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2-12-31 05:3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近日,针对中国发布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方案,多家外国在华商会表示欢迎,展现出持续深化对华经贸合作的信心。我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为中外人员安全健康有序往来创造了更好条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利好。

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事,以精准之措应对非常之难。在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中,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验。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以变应变,牢牢掌握抗疫战略主动权,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地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尊重科学是抗疫的有效武器,实事求是是抗疫的重要法宝。近三年来,无论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先后制定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及时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措施,平稳有序推进实施“乙类乙管”,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菲律宾《马尼拉公报》新闻主编伊莎贝尔由衷感慨,中国坚持边防控边研究,密切跟踪病毒变异,加强药物有效研发和储备,增强医疗救治能力,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些工作取得的成效令人敬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看,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致病力较早期明显下降,所致疾病将逐步演化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从人群免疫水平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我国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在此背景下,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统筹衔接,确保顺利渡过疫情流行期,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切实保障好人民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时因势做好精准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勠力同心巩固抗疫成果,我们就一定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经济加速回稳向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乙类乙管”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据是什么?专访梁万年
...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三年来新冠病毒频繁变异,疫情态势不断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策略不断调整,我国为何选择在1月8日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这样的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的
2023-01-08 14:16:00
...斯兰堡1月9日电专访: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更加有效应对疫情挑战——访巴基斯坦公共卫生专家比拉勒·艾哈迈德新华社记者姜江“中国政府调整防疫政策,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
2023-01-09 16:1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
2023-01-04 05:12:00
...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部分西方媒体用双重标准抹黑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其目的是“妖魔化”中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弗林蓬说,部分西方媒体此前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一直批评中国实施严格的防疫
2023-01-16 18:16:00
关键时刻,党报连续三天发声,透露了什么信号?
撰文 | 余晖“疫情防控”工作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顺利渡过流行期备受外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几天,《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署名为“仲音”的文章。聚焦的主题都是“近三年来统筹
2022-12-19 11:49:00
关键时刻,党报连续三天发声,透露了什么信号?
撰文 | 余晖“疫情防控”工作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如何顺利渡过流行期备受外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几天,《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署名为“仲音”的文章。聚焦的主题都是“近三年来统筹
2022-12-20 10:4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
2022-12-21 05:13:00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马帅莎)针对中国疫情防控是否放开太快,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29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
2022-12-29 21: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许多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外国友人选择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他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
2023-01-07 04:5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根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近日,十四届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经省委批准,9个巡视组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协机关
2025-11-11 08:24:00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
拉近“河北菜园”与“京津餐桌”的距离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11月3日至4日,第八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衡水市冀州区举行
2025-11-11 08:27:00
烟台蓬莱:院前医疗急救人员集中“充电”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 通讯员 韩颖)11月5日至6日,由烟台市医学会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烟台市院前医疗急救
2025-11-11 08:27:00
平乡童博会国外订单首超国内国外意向订单成交额达30.1亿元,81.7%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河北日报讯(记者闫德见、王永晨)11月8日
2025-11-11 08:28: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玉龙)近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潍坊市农药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市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2025-11-11 08:29:00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我省两个项目入选河北日报讯(李巍、刘瑶)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2025-11-11 08:29: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刘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从医疗机构走向家庭社区
2025-11-11 08:29:00
浙江多地正推进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以压减成本。11月7日,宁波市数据局网站发文介绍,今年7月底以来,宁波市奉化区坚持出实招
2025-11-11 08:29:00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成为全球首个以板栗为核心的山地生态农业遗产河北日报讯(陈宝云、袁宝利)10月31日
2025-11-11 08:30: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近日,烟台市蓬莱区紫荆山街道杏花苑社区党委积极联动烟台市蓬莱区交通管理大队
2025-11-11 08:31:00
影像记录|保定冰柿助农增收记
10月26日,张宝树和妻子手捧刚采收的柿子,满脸丰收的喜悦。10月28日,张宝树在采摘柿子。 10月26日,张宝树(右)和村民将采收的柿子搬运下山
2025-11-11 08:32:00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举行京津冀联合发布7条主题徒步线路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1月1日,“畅游京津冀·行走京张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在北京延庆冬奥村举行
2025-11-11 08:35:00
建成交付安置房12000多套,改造农村卫生户厕近1800座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年度目标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11月10日
2025-11-11 08:36:00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修缮一新,该场馆在举行2001年九运会开幕式24年后
2025-11-11 08:38:00
98%粮源依靠外调 厦门粮食行业如何联通内外?
象屿集团旗下象屿农产公司已在黑龙江建成7个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总仓容达1300万吨。(象屿集团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傅琳琳 郑少斌 王欣睿)11月7日
2025-11-11 0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