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振东
近日,在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一个涵盖120155个位点、SNP平均间距为22.13kb且分布均匀、包含自主挖掘和国际通用亲子鉴定、遗传缺陷及相关重要已知功能位点的基因组育种芯片——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成功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荷斯坦牛高密度SNP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中国荷斯坦奶牛是经过杂交并经过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唯一的优质奶牛品种。近年来,国际上已经使用中高密度育种芯片对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能使种公牛育种效率显著提高。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东晓表示,过去完全依赖国外育种芯片,国内种牛检测样品要送到国外实验室检测,为避免技术“卡点”及生物信息安全风险,我国近年来加速构建和优化奶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
为了实现我国国产奶牛育种芯片零的突破,2020年8月,北京奶牛中心与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启动奶牛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攻关工作,于2021年4月完成奶牛85K液相育种芯片自主开发,并通过专家论证。
为了追赶国际育种芯片先进水平,技术团队在各方支持下奋力攻关,将奶牛85K液相育种芯片扩容升级为126K芯片。今年7月14日,有关专家组论证认为,126K液相基因组育种芯片设计科学合理,验证程序完善,参照国际同类产品标准,达到产业化推广应用水平,可用于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的构建及种牛评价。
“这是我国荷斯坦牛育种领域首款中高密度育种芯片,对提升我国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奶牛种质自主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说。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麻柱说,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将率先使用该款芯片,保障我国奶牛自主选育体系稳定运行,维护生物信息安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