人项羽,有共同利益的诉求点,所以尚能安能无事,在项羽被击败自杀后,刘邦及其所封的异姓王共同的敌人消失了,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刘邦与项羽的矛盾转化为刘邦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

二、刘邦与异姓王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1、淮阴侯韩信

刘邦杀韩信的故事广为流传,这是刘邦被诟病最多的地方,看待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结果和断章取义,你得了解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才能对韩信之死作一个自我判断。

韩信无疑是刘邦阵营军事能力最强的人,没有之一,刘邦的大半个天下,算是韩信打下来的,对于韩信的能力,刘邦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有这么一个军事天才能够协助自己打天下,忧的是韩信这么厉害,会不会背叛我,会不会自立或者投入敌对阵营?这是正常的帝王思维,无需过多解读,刘邦也是这样想的。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刘邦与韩信、卢绾

项羽被击败后,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韩信的兵权夺了,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韩信仍然是王,只是少了兵权,刘邦此举无非就是为了稳定局势,担心这么能打的韩信手握重兵是一个威胁,这个安排放在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算正常,刘邦也并不想杀韩信,仍然给韩信富贵。

《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史记高祖本纪》: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会诸侯於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

不久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问身边的大臣如何看韩信谋反之事,结果大臣们都争着要去攻打韩信,这事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韩信不得人心,功劳太大,招人嫉恨;二是韩信人缘不好,看不起他人,后来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到樊哙家说过一句话:说我韩信这辈子居然和樊哙这类人为伍了?韩信就明显看不起樊哙,和樊哙为伍很丢人吗?人家樊哙好歹是吕后的妹夫,刘邦的连襟,同样是因功封侯,韩信都看不起,只能说明韩信为人清高,看不起大多数人,所以才会有大臣争着落井下石想去攻打韩信。

还有件事,是关于钟离眛的,钟离眛是项羽的手下,与韩信有些交情,项羽自杀后,韩信收留了钟离眛,当刘邦招韩信见面时,韩信听从手下人建议杀了钟离眛,钟离眛临死前骂韩信不是个忠厚的人,再加上韩信攻打齐国时,不顾郦食其的死活,等于为了自己的功劳间接害死了郦食其,可见韩信人缘确实不好。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韩信被杀

谋反本就是重罪,光是收留钟离眛同样也是重罪,但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只是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起来,韩信被杀是因为他真的参与了谋反,当刘邦在外平定陈豨的叛乱时,韩信在首都参与了谋反,韩信谋反的证据明确记载在史书中,情况危急下,萧何和吕后联合用计骗到长乐宫钟室杀害,并诛三族,这个时候刘邦还在外平叛了,吕后与萧何的行为完全就没有通知刘邦,因为时间来不及,韩信是在刘邦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杀,况且韩信已经有谋反的实际行动了,能怪刘邦吗?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2、彭越之死

彭越之死和陈豨也有点关系,陈豨叛乱时,刘邦召彭越一起平叛,彭越称病不来,刘邦就派人来责怪彭越,彭越害怕了,就想亲自到刘邦那请罪,如果真去了,估计刘邦也不会把彭越怎么样的,彭越虽为王,但是要受刘邦这个皇帝调派的,从刘邦的角度来看,我还没死,你彭越就不听命令了,将来彭越能听下一代皇帝的命令吗?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彭越

彭越还有手下人劝彭越干脆趁此机会造反,但彭越没有听,同时彭越因为与他手下的太仆(掌管马车的官员)有矛盾,想杀了他,太仆就跑去告诉刘邦说彭越谋反,刘邦派出人去梁国抓了彭越,彭越确实没有谋反,但手下人劝彭越谋反却是有这事的,说明彭越手下有些野心家,但这话被与彭越有矛盾的太仆听到上告给了刘邦,彭越谋反这事算是有点冤枉,但刘邦也没有杀彭越,只是把彭越免官迁到蜀地。

如果彭越认命了,估计命能保住,可是彭越是相当不服气,在流放的路上遇到吕后,不停地哭诉,本以为吕后一个女人会帮他平反,可彭越没有想到的是吕后比刘邦心更狠,把彭越又带回来了,并让彭越的门客继续上告彭越谋反,最终彭越被处死。

彭越是被吕后害死的,这帐也不能算到刘邦头上,彭越之死也就不能怪刘邦了,刘邦其实算是仁慈的了,韩信、彭越都有人告谋反,刘邦都没有杀,只是贬职或流放,保住性命,如果刘邦真要杀,也没人拦得住,但刘邦并不想杀功臣,留下了命,最终韩信和彭越因吕后而死。

3、英布之死

英布则是标准地公开谋反了,这没什么可说的,公开谋反的人要是不杀,在当时还说得过去吗?英布最终被第三任长沙王吴回杀死,吴回的爷爷吴芮可是英布的老丈人,两人是有亲戚关系的,照样被杀。英布之死更不能怪刘邦,主动公开谋反这事,就算刘邦杀了英布也是有道理的。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刘邦与英布

4、两任燕王臧荼与卢绾

臧荼最早是陈胜吴广手下,随韩广平定燕地,韩广被推举为燕王,臧荼后来被项羽立为燕王,原来的燕王韩广被项羽封为辽东王,韩广不服,被臧荼杀害,臧荼就成为燕王,韩信在平定北方时,燕王臧荼归顺了刘邦,刘邦仍封臧荼为燕王。

刘邦击败项羽后,下令追杀项羽的一些旧部,这让燕王臧荼感动害怕,于是主动起兵谋反,兵败后被杀,臧荼是主动起兵谋反被杀的,臧荼死后,刘邦封自己的好友卢绾为燕王。卢绾因为自己手下人张胜与匈奴人有勾结,张胜劝匈奴协助陈豨反刘邦,而导致卷入陈豨的谋反案,卢绾没有惩罚张胜,反而力保张胜,最终陈豨的降将将这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对卢绾很生气,刘邦派樊哙攻打卢绾,后改为周勃,正这时刘邦病死了,卢绾也就逃到匈奴去了。

5、韩王信与赵王张敖

韩王信也叫韩信,与淮阴侯韩信同名,被刘邦派到代地抵抗匈奴,因为与匈奴作战不力,干脆投降了匈奴,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导致了后来的白登山之围,最终刘邦脱围,而韩王信被汉将军柴武所杀,陈豨的谋反也有韩王信的教唆,韩王信同样是自己投靠匈奴而反汉,被汉将所杀,当然也不能怪刘邦杀功臣了。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卢绾

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因为手下人贯高看不惯刘邦的行为而预谋刺杀刘邦,导致赵王张敖受牵连,张敖是无辜的,刘邦查明事件后,把张敖贬为宣平侯,也没有杀他。

再加上一个善终的长沙王吴芮,其实刘邦并没有真正地杀害一个功臣。

三、刘邦背黑锅的原因

刘邦不仅没有无缘无故地杀害任何一位异姓王,就连手下被封列侯的145位功臣,刘邦也是一个没有杀,全部善终,相比于朱元璋没有理由故意使坏的滥杀无辜,刘邦简直算是非常仁慈的帝王了,那么刘邦滥杀功臣之名从何而来?

1、因为刘邦的出身。

刘邦出身较低,并且是通过暴力反抗最终战胜对手成为皇帝的,总有人就用这样的思想来猜测刘邦,因为低层出身的皇帝也担心有势力、有能力的人用同样的手段登上帝位,因此就用这种思想来猜测刘邦也是这样的人,相比于朱元璋的没有自信,刘邦还是非常有自信心的人。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刘邦

2、因为刘邦不尊重儒生。

刘邦不尊重儒生是公认的,比如接见儒生时在洗脚,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而社会舆论都是掌握在儒生手中的,再加上汉初实行的是黄老之学,自然儒生也对刘邦有所不满,但刘邦毕竟是开国之君,儒生也不敢过分,只是有些抱怨。

3、因为蒯通劝淮阴侯韩信谋反的一句话。

蒯通在韩信谋反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蒯通举了越王勾践对待文种和范蠡的态度来说刘邦也会这样,同时又举例说张耳和陈馀这样关系好的人也会因为利益反目成仇,蒯通的意思无非就是想表明没有永远的关系,只有永远的利益,帝王的感情不是真心的,是有政治目的,如果你韩信不图自立,那么就不会有容身之处。

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和“战争”

楚汉争霸

后来韩信的结局印证了蒯通的预言,反过来又印证了蒯通的话是对的,既然蒯通是对的,那么刘邦就是跟勾践一样的擅杀功臣的无情帝王,于是这个滥杀功臣的黑锅就得刘邦来背,实际上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刘邦并不是这样,异姓王的被杀都有各种原因,刘邦本身是心存仁慈的,韩信和彭越原本刘邦都不想杀就是证明。

作为一个帝王来讲,尤其是开国之君,创业的不易让刘邦更加懂得珍惜,更加看重政权的稳定,对于威胁到政权稳定的风险,刘邦肯定是要消除的,比如夺取韩信兵权就是为了消除风险,作为帝王来讲,如果都不能命令手下的诸侯王,那怎么能保证政权千秋传世下去,刘邦所做的一切,在维护西汉王朝稳定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应该背负滥杀功臣的黑锅,这真是冤枉刘邦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楚汉争霸:根据地建设决定胜负
...确,各司其职。萧何的功绩是刘邦集团内的任何人,包括韩信都无法比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评价萧何:“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镇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
2024-03-01 07:29:00
项羽死后,刘邦如何对待项羽家人:大格局帝王的胸怀
...地方,从起兵造反,到大获全胜,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刘邦似乎纯属躺赢,根本没有干什么事,其实不然,刘邦的组织能力十分强,萧何、樊哙、卢绾、周勃、灌婴本都是刘邦的玩伴和好友
2023-09-24 16:58:00
刘邦被迫封的8个异姓王,都是什么结局
...刘邦坐稳天下后,这八个“异姓王”命运如何?一、齐王韩信韩信是刘邦手下最会打仗的大将,他帮助刘邦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等,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关键人物。韩信是刘邦手下
2023-06-26 21:41:00
汉初时期:韩信与萧何的功劳比较
在中国历史上,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策略指导,为刘邦建立大汉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韩信与萧何的功劳尤为突出,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卓
2024-02-27 07:18:00
韩信领兵就能打服匈奴吗?别天真了,个人军事才华的展现是建立在国力基础上的,西汉初年汉匈之间的军力不对称绝不是韩信能解决的。刘邦之所以被迫和亲,源于“白登山之围”的惨痛教训,而“白
2023-10-15 16:22:00
刘邦与朱元璋:中国两位平民皇帝的异同
...时期,军力较弱的刘邦对战无不胜的项羽无可奈何,这时韩信提出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策,具体是以刘邦为诱饵,在正面吸引项羽主力,而当项羽主力军队被刘邦拖住时,韩信率兵东进,趁机去攻下
2023-11-16 21:56:00
如果项羽重用了韩信,那天下局势会如何发展?
...就叫人才,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同样的道理,韩信无疑也是秦末时期的一个天才军事家,略不世出、功高无二,凭借一场又场的胜利,为刘邦打下整个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同时在垓下一战
2023-08-25 22:08:00
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失误
...生经历,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他就是被誉为“兵仙”的韩信。韩信出生在公元前231年,一生经历了无数战争和政治风波,最终在公元前196年因谋反而被处死。一、英雄出少年韩信的早年生
2023-12-04 14:54:00
韩信帮刘邦打下了天下,为何被吕后杀害
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开国功臣,也是汉初三杰之一,更是我们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韩信原本一直投身在项羽的麾下,但长期以来却始终得不到项羽的重用,直到他认识
2023-03-19 11: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