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明十六帝,为何皇家墓葬区只有“明十三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23 10:01: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大明王朝总共有十六位皇帝,但北京的皇家墓葬区却只埋葬了十三位帝王,也就是如今的“明十三陵”;想必有不少人都去此地游玩过,应该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何“明十三陵”之中只有十三座帝陵呢?原因就在两次变故当中,靖难之役与夺门之变。

大明十六帝,为何皇家墓葬区只有“明十三陵”?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他驾崩后,同样葬在了都城南京,因此他的帝陵也就不在“明十三陵”之中。

由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他便将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开启了削藩“”之策,十分担心被削的燕王朱棣随后发动了“靖难之役”。

当燕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南京城的时候,竟发现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不见了。

大明十六帝,为何皇家墓葬区只有“明十三陵”?

朱允炆登基之时比较年轻,没有提前规划帝陵;加之被朱棣打败,不知所终,因此帝陵也就不必考虑了。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政治中心逐渐向北倾斜,但南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机构。

朱棣驾崩之后,大明迎来了一次危机——土木堡之变;他的子孙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北方的瓦剌俘虏。

大明十六帝,为何皇家墓葬区只有“明十三陵”?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力荐下,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登上了皇位;明代宗朱祁钰重用于谦,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大明江山。

或许瓦剌也先觉得朱祁镇没有了利用价值,便决定将他送回大明;朱祁钰见兄长回来,并没有让出皇位,而是直接将他软禁在南宫。

后来大臣徐有贞、石亨等人发动兵变,将朱祁镇扶上了皇位;史称“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后,剥夺了其弟朱祁钰的帝号,并以藩王的名义下葬;规格有所缩减,远不如帝陵。

大明十六帝,为何皇家墓葬区只有“明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的帝陵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没有修建帝陵,明代宗朱祁钰被移出了帝陵,因此“明十三陵”只有十三座帝陵。

靖难之役与夺门之变改变了朱允炆与朱祁钰的命运;如果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没有取得成功,那么北京也就不存在“明十三陵”了。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很多著名古人的墓基本确定里面就是墓主本人,但却从没挖开过
...北京,从而形成了目前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脚下的“明十三陵”。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共有十三位明朝皇帝葬于此。分别是:明成祖长陵、明仁宗显陵、明宣宗竟陵、明英宗裕陵、明宪宗茂陵、
2024-02-29 21:50:00
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向公众开放
思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永陵用料精美考究,丝毫不输长陵 永陵的规模在十三陵中仅次于长陵继长陵、定陵、昭陵、康陵之后,明十三陵又有两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
2024-12-06 08:02:00
申遗成功二十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明孝陵、明十三陵:申遗成功二十年《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31日 第 11 版)位于江苏南京的明孝陵陵宫区俯瞰图。加顶保护后的方城明楼。明
2023-07-31 06:07:00
明朝十三陵中为什么只有长陵有碑文?
明十三陵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墓群,是皇帝和皇后的坟墓,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位于距离北京市区约为50千米处的天寿山麓,是自明朝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代帝王的皇陵总称。这十三座陵墓分别
2023-06-29 05:36:00
揭秘明清皇陵的下葬者
...、北京、江苏和辽宁,主要包括明显陵、清东陵、清西、明十三陵、明孝陵和清福陵、昭陵、永陵。这些建筑的格局保存完整,反映了皇家陵寝的原貌。规模大、气势磅礴是皇家陵寝的最大特色。明
2024-02-28 04:40:00
明十三陵中,为何有一座太监的陵墓?
明十三陵的明思宗崇祯皇帝思陵外,与其它帝王陵墓别具一格,立着一座长宽六米见方的小土堆,或者说是小坟,上书“王承恩墓”四个大字。要知道,自古以来,宦官就被贴上“乱政”的标签,前秦赵
2023-02-18 20:08:00
西汉十一陵,最值得去游玩的帝陵,当属这五座
...王的陵墓都位于咸阳原之上,这是刘邦生前规划好的皇家墓葬区;而长陵正是刘邦的万年陵寝之地。刘邦原本是秦朝的一名泗水亭长,后来参加起义亲手推翻了强大的大秦帝国,而后又在楚汉之争中
2024-11-23 10:32:00
哪个中原王朝的帝陵,湮灭在历史中,比元朝的陵墓还要难寻
...陵墓容易被人发现,在于具有规格宏大的地面建筑群。如明十三陵,陵区有神道、碑亭、明楼、享殿。晋代帝陵踪迹难寻,其中原因就是晋代延续汉末曹魏薄葬政策,陵墓体量不大,地面建筑相对简
2023-09-19 13:53:00
沈阳清昭陵石像生374岁了
...眯眯地看着前方,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等。梁莹举例说,明十三陵或关内其他清陵,石兽脸部大多向前突出,嘴扁长,头部比例较矮,怒目呲牙,而清昭陵石像生外观俊美,比例匀称,观赏效果极佳
2024-05-13 04: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