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彭锋茹:做立体循环生态园的探索者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21 09: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有一位老人,放着自己花园般的小院子不住,偏偏搬到池塘边冬冷夏热的小砖房里,只为了随时掌握自己生态园里鱼群的状态。这位老人就是彭锋茹,因为退休前当了将近20年的中学老师,所以至今人们还习惯地称他彭老师。

要把垃圾坑改成生态园

彭锋茹的生态园在2003年获批标准化示范基地,2006年获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其中不仅有4项创新成果,还有国家级星火科技项目《集约化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在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天然雨水收集与利用、楼顶经济、养鱼不换水循环利用等领域,建立了“生态园”模式体系。

彭锋茹:做立体循环生态园的探索者

如今每到周末,彭锋茹的北京权水洼生态园都会迎来许多城里人。“别看现在小院子景色宜人、活动丰富,可二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个无人问津的垃圾坑。”彭锋茹说,那时候他刚刚退休,晨练跑步时路过这里,看到了几个垃圾成山的大坑,脑海中突然蹦出一个大胆的念头——把这里改造成一个风光秀丽的生态园。

当时刚刚退休的彭锋茹和老伴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退休金,还有一座100平方米的小院,生活简单而稳定。彭锋茹的想法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他的老伴,“放着舒心的日子不过,去捣鼓一个垃圾场,老彭你这是怎么了?”彭锋茹后来告诉我们,“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可图的,就是觉得人得热爱生活,就是想把这件事干下去。”

执着的“生态老人”

其实早在1983年,彭锋茹就在自家的小院里,尝试着当时人们还很少听说的“庭院生态农业”。“我当时提的是农村庭院立体化,多占天少占地,往空间发展,种养结合。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改变庭院小气候。”谁承想,彭锋茹的这个小试验,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彭锋茹备受鼓舞,从那时开始,他心里就寻思着找一个更大的院子,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没想到,10年后机会在无意中来临。从此,彭锋茹便从他那花园一样的家中搬了出来,住进了他亲手搭建的小窝棚。

说干就干的彭锋茹开始着手垃圾场的改造工程。彭锋茹原来对养鱼一窍不通,养鱼的初衷也只是因为他发现市场上的鱼不如以前好吃了。

刚开始养鱼时,彭锋茹以为鱼不好吃是因为滥用化学药品导致的,因此他对鱼塘严加管理。可第一批鱼长大后,彭锋茹发现鱼的味道并没有改变。备感困惑的彭锋茹开始跟养鱼“杠上了”,他查资料、找专家,寻找淡水鱼有土腥味的原因。最后终于知道,想把鱼养好,就要用生物方法,不仅要清除池塘中的有害菌,同时还要保留有益菌。

彭锋茹:做立体循环生态园的探索者

道理简单,可实践起来确是难上加难。彭锋茹买来专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生物制剂EM菌溶液,在自己的小鱼池里做了个试验,结果小鱼池里的微生物群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这种生物制剂成本高昂。于是他开始试着利用买来的EM菌制剂原液,通过发酵配制更多的生物制剂,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成本。通过精确施用生物制剂,鱼池中的有害藻类得到了有效控制,水中的土臭味也随之减少了很多。

不过要真正让鱼没有异味,仅靠施用生物制剂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鱼的吃食情况,一旦饲料投喂过量同样会影响到鱼肉味道。“对养殖的鱼,我首先必须了解它。”这次,彭锋茹在实践中寻找第一手资料。“每次投食以后,每隔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我都分别下水摸一摸它,以此来判定投食的剂量是否合适。”彭锋茹说。

彭锋茹依靠每天的检查结果,不断调节饲料投喂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开始采用人工投喂饲料和培养活饵相结合的方式。如在水里培植一些水草,食草鱼在饲料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吃水草加以补充,食肉的鱼可以采食小鱼小虾,这样鱼每天吃的都是新鲜食物。多年来,彭锋茹每天都会从午夜开始,每隔两小时巡视一次这个由他亲手打造的生态园。

科学养殖提升生态园品质

在彭锋茹的生态园里,一些用于垂钓的名贵鱼种的价格要比市场上高出许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生态园的客流量,究其原因,就是彭锋茹养出来的鱼“不一样”。生态养鱼池中有鲤鱼、草鱼、鲫鱼、鲶鱼等10多种鱼类,这些鱼都是通过一代一代的自我繁殖,吃的都是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虾米,久而久之,鱼的品质也就自然高于普通鱼。

“鱼好不怕巷子深。”彭锋茹说。

其实早在自家小院进行“庭院生态农业”试验时,彭锋茹就发现,和常规方式相比,巧妙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进行生态种养,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在这片池塘中,彭锋茹利用生态方式养殖的鲟鱼就比常规养殖的鲟鱼利润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彭锋茹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园单靠这种“小本自我滚动经营”,是持续不了很久的。他开始琢磨更好的办法。现如今,他已经成功摸索出了一套亩产鲶鱼过万斤的高密度养殖技术。彭锋茹说:“什么东西我都‘阶梯式’地试。比如说我养的鲶鱼,从每亩一二千斤,到每亩几千斤、一万斤,到二万五千斤、三万斤,最后要达到六万斤。我都是一点一点试过来的。”

多年来,彭锋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他的生态园能够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方式,转而成为一个能够为大家提供优良养殖技术的技术平台。虽然多年来,彭锋茹依靠“垂钓、餐饮、种苗”三大主项成功将生态园的资产扩大了100倍,但是他计算发现,如果把他多年摸索出来的这些技术真正释放出来的话,生态园的产值会翻番增长。

如今,彭锋茹已积极投身生态农业的推广建设中,先后提出益微SOD万亩一厂生态园项目、林下经济模式工程项目、集约化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富硒农产品生产项目和田园式康养产业。这些都是彭锋茹在长达30多年的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彭锋茹说:“归纳起来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有科技意识,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对待日常从事的工作。用这个观点,用这个科学方法,最终会达到满意的效果。”

(崔丹阳 张拥军)

《中国食品报》(2023年04月21日08版)

(责编:杨晓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1: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共有与分享的有效方式。 家长群体中不乏积极的实践和探索者, 通过培训讲座,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探讨成为一种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有,激发了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本学期组织一次关
2024-04-09 07:15:00
再启“绿色新征程”——八钢两个重磅项目拉开序幕
...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吴彬说,作为双碳工作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八钢公司将在自治区、中国宝武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主动担当、笃行实干,抓紧抓好2500m3HyCROF商业化示范项
2023-06-10 14:11:00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生态开封
...理念,准确把握国土绿化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推进、高质量管护,让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
2024-04-25 01:16:00
进农场走园区 外国Z世代青年感受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_新闻频道_中国山东网
...区,参观正大一万吨大虾产业链项目、通威东营渔光一体生态园、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和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感受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市现代农业示
2023-08-10 19:31:00
能人驻乡村 产业活起来
...。近日,记者来到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绿水环绕的畾农生态园内,成排的金妃小西红柿垂挂枝头,静待采摘。大棚之内,成群的黑斑蛙在田埂间蹦来跳去,戏水捕虫纳凉。双福村地处木兰溪下游,
2023-05-05 06:54:00
农牧生态园实现种养大循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福建南平市建阳区农牧生态园实现种养大循环吴文倩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蔡茂楷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推广沼液水肥一体化、
2024-06-14 06:15:00
河北迁安:擘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图景
...超摄近年来,河北省迁安市把“生态为民、园林惠民”的生态园林城建设工作,作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工程,全力擘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新图景。生态优先,塑造宜居新家园。迁安始终把“生态优先、
2022-12-29 16:29:00
生态园里乐趣多
...多孩子的目光。今年暑假以来,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畾农生态园通过亲子活动、研学课程等,打造休闲、观光、采摘、研学、养老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一棵豆子有魔法,可以变成豆皮、豆浆
2023-08-04 07:27:00
立体种植  育出新希望
...日报立体种植育出新希望近日,在江北新区盘城街道格冠生态园,农户正在立体大棚内种植、管护瓜果移栽苗。据了解,该生态园采用立体种植设施设备,有效利用空间培育草莓、黄瓜、萝卜等蔬菜
2023-03-07 06:1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