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1 10: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古代,历代王朝的覆灭,末代皇帝其实都是背锅侠,但是大明朝的灭亡,崇祯得负点责任,虽然大明是一定要灭亡,只不过崇祯给他提了速。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平心而论,崇祯刚登基的时候真是神开局,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自始至终都手握实权的末代皇帝,他刚当皇上的时候局面真好,宁远大战刚赢,没几年都会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刚登基,满洲八旗正闹内讧,那时候李自成还在老家当“快递小哥”,崇祯上来就办了魏忠贤,阉党倒台,整个大明的朝野上下风气为之一振。手下更是猛将如云,袁崇焕、毛文龙、洪承畴、孙传庭、祖大寿、吴相生等等,大明朝可以说是兵强马壮,而且最重要的是崇祯17岁盛年登基,这是古代一个皇帝登基最好的年龄。太小,孤儿寡母容易主少国疑,出现权臣;太老了,没干几天就死了。所以说这些条件凑一块儿,崇祯怎么看怎么不像个亡国之君,应该是个中兴之主。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但最后大明朝走到灭亡,其实跟崇祯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皇帝的性格直接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命运,崇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按说中兴之主的标配应该是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搞钱,手段是把土地从地方豪绅那里拿回来,重新分配给老百姓,这样朝廷还可以重新收税。但大明朝最大的地方豪绅是朱元璋的那些朱子朱孙,你比如蜀王朱至澍,当年四川70%的土地都在他手里攥着。河南的福王朱常洛更要命,全河南的税收都不够他一人花的,都是祖宗,崇祯一个也不敢动,对自己人唯唯诺诺,对老百姓可是重拳出击,经常是正常赋税之后,还要收各种苛捐杂税。就三饷一项,每年就从江南额外搜刮六百万两白银。这么多钱,你要是用在正地方也行,可问题是这些钱收上来,一转眼就没了,明军还是不发晌饷。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他年少轻狂,脑袋一热,就把魏忠贤给办了。没想到党争是没了,可东林党一家独大,没人牵制了,到最后他也控制不住,就是把事情想简单了。最后只能说:“要是魏师傅还在,朕也不至于如此呀!”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对外打仗也是瞎指挥,明军野战,你打不过八旗兵,据城坚守是最好的选择。可崇祯偏让卢象升跟八旗兵野战,最后全军覆没,卢象升战死,他害怕了,赶紧把孙传庭和洪承畴从陕西调回来,结果当时只剩十八骑的李自成却逃出升天。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为了抗击后金,学谁不好学大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跟蒙古林丹汗合作,史上第二次联盟抗金,结果林丹汗首鼠两端,出工不出力,还让蒙古骑兵劫掠边境,崇祯也只能权当没看见,还重启了秦朝的军功制,用来鼓舞军心,结果是八旗兵一个没少,大明朝境内的流民乞丐全都没了。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在位17年,内阁换了50个辅臣,史称崇祯五十相,他谁也不信。而且还前后发了五次罪己诏,自己抽自己嘴巴。可过后就全忘了,该干嘛干嘛,杀袁崇焕,寒了将士们的心,虽然袁崇焕自己有问题,但是给人活剐了,这就有点过了,你让吴三桂这帮人怎么想?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有人认为崇祯皇帝克业勤政,不贪杯,好色,品德高尚,是个好皇帝。可如果按照这个来评定古代皇帝,那么排行第一的是王莽,那是个完人,道德典范。可最后他的结果呢?自己能力不行,你倒是放权呀,让底下人干,结果到死也不放权,弄个太监在那监军,前线将领上个厕所都得汇报,这仗打得赢吗?连大清皇帝都识时务,充分放权给曾国藩、李鸿章他们招兵买马,组建团练武装,也不越级指挥就要,结果最后很快太平天国就失败了。崇祯要也这么干,李自成、张献忠这帮人早就脑袋搬家了,皇太极估计也跑到北京来展览了。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本来没钱打仗,非要两线作战,这边打满清,那边打李自成,你不会远交近攻吗?你不会看一个打一个吗?非得拿天灵盖两边硬扛吗?结果两头都没了。

本来神开局登基的崇祯,却意外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另外,明末最后几年全球小兵川期,粮食欠收,再加上北方一场大瘟疫,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神仙也救不了大明了,幸亏最后煤山自缢,壮烈殉国,崇祯的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也算是给他自己和大明找回来点面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什么南明没有像南宋一样延续下去?
...可以翻盘。而且这个时候的满清兵分两路,一路去西边打李自成,一路南下打南明。这时候的河南和山东,满清和李自成都顾不上。其实出现了几个月的政权真空时期。但是马士英、史可法就提出了
2023-06-30 14:08:00
亡国之君崇祯,为何会赢得好名声?
...境日益严峻的局势。错失南迁良机埋葬翻盘希望 1643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大明王朝似乎已不可避免要步入覆灭的命运。千钧一发之际,大学士李明睿献策南迁,建都南京
2024-02-26 08:51:00
就是因为崇祯太勤奋,直接导致明朝加速走向灭亡
...必躬亲,结果却步步做,步步错。当时的大明,在国内,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崇祯焦头烂额。在辽东,清军一直虎视眈眈,不停挑事。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崇祯
2024-12-09 10:22:00
李自成攻入皇城后,皇宫中的貌美嫔妃,结局怎样?一个比一个惨
...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接踵而至。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明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塌。崇祯皇帝是个勤政的君主,但他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边
2024-12-27 08:55:00
明朝4大罪臣之首,被李自成的酷刑折磨了5天5夜,后来脑裂而亡
...百姓所唾骂。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位最为可恶,他被李自成动用酷刑折磨了五天五夜,最后脑裂而死。那么,这四个人都是谁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明朝灭国的推手祖大寿是吴
2024-12-15 17:17:00
...系列社会问题也会随即发生。这些流民中的一部分会加入李自成、张献忠的部队,成为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二、内外双重危机崇祯不仅要面对连年的自然灾害,更要面对朝廷的党争、两股强
2024-06-01 09:26:00
聊聊崇祯皇帝的最后24小时
...传承多年,到崇祯帝朱由检接手时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在李自成破城之日,崇祯眼看复国无望,绝望之际,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尽殉国。那么他死之前,究竟做了什么?世人说,崇祯皇帝是生不逢时在
2023-05-03 16:39:00
崇祯皇帝之死:明朝的没落与个人悲剧
...朝早已经内忧外患了,不管是内部的阉党与东林党斗争,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还是外部的努尔哈赤等人虎视眈眈,都足以让大明朝覆灭,可惜偏偏当时所有事情凑在了一起,想要力挽狂澜改变整
2023-10-13 22:05:00
李自成提出三个讲和条件崇祯不答应,是哪三个条件?
...于明思宗崇祯皇帝,而攻破大明王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闯王李自成,战乱纷争,朝代更迭,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是常事。毕竟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有能力者自然位居高位,成为天下之主。明朝的灭亡是
2023-07-28 14: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