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我在“一带一路”修文物:国外文物保护中藏着多少“浙江智慧”?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0-22 10:44:00 来源:杭州网

“塔门已经在修了,其他建筑修复方案也正在深化中。”10月19日晚,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向潮新闻发来柬埔寨吴哥古迹的修复进展照片,感慨颇深。

“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浙江专家两次参与吴哥古迹修复项目,从雄伟建筑茶胶寺一直延续到吴哥古迹核心王宫遗址。”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刘杰这样的浙江文物专家参与文物援外项目,足迹遍布柬埔寨、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保护和传承灿烂文化的同时,也在文物修复中彰显和播撒“浙江智慧”。

柬埔寨吴哥古迹来了“浙江管家”

目前,柬埔寨吴哥窟核心古迹之一的王宫遗址,由我国开展修复工作,时间跨度长达11年。而文物修复监理团队,由浙江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组成。

吴哥古迹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拥有400多处文物,中国是较早参与保护吴哥古迹修复的国家之一,浙江也将其作为“出海”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站。

正在修复的王国遗址,曾经的吴哥王朝延续使用400多年,居于整个大吴哥城的核心位置。该遗址占地约15公顷,总占地面积约2.98万平方。

上周刚从柬埔寨修复现场回来的浙江古建筑院副院长刘杰向潮新闻介绍,“柬埔寨主要诉求是祛除遗址病害,散落的石构件能归安恢复到原有形态,最大程度展现吴哥文明灿烂文化。”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商务部要求,分别成立现场管理组、国内项目管理组和设计审查组,承担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的现场管理、技术图纸审核、协调管理等工作。

在刘杰看来,浙江管理团队犹如修复项目“大管家”,需要监管吴哥古迹王宫遗址的修复细节,比如要重点关注地基不均匀沉降、建筑裂缝、块石缺失等病害的修复质量,确保每项工作顺利推进,最终目标是要使王宫遗址回到健康的状态。

浙江文物保护、古建筑修复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接下来,刘杰向潮新闻表示,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希望能承担“一带一路”援外文物修复更多工作。

尼泊尔古神庙废墟上的浙江“影像师”

尼泊尔地标建筑九层神庙古迹,是当地最古老的王宫,2015年在8.1级地震里粉碎坍塌。

随后,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九层神庙古迹长达5年的文物抢救期间,浙江专家也参与其中,用文物数字化技术记录了珍贵修复技艺。

10月19日,两次赶赴尼泊尔,在修复项组待了60多天的的古建筑专家,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教授回忆起这段亲历,至今激动——“亲眼目睹有400多年历史文物在大震后成废墟,愈发感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我们代表着中国,为有文物保护、修复需求的地区送去技术和资金。”

李志荣教授向潮新闻记者介绍,九层神庙的修复工作,我国文物修复“国家队”派出最顶尖的文物专家,还聘请一大批尼泊尔优秀工匠。难点在于,修复者需要尊重尼泊尔传统建筑工艺的基础上,把所有的构件根据尼泊尔传统工艺、测量数据进行复原。

整个修复工作,考验着工匠的精湛技艺,也为了修复技艺能够为尼泊尔今后文物修复提供借鉴。为此,李志荣教授团队综合集成航拍、三维场景扫苗、近景测量等数字信息记录技术,保存下了修复过程。

“文物数字化融合照相机、工程测量等,能记录下文物的空间、色彩和现状信息等。通过数字化记录,大众了解到大型古迹震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及传统工艺、工匠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所以,援外修建文物不单是个建筑复原项目,其实还是学术研究。”李志荣向潮新闻介绍,文物数字化技术类似升级版照相技术,如今文物数字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

采访中,李志荣多次向潮新闻提到,感谢技术前沿的科研工作者。文物数字化技术得益于科技发展,还有很多科技解决了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的“卡脖子”难题。“众多人的努力汇聚成文物修复的‘中国方案’,回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需求。”

“一带一路”古迹修复蕴藏“浙江智慧”

浙江古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黄滋,是我国较多参与我国文物修复援外项目的专业人员。尼泊尔、乌兹别克斯坦文物古迹的修复,黄滋参与了相关工作。

最近10年里,黄滋去了泥泊尔九层神庙、乌兹别克斯坦西瓦古城、柬埔寨吴哥古迹检查文物修复工作。让他印象最深还是吴哥古迹的修复工作,浙江从组织顶尖古建专家评审验收茶胶寺修复项目,再到监管吴哥核心古迹王宫遗址修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研究吴哥古迹保护、考古学博士王毅也在其撰写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研究》一书中记录了这个历程。他认为,这代表文物修复的“浙江智慧”认可度在提高,这也助力中国从“一带一路”文物修复参与者逐渐成为引领者。

黄滋向潮新闻记者介绍,文物修复是一项复杂工程,有的古迹修复甚至长达数十年,要求技术适宜、材料适配,这样才能保证文物古迹永续长存。

浙江夏季气候环境与东南亚国家接近,解决文物古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面临的病害问题,浙江具有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同样适用到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物保护中。

作为柬埔寨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管理团队的负责人,刘杰认为,长达11年的修复过程,时间跨度长、修复任务重,修复需要精细化、系统性管理,这些管理理念也正是浙江从多年文物修复实践中积累、总结的宝贵经验。

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文物古迹保护,浙江把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保护管理理念带出去。文物修复工作既是一项工程,也是学术研究和文化的碰撞、交流。

保护文物无国界,多名浙江文物专家表示,愿意以文物修复为契机,促进不同文明间真诚对话,携手并进,为守护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贡献“浙江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全国技术能手!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胡利红获国家级表彰
...彩亮相,由胡利红团队主持修复的一批文物与观众见面。文物保护最重要的是——最小干预原则、可逆原则。简单来讲,修复的过程就是让观者觉得:原来它就是这样的。胡利红以德寿宫经典修复案
2023-12-06 06:53:00
盛世修文丨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
...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2016年4月,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2024-04-13 16:55:00
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7月20日爱奇艺上线
...将在爱奇艺纪录片频道和奇异果TV同步上线。该片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贵州茅台公益赞助,作为“匠造千年”系列第一季,它将带领观众走进神秘的文物修
2025-07-19 01:09:0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纪录片天眼新闻首发
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在这个特殊的时
2025-06-13 00:26:00
国际博物馆日 | 他们在贵博修文物:与时间较量 与历史对话
...件文物,在文物修复师手中重获新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文物保护修复者正是通过这一点一滴、一笔一划地修复,见证和延续着贵州的历史。策划/黄蔚 陈曦 赵相康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
2024-05-18 14:13:00
山东定制全科人才,不只为了“修文物”
...办法》出台,提出将用5年时间,为县(市、区)及以下文物保护事业单位共计培养不超过300名文物全科人才。“300名人才就像300颗种子一样,助力基层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这一政策
2024-05-20 10:01:00
文化中国行丨我在重庆修文物的“接力棒” 交到00后手上
...患”,是一件件满是历史沧桑的文物。5月12日的重庆三峡文物保护科技基地,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共同主办的“2025年重庆市文物行业职业
2025-05-12 20:37:00
...历史之光。从山西到南京接受文物修复系统训练走进南艺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工作室,炽热的暑气一下子就隔绝在了外面。旧字画、旧物件,让整个房间充满了传统、老派的气息。不同功能的操作台
2024-06-18 09:58:00
“阳明探险家”文体康旅融合产品发布
...观止》)及诗词《过天生桥》创作地,还聚集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蜈蚣坡古道之蜈蚣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人坟”等文物遗存资源,同时还拥有天生桥、溶洞、瀑布等
2025-08-10 18:4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排隐患查违建 十堰“云移送”月办结案件17起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刘嘉辉 通讯员 杜方远 顾安淇)6月底,十堰正式启用综合行政执法“云移送”系统,目前运行情况怎么样
2025-08-14 20:06:00
一次碰头会破解三村发展瓶颈
“施书记,我们今天来想和你商量一下产业经纪人的事情。”8月6日一早,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施杨刚进办公室
2025-08-14 20:08:00
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新疆丨矿井水养鱼 煤海绿意浓
烈日当空,机声隆隆,大型挖掘机持续作业,土方开挖、清运有序进行。8月11日,哈密市伊吾工业园区白石湖煤炭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区内
2025-08-14 20:13:00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百年大渠成就“塞外江南”
栩栩如生的稻田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杏花村,一条约100公里的人工大渠从伊犁河分流而出
2025-08-14 20:13:00
省人参专班到长春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调研
8月14日,省人参专班成员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深入长春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围绕人参产业,与企业谋划多产融合、双向赋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
2025-08-14 20:17:00
赤水宝源乡:“机巡+人巡” 织密防溺水“空中防线”
多彩贵州网讯 连日来,气温持续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赤水市宝源乡通过构建“无人机巡防+人巡”联动,以科技手段为防溺水工作赋能
2025-08-14 20:21:00
习水县寨坝镇:郑大学子进山 暑期课堂放飞童心
多彩贵州网讯 夏日炎炎,当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夏令营、兴趣班等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中尽情欢笑时,在偏远山区——习水县寨坝镇灵仙河村
2025-08-14 20:21:00
凤冈:“房票”安置 圆了群众安居梦
多彩贵州网讯 “拿到‘房票’我就去嘉和茗城选了房子,本来以为过程会很慢,没想到用‘房票’会这么快,这样小孩读书就方便了
2025-08-14 20:21:00
赤水:高标准推进国储林建设 助力生态经济双赢
多彩贵州网讯 近年来,赤水市高标准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林茂、业兴、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5-08-14 20:21:00
2025贵州环雷公山自行车赛8月17日开赛 赛道经过这些美景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张驰翔)8月17日,2025贵州环雷公山自行车赛将在雷山县拉开帷幕。本次比赛不仅是一场考验速度与耐力的体育竞技
2025-08-14 20:21:00
长乐思政一体化在三明绘就育人新画卷
东南网8月14日讯 近日,由福州市长乐区教育局主办、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赓续八闽文脉,共筑思政同心”长乐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试点校集体备课会暨思政实践活动在三明举行
2025-08-14 20:24:00
今天,一封家书从十堰寄出!看完,红了眼眶!
今天(2025年8月13日)一封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记录着水源区人民守水护水节水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家书手稿汉水家书·辉映万里山河从十堰发出
2025-08-14 20:37:00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日发布情况通报称,截至2025年8月13日18时,该城区在主动排查外省协查病例中,在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其周边地区陆续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2025-08-14 20:39:00
AI绘云峰屯堡 沉浸式体验大明古韵
在贵州安顺云峰屯堡,石头筑成的明代军屯古堡静立600年,至今仍回响着江淮乡音、跃动着地戏傩影。昔日的戍边堡垒,如今已成文旅热土
2025-08-14 20:39:00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支线航空发展大会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正式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这项《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2025-08-14 2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