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走进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的肉牛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宽敞的牛圈,牛儿正悠闲地吃着草料。2022年,大树林村通过村级带领、合作社自筹资金、区级帮扶资金注入的方式,建成了养牛场。
“牛场目前已卖出50余头牛,收入90余万元。我们今年打算再进200头牛,扩大养殖规模。”大树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祖文说,养殖场将通过“党建+集体经济+农户”的组织方式,成立大树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预计年底,将辐射带动大树林村和老山口村48户173人养牛增收。
近年来,万山区深入推进“村社合一”,通过建强队伍、整合资源、创新方式,多管齐下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建强队伍 头雁领航提“动能”
万山区坚持把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选优、育强、严管上出实招、破难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夯实组织保障。
拓宽渠道选。注重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任村干部,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目前,选举产生村(社区)“两委”594人,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占比达100%。
线上线下育。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库”,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致富能手、退役军人中推荐选拔培养。线上,借助铜仁组工、万山微党建等平台,分级搭建“培养交流群”,让优质学习资源直达基层。线下,建立“2+1”结对帮带制度,明确帮带干部从思想、工作、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传帮带”,到村里跟岗锻炼、列席会议、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全面帮助成长成才。目前,共纳入台账管理的村级后备力量217人。
严管厚爱用。明确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定期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督查,了解推进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成效考核内容,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压紧压实责任。
整合资源 聚力赋能练“内功”
通过坚持支部统筹领办、能人示范带动、村企联合互惠,万山区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健“内功”。
支部统筹领办。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目前,在全区190个村“两委”人员到村合作社担任职务。
能人示范带动。通过引导合作社聘请、引进职业经理人、专业团队和选派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人员等方式,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注入外部活力,提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技术服务指导和人才培育,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效益提升。目前,共有省、市级科技特派员8人、服务坝区农技人员24人、基础性示范服务技术人员135人,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000余次。
村企联合互惠。建立健全“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先后引进贵州香柚香生态农业公司、贵州桃源发展有限公司、梵天菌业等龙头企业,建成1万平方米以柚子酒、果汁等系列加工产品为主的集散中心,打造食用菌交易中心,基本形成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国企先锋+产销惠农”模式,搭建区级农产品销售平台——翠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全区蔬菜收购销售。2022年以来,共销售黄瓜、丝瓜、辣椒等580万斤,销售额约800万元。
创新方式 百花齐放结“硕果”
万山区深挖特色优势转换,鼓励村集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创新发展方式,把自然资源潜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开发产业项目,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如谢桥街道龙门坳村依托良好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桶装水产业,将自然活水变为“致富水”,目前生产规模可达日产8000桶,年均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跨村联合抱团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优势互补”原则,探索跨村联合发展模式,发挥各自优势条件,共建立集体经济合作社83个,发展村级集体产业项目156个,每个乡镇(街道)培育1至3个特色产业、每个村培育至少1个集体经济。如鱼塘乡大龙村通过抱团异地兴建“飞地”项目,让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其中与金盆村“飞地”合作建起蛋鸡养殖基地,共为新龙村75户农户分红22.5万元。
农旅融合链条延伸。着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现“接二连三”。高楼坪乡青年湖村将美丽乡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打造星空泡泡屋、露营烧烤区、荷塘垂钓、“微菜园”等多元休闲旅游体验产业,形成“旅游+民宿体验”“旅游+果蔬采摘”等系列特色品牌,建成“农家旅居、农耕体验、休闲垂钓”等于一体的“城郊休闲农旅综合体”。
盘活资源变闲为宝。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闲置资源,创新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谢桥街道牙溪村在原有100多栋侗族房屋基础上,将人文景观融入民居开发,大力发展精品蔬菜和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自建设落地以来,带动107户农户增收致富,每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