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2月1日至3日,由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指导,田家炳基金会冠名,西南大学主办,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教师教育学院承办的2023年“田家炳”杯教育硕士(思政)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暨人才培养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举行。
大赛聚焦教学能力和培养成果的展示。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来自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75所院校的188名选手入围决赛。决赛赛程分为:现场抽题、限时备课、授课答辩三个环节。经过紧张比拼,决赛评选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60名,优秀教学设计奖68名,优秀指导教师奖55名。
比赛中,选手们能够依据教材,结合热点,合理延展,以具体事件为切口引入单元主题,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如谈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多位选手不约而同以目前在网络引发舆论关注的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以典型形象引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内容。评委们针对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现场提问,促使选手进行反思总结,达到优化能力、以赛育人的目的。
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五楼报告厅举行了大赛人才培养论坛和闭幕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宣教处处长李林齐、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田庚、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廖晓衡、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云伍、马克思主义学院周琪教授、副院长王丰、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副院长杨挺参加。会议由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陈铮主持。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分享了对学科思政教学培养的理解和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田庚教授对本次大赛作了点评。他点出了“五有”特色:“有魂”,突出了政治导向,价值引领;“有人”,关注到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的引导;“有范”,选手表现有教师的范、教学的范;“有心”,组委会精心组织、指导老师悉心指导、学生们全心投入;“有效”。他希望选手做到“四多四少”:多关注教学的精准、少追求形式的花哨;多点整体构建,少点碎片化呈现;多点深层次的思维,少点浅层次的互动;多一点生成,少一点自我表演。
周琪教授认为,大赛通过研讨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要加强新时代思政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同心圆”“立交桥”,大赛的举办有利于国家卓越教师培养、优师计划的顺利进行。
随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恩伦教授从三方面谈到西南大学对综合大学框架下的教育硕士(博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尝试:第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牵引教育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第二,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夯实教育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第三,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教育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他呼吁各培养单位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
最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宣教处处长李林齐作了总结讲话。他向此次获奖的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未来思政课教师培养路径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教育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一体化建设,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领头羊、主力军作用,纵向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横向激发多方合力,共同培育卓越教师;三是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李承桓
编辑:饶治美责编:周尚斗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