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读苏轼的《江城子》,聊聊爱情最孤独的状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1 06: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故人长别,音书难寄,隔山隔海,碧落黄泉,再难相见。或许只有造个好梦,请她入梦,哪怕相顾无言,哪怕泪流满面,也好过此生再无缘相见。

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流连过许多的地方,看过许多地方的美景,品尝过许多地方的美食,一路行一路食,沿途又留下一首首的诗词。这一路走来,苏轼还是会偶尔想起那山清水秀的故乡,想起那位已经去世的温柔可人的妻子王弗。那段青涩甜蜜爱情,那段蒙尘的往事,连同那位名叫王弗的女子,一起被埋葬在旧年旧事里。

多年都过去了,苏轼辗转各地,他已经走得太远太远,身边也已经出现了其他的王姓女子,她们也都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可是她们都不是她,都不是王弗。在苏轼的心里,王弗始终是与别人不同的。否则,他不会在多年之后再梦见她,王弗病逝之时,才27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可是生死之事,苏轼哪有能力阻止?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些蚀骨的思念才会破土而出,苏轼已经习惯了。每每这时候,他会怀着对她的思念去怀想从前,她的生命停留在最美好的年岁,而他早已经不再是当初摸样了,岁月催人老啊。

这一晚,夜特别的漫长。寒霜如雪,苏轼睡得并不安稳,恍惚之间,他似乎又回到了故乡眉山,回到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地方。他似乎在房间里看见十年未见的妻子王弗,看见她正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眉目间都是温婉,忽然之间,苏轼就有些担心,这次相逢,她是否也如当年一样能够一眼就与他相认?只见她回过头来看见他,似在低声问他:“可好看?”两人对视之间,苏轼忽然间就流泪满面,相顾无言。

这一次,时隔多年,思念作祟,他们终于在梦中相见,梦里的王弗依然是云鬓花颜,而苏轼却是灰尘满面,两鬓已有点点白发。再度相见,似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口,最终只能说一句:“我好想你啊。”

读苏轼的《江城子》,聊聊爱情最孤独的状态

这些年,苏轼去过水光潋滟的西子湖畔,暂时忘记了东京城的繁华热闹,去过风景秀丽的庐山,感悟了一些人生哲理,却始终不及千里之外的四川眉山,那里是苏轼的故乡,是他和她最初相遇的地方,同时,也是她的归冢之处。回想起当年,他亲手将她埋葬在到处都是矮松的山冈上,那时的明月皎洁,此后见此明月,便回忆起这短松冈,又是年复一年肝肠寸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苏轼

后来,她的身影渐渐模糊,直至消失不见,再三挽留也终究无果。待苏轼清醒过来才惊觉这不过是一场梦,眼角还挂着泪,枕边的泪痕还未干,这一幕幕无不提醒着苏轼这不过是大梦一场。在梦中故地重游,往事如烟,这座曾经有着两人甜蜜回忆的小院子不落一丝蛛网,不染一丝尘埃,一切恍如当年。苏轼所梦之人也如当年美眷如花。十年了,苏轼的鬓角已有白发,这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十年了,王弗坟前的野草应该已经荣枯多次了吧?

终有一天,王弗的归处也会是苏轼的归处,他们终会相逢,苏轼明白这点,但是却不知余生还有多长,会于何时重逢,只苦于余生太长,便寄希望于这样的梦境能多一些,长一些,好在梦境里能有更多的时间相见。

读苏轼的《江城子》,聊聊爱情最孤独的状态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苏轼写给亡妻王弗的诗词远远不止一首,比起上面那首《江城子》读来柔肠寸断,思念成疾,这一首悼亡词《蝶恋花》就显得柔情似水,婉转多情了。

这一首词写于公元1026年正月,苏轼为母亲服丧期满,准备回京赴任,他离开故乡四川到江陵然后去往京城,途中经过三峡神女峰时,触景生情想起了妻子王弗,想起了他们那段年少相伴的时光,于是写下了这首《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眉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

或许苏轼与王弗的这段姻缘是早就注定了的。当时,苏轼还在书院读书,每天捧着书本,刻苦专研,而他的老师正是王弗的父亲王方,苏轼读书刻苦努力,在学问上有不懂的地方经常向老师请教,为人谦逊有礼,有才有貌,作为苏轼的老师王方,他对苏轼十分欣赏,偶尔也会邀请苏轼到自己家中讨论学问,有一次,苏轼在老师家中看见一位女子,举止端庄,温柔有礼。这一见似乎就刻在了心上,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吧,至此之后,念念不忘。

后来,苏轼经常在青神中岩寺附近读书,这里清幽安静,景色优美,岩边有一泓绿水,水平如镜;苏轼常在此处读书,他觉得此处甚美却没有鱼儿游动,有些可惜,于是便拍起手来,这时,躲在岩石中的鱼儿纷纷游了出来,为这美丽的景象更添了几分情趣。苏轼见此情形,十分高兴,如此美丽的景致怎么能没有名字?于是就向老师建议给这一处地方取一个雅致的名字,王方一听,觉得不错,就便邀请这些学子前来赏景题名。许多学子纷纷献名,苏轼也说出自己题的名字“唤鱼池”,老师一看这名字和很符合这处景致,不禁更加欣赏苏轼了,这时王弗也题了一名字,遣丫鬟送来给父亲,王方打开一看,竟与苏轼题的一样,这两人的缘分就这样结下了。这偶然的巧合,成就了一段佳话。

读苏轼的《江城子》,聊聊爱情最孤独的状态

后来,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年仅十九的苏轼。婚后,二人甜甜蜜蜜,王弗操持家务,苏轼安心读书,在苏轼背书突然想不起来的时候,王弗还能从旁提醒苏轼,不仅如此,王弗还“幕后听言”适当给苏轼一些建议,那些人该交,那些人不该交。王弗出身书香家庭,有才有貌,苏轼很是惊喜,他为自己能娶到这样一位妻子而欣喜。那段时间,他们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生活美满幸福。然而幸福的时光只有十年,王弗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年仅六岁的儿子。此后,余生漫长,再没有一个人像王弗那样给他出谋划策,陪他红袖添香。

回想起最初相见的时候,一个娇羞无比,一个谦逊有礼,那段时光是怎样的青涩美好。而往后余生,天地茫茫,故人长缺,太多人只能在梦里相见,于是梦醒了,所以才有了《江城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1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轼思念妻子,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
...,并写下了一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悼亡词”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2023-04-22 09:06:00
苏轼的坎坷仕途与三位夫人的情感传奇
...弗去世10年后,苏轼做梦都会梦见王弗。 苏轼著名的《江城子》便是描写他梦见王弗后的情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以看出苏轼内心根本无法放下这段感情。苏轼的另
2024-02-18 20:29:00
...,可思念不止,王弗去世十年后,苏轼写下千古流传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2024-05-27 21:04:00
...的喷发,化作了一首凄美绝艳、让人肝肠寸断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2023-06-08 09:13:00
《凤凰山下·词》:95后导演执意探寻苏轼的《江城子》
...独特的影片,借由近千年前苏轼曾写下的一首宋词——《江城子》,记录了青年一代对历史与故乡的追寻与回忆,以似纪录非纪录的形式,呈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与当下关系的戏剧性重构。《凤凰山下
2024-10-29 15:53:0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壮志与忧国情怀
...,抗敌疆场的雄心壮志,并慨然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壮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2023-10-04 15:24:00
苏轼深爱王弗,王弗死后,他又娶了发妻的堂妹
...人就是他的妻子王弗,他曾为早逝的王弗写下一首宋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2023-04-21 09:59:00
对话潍水先贤|诗酒趁年华 有一种境界叫超然
...大文豪苏东坡在这里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千古名篇。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抵达密州,此时密州蝗旱相仍、民不堪命。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2024-01-16 15:18:00
《宗师列传》解锁苏轼的豪放人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为后世留下了《喜雨亭记》《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江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苏轼的诗文作品在当时传播广泛,《苏子瞻学士钱
2024-01-16 02: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抗战老兵盖鸿儒回忆在战场伏击杀敌的故事
盖鸿儒曾经的军装照和奖章等。(本组图/厦门轻工集团 提供)盖鸿儒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8月20日,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病房
2025-09-02 08:10:00
一场庄严而宽大的审判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太原特别军事法庭外观。(资料图片) 坐落于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侧的山西饭店,以其地道的晋菜传承
2025-09-02 07:34:00
纪录片《慕湘将军和他的<晋阳秋>》座谈会在晋源区文旅局举行。省市区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40余人齐聚,围绕慕湘将军的革命精神与小说《晋阳秋》的历史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01 23:17:00
黔滇渝共筑“抗战生命线”|晴隆二十四道拐:45万吨战略物资从这里运送到抗战前线
【写在前面】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5-09-02 00:38:00
百岁抗战老兵胡西:破路拆石,让敌人“一块砖都找不着”!
在贵州省荣军优抚医院的走廊上,身穿深蓝色毛线背心,103岁的胡西老人缓步而行。他身上那件深蓝色的毛线背心,已经穿了十多年
2025-09-02 00:38:0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