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古代,历代王朝的覆灭,末代皇帝其实都是背锅侠,但是大明朝的灭亡,崇祯得负点责任,虽然大明是一定要灭亡,只不过崇祯给他提了速。
平心而论,崇祯刚登基的时候真是神开局,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自始至终都手握实权的末代皇帝,他刚当皇上的时候局面真好,宁远大战刚赢,没几年都会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刚登基,满洲八旗正闹内讧,那时候李自成还在老家当“快递小哥”,崇祯上来就办了魏忠贤,阉党倒台,整个大明的朝野上下风气为之一振。手下更是猛将如云,袁崇焕、毛文龙、洪承畴、孙传庭、祖大寿、吴相生等等,大明朝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而且最重要的是崇祯17岁盛年登基,这是古代一个皇帝登基最好的年龄。太小,孤儿寡母容易主少国疑,出现权臣;太老了,没干几天就死了。所以说这些条件凑一块儿,崇祯怎么看怎么不像个亡国之君,应该是个中兴之主。
但最后大明朝走到灭亡,其实跟崇祯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皇帝的性格直接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命运,崇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按说中兴之主的标配应该是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搞钱,手段是把土地从地方豪绅那里拿回来,重新分配给老百姓,这样朝廷还可以重新收税。但大明朝最大的地方豪绅是朱元璋的那些朱子朱孙,你比如蜀王朱至澍,当年四川70%的土地都在他手里攥着。河南的福王朱常洛更要命,全河南的税收都不够他一人花的,都是祖宗,崇祯一个也不敢动,对自己人唯唯诺诺,对老百姓可是重拳出击,经常是正常赋税之后,还要收各种苛捐杂税。就三饷一项,每年就从江南额外搜刮六百万两白银。这么多钱,你要是用在正地方也行,可问题是这些钱收上来,一转眼就没了,明军还是不发晌饷。
他年少轻狂,脑袋一热,就把魏忠贤给办了。没想到党争是没了,可东林党一家独大,没人牵制了,到最后他也控制不住,就是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后只能说:“要是魏师傅还在,朕也不至于如此呀!”
对外打仗也是瞎指挥,明军野战,你打不过八旗兵,据城坚守是最好的选择。可崇祯偏让卢象升跟八旗兵野战,最后全军覆没,卢象升战死,他害怕了,赶紧把孙传庭和洪承畴从陕西调回来,结果当时只剩十八骑的李自成却逃出升天。
为了抗击后金,学谁不好学大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跟蒙古林丹汗合作,史上第二次联盟抗金,结果林丹汗首鼠两端,出工不出力,还让蒙古骑兵劫掠边境,崇祯也只能权当没看见,还重启了秦朝的军功制,用来鼓舞军心,结果是八旗兵一个没少,大明朝境内的流民乞丐全都没了。
在位17年,内阁换了50个辅臣,史称崇祯五十相,他谁也不信。而且还前后发了五次罪己诏,自己抽自己嘴巴。可过后就全忘了,该干嘛干嘛,杀袁崇焕,寒了将士们的心,虽然袁崇焕自己有问题,但是给人活剐了,这就有点过了,你让吴三桂这帮人怎么想?
有人认为崇祯皇帝克业勤政,不贪杯,好色,品德高尚,是个好皇帝。可如果按照这个来评定古代皇帝,那么排行第一的是王莽,那是个完人,道德典范。可最后他的结果呢?自己能力不行,你倒是放权呀,让底下人干,结果到死也不放权,弄个太监在那监军,前线将领上个厕所都得汇报,这仗打得赢吗?连大清皇帝都识时务,充分放权给曾国藩、李鸿章他们招兵买马,组建团练武装,也不越级指挥就要,结果最后很快太平天国就失败了。崇祯要也这么干,李自成、张献忠这帮人早就脑袋搬家了,皇太极估计也跑到北京来展览了。
本来没钱打仗,非要两线作战,这边打满清,那边打李自成,你不会远交近攻吗?你不会看一个打一个吗?非得拿天灵盖两边硬扛吗?结果两头都没了。
另外,明末最后几年全球小兵川期,粮食欠收,再加上北方一场大瘟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神仙也救不了大明了,幸亏最后煤山自缢,壮烈殉国,崇祯的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也算是给他自己和大明找回来点面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