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渭南日报(上接1版)常广寅是蒲城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会长,许增顺是新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二人正带着村民一起严格按照配比配制药肥,这可是个马虎不得的重要环节。
“今年气温偏低,湿度大,前期雨雪多,小麦拔节晚了一步,现在正是追肥喷防病虫害的时候。以前用人工打药既费工,效果也不好,现在用新引进的植保无人机开展喷防作业,每天可以为500亩的小麦喷洒药肥,而且不受地形限制,喷洒得也均匀,相比传统喷雾器,效率差别非常大。”常广寅一边忙活一边向记者介绍。
上午11时,麦田上空,两架无人机搭载着在农技专家指导下调配的混合药剂腾空而起,经过之处,一层薄雾轻轻洒落,站在麦田边远眺,春日里的田间孕育着满满的希望。
“蒲城县农技部门的农技人员根据一年之中的节令,随时来地里观察,指导我们各种作业,农民真的轻松了很多。”常广寅说,尤其去年秋小麦迟播,小麦播种质量差,农技人员来麦田里宣传科技壮苗,抗灾强管,使他们提早下手,采取各种措施施肥、浇水、打药,把秋播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来年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许增顺从村民手中流转了500亩土地,也成了种粮“大户”,因此深知农技的重要性,他接着常广寅的话说道:“所以说,没有农技人员真不行啊!我们村一共有8300亩耕地,过去是盐碱地,经过改良后现在产量比较高,去年由于雨水天气多,亩产1000斤至1200斤,今年预计亩产在1300斤以上,农技人员功不可没,有他们全程指导,我更有信心种好粮!”
春种有奔头 农民喜盼药“财”来
种药材,发药“财”,趁着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中药材种植户也早早开始了播种新一年的希望。
3月30日正午时分,艳阳高照,走进临渭区阳郭镇大王村,十几位村民正在栽种中药材丹参的幼苗,掏孔、填苗、压实、封口……大伙坐在小板凳上喜滋滋地忙活着,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春耕图景。
大王村位于秦岭北麓,海拔900余米,有着得天独厚种植中药材的自然优势。“我们这里的土地特点是粘度大,保墒保肥,冬天过后,土就变得很‘面’,疏松度好,对种植中药材很有利。”说着,大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小伟抓起一抔土向记者展示:“你看,我们现在起垄30公分左右,正是因为这里的土具有粘性,如果不起垄的话,到时候采挖的难度就大了。”
王小伟说,过去,大王村村民也自发地种植过药材,但是由于不懂种植技术和管理,效益很不理想,因此大家普遍认为种植中药材不挣钱。但自从阳郭镇被临渭区委、区政府确定为“中草药特色小镇”后,一切变得大不相同。
2020年,渭南锶长久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大王村走上了中药材种植发展之路。“目前,我们种植的200亩苍术,亩产量4000斤左右,今年预计总产量80万斤。还有120亩丹参、230亩连翘……中药材种植让村里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我们流转村民的土地,又请村民来务农,让村民实现双增收。”渭南锶长久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樊帆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也来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教授开的单子密密麻麻,详细到加多少水、加什么药、加多少,非常专业,专家的指导让大家都很有信心,希望中药材种植能让大家腰包鼓起来。”王小伟激动地说。
“企业+农户”模式让大王村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更让看到收益的农民有了奔头。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春播玉米95万亩、薯类6万亩、豆类2万亩。目前,全市在田小麦445万亩,一、二类苗占比88%,夏粮具备大面积提单产促丰收基础。春耕春播期间,全市先后培训农机手5000余人次,全市现有玉米增密度播种机1.1万余台,良机配套、培训到人,把粮食丰收的基础夯得更牢更实。
有农技服务的支持、高科技农机的护航和特色产业的托举,在这个春天里,一幅幅鲜活的现代农耕图跃然入眼,待到盛夏金秋,激荡的科技动能定能让秦东大地上绽放丰收盛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05: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