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在“一带一路”修文物:国外文物保护中藏着多少“浙江智慧”?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22 10:44:00 来源:杭州网

“塔门已经在修了,其他建筑修复方案也正在深化中。”10月19日晚,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向潮新闻发来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修复进展照片,感慨颇深。

“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浙江专家两次参与吴哥古迹修复项目,从雄伟建筑茶胶寺一直延续到吴哥古迹核心王宫遗址。”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刘杰这样的浙江文物专家参与文物援外项目,足迹遍布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保护和传承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在文物修复中彰显和播撒“浙江智慧”。

柬埔寨吴哥古迹来了“浙江管家”

目前,柬埔寨吴哥窟核心古迹之一的王宫遗址,由我国开展修复工作,时间跨度长达11年。而文物修复监理团队,由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组成。

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400多处文物,中国是较早参与保护吴哥古迹修复的国家之一,浙江也将其作为“出海”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站。

正在修复的王国遗址,曾经的吴哥王朝延续使用400多年,居于整个大吴哥城的核心位置。该遗址占地约15公顷,总占地面积约2.98万平方。

上周刚从柬埔寨修复现场回来的浙江古建筑院副院长刘杰向潮新闻介绍,“柬埔寨主要诉求是祛除遗址病害,散落的石构件能归安恢复到原有形态,最大程度展现吴哥文明灿烂文化。”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商务部要求,分别成立现场管理组、国内项目管理组和设计审查组,承担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的现场管理、技术图纸审核、协调管理等工作。

在刘杰看来,浙江管理团队犹如修复项目“大管家”,需要监管吴哥古迹王宫遗址的修复细节,比如要重点关注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筑裂缝、块石缺失等病害的修复质量,确保每项工作顺利推进,最终目标是要使王宫遗址回到健康的状态。

浙江文物保护、古建筑修复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刘杰向潮新闻表示,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希望能承担“一带一路”援外文物修复更多工作。

尼泊尔古神庙废墟上的浙江“影像师”

尼泊尔地标建筑九层神庙古迹,是当地最古老的王宫,2015年在8.1级地震里粉碎坍塌。

随后,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九层神庙古迹长达5年的文物抢救期间,浙江专家也参与其中,用文物数字化技术记录了珍贵修复技艺。

10月19日,两次赶赴尼泊尔,在修复项组待了60多天的的古建筑专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回忆起这段亲历,至今激动——“亲眼目睹有400多年历史文物在大震后成废墟,愈发感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我们代表着中国,为有文物保护、修复需求的地区送去技术和资金。”

李志荣教授向潮新闻记者介绍,九层神庙的修复工作,我国文物修复“国家队”派出最顶尖的文物专家,还聘请一大批尼泊尔优秀工匠。难点在于,修复者需要尊重尼泊尔传统建筑工艺的基础上,把所有的构件根据尼泊尔传统工艺、测量数据进行复原。

整个修复工作,考验着工匠的精湛技艺,也为了修复技艺能够为尼泊尔今后文物修复提供借鉴。为此,李志荣教授团队综合集成航拍、三维场景扫苗、近景测量等数字信息记录技术,保存下了修复过程。

“文物数字化融合照相机、工程测量等,能记录下文物的空间、色彩和现状信息等。通过数字化记录,大众了解到大型古迹震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及传统工艺、工匠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所以,援外修建文物不单是个建筑复原项目,其实还是学术研究。”李志荣向潮新闻介绍,文物数字化技术类似升级版照相技术,如今文物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采访中,李志荣多次向潮新闻提到,感谢技术前沿的科研工作者。文物数字化技术得益于科技发展,还有很多科技解决了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的“卡脖子”难题。“众多人的努力汇聚成文物修复的‘中国方案’,回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需求。”

“一带一路”古迹修复蕴藏“浙江智慧”

浙江古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黄滋,是我国较多参与我国文物修复援外项目的专业人员。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文物古迹的修复,黄滋参与了相关工作。

最近10年里,黄滋去了泥泊尔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西瓦古城、柬埔寨吴哥古迹检查文物修复工作。让他印象最深还是吴哥古迹的修复工作,浙江从组织顶尖古建专家评审验收茶胶寺修复项目,再到监管吴哥核心古迹王宫遗址修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研究吴哥古迹保护、考古学博士王毅也在其撰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研究》一书中记录了这个历程。他认为,这代表文物修复的“浙江智慧”认可度在提高,这也助力中国从“一带一路”文物修复参与者逐渐成为引领者。

黄滋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工程,有的古迹修复甚至长达数十年,要求技术适宜、材料适配,这样才能保证文物古迹永续长存。

浙江夏季气候环境与东南亚国家接近,解决文物古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面临的病害问题,浙江具有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同样适用到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保护中。

作为柬埔寨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刘杰认为,长达11年的修复过程,时间跨度长、修复任务重,修复需要精细化、系统性管理,这些管理理念也正是浙江从多年文物修复实践中积累、总结的宝贵经验。

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物古迹保护,浙江把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保护管理理念带出去。文物修复工作既是一项工程,也是学术研究和文化的碰撞、交流。

保护文物无国界,多名浙江文物专家表示,愿意以文物修复为契机,促进不同文明间真诚对话,携手并进,为守护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贡献“浙江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全国技术能手!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利红获国家级表彰
...彩亮相,由胡利红团队主持修复的一批文物与观众见面。文物保护最重要的是——最小干预原则、可逆原则。简单来讲,修复的过程就是让观者觉得:原来它就是这样的。胡利红以德寿宫经典修复案
2023-12-06 06:53:00
盛世修文丨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2016年4月,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2024-04-13 16:55:00
一杯浓香,洞见文化活态传承的密码
...使用450年,并于1996年被国家颁布为行业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微生物在窖池中富集繁衍。 白酒的迷人香味是时间的产物。由于“1573国宝窖池群”持续不间断酿造,窖
2023-11-30 19:54:00
贵州寻龙 | 修文龙场:从驿站到悟道之地
...诞生地,龙场已建成中国阳明文化园,该园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重点名胜古迹“阳明洞”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园区,“王学圣地”成了修文县旅游文化的一大亮点。龙场驿至六广驿之间的
2024-02-07 21:23:00
...值,推动活化利用,讲好中国故事,像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考古大会》《三星堆考古》等文化节目和纪录片的热播,无不满足公众对了解考古文化的需求,也有助于公众更好认识源远流
2024-01-24 07:08:00
...南亚和北亚。钱继奎表示,近年来,我省发挥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力量优势,在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先后对撒马尔罕市萨扎
2023-10-19 09:16:00
...影响。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 《关于加强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政府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明确,在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打造展示
2023-03-14 06:59:00
...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遵义、镇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4处;757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640个;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4-03-20 05:57:00
...”在第三期《美美与共》中,我们跟随中国援柬王宫遗址文物保护修复工作队的脚步,前往与中国一衣带水、隔山相望的文明古国柬埔寨。柬埔寨的吴哥古迹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瑰宝,多年来,
2023-12-09 11:2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