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守护“孔孟之乡”稳稳的幸福
——记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济宁市人社局
技工教育改革经验成为“全国品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这是山东省济宁市人社局交出的亮眼成绩单。近年来,济宁市人社局用心用情用力,稳就业、勇创新、优服务,通过一项项有温度、暖民心的举措,守护着“孔孟之乡”人民稳稳的幸福。2023年1月,济宁市人社局获“全国人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千方百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人社部门和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我们在学校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去年6月,在“局长带岗·前程无忧—名校人才直通车”招聘会上,济宁医学院近200名毕业生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名校人才直通车”系列校园招聘会是济宁市促就业保民生的具体举措之一。受疫情冲击,企业用工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均面临较大就业压力。在此背景下,如何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济宁市人社局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线上线下相结合,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红娘”。线下,组织开展“济宁籍高校毕业生家乡名企行”活动,举办“局长带编进校园”等校园招聘,采取“面谈面试+现场签约”方式,提高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率。线上,打造“圣地杏坛”职业指导服务品牌,组建高层次职业指导专家库,帮助高校毕业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2022年,全市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60场,达成就业意向3.47万人次。
从“输血”转向“造血”,帮助困难人员就业。2022年,济宁市人社局开发城乡公益岗5.33万个,根据不同岗位特点,举办通用知识培训,通过线上培训、边干边训等方式,让公益岗人员至少掌握1项技能。“以前,一直没有工作感觉心里很不踏实,现在公益岗不但让我有了收入,还让我有机会给社区贡献力量,特别满足。”去年3月,在家待业10多年的陈丽通过兖州区鼓楼街道公益岗位招聘顺利就业。
牵线搭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在行政村设立“就业服务驿站”,成立农民工服务专员队伍,对农村劳动力务工情况摸底,推送就业岗位信息,解决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设立“村级劳务中介”236家,开发“梁山好‘焊’”“蒜乡护工”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的劳务品牌,让农民工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有了更畅通的渠道。目前,济宁市已培育市级特色劳务品牌6个、家政服务劳务品牌9个,带动就业2.8万余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2年,济宁市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878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61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改革创新,拓宽技能成才之路
“去年招生相当火爆,校园里闲置的屋子都改成宿舍还不够,把我们‘愁’坏了!”提起2022年新生报到时的场景,济宁技师学院副院长王志敏打心眼儿里高兴。3年前,学院还面临招生难的困境,“有些学生交了报名费都不来报到。”
变化得益于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的成立。为破解技能人才短缺、技工院校招生难等问题,2019年,济宁市人社局依托济宁技师学院,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改革创新,首先要畅通体制机制。人社局牵头,从改革招生模式、鼓励融合发展等方面给出扶持政策,设立工作专班办公室,每月召开调度会议,指导集团运作。协助集团向市委编办申请,在技师学院设置一个副处级机构,开展日常业务。“体制机制的畅通、扶持政策的落地,让集团化办学很快步入正轨。”王志敏说。
精准培养技能人才,还要创新办学模式。引导集团内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全过程,根据企业需求开设订单班,企业专家直接参与集团教学,企业生产场景搬进课堂,实现培育链和生产链无缝衔接。结合济宁市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新兴专业,成立产业联盟。“通过产教深度融合,集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济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做大做强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不可或缺。在人社局的指导下,技工教育集团建设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研发职业培训云平台和专业培训课程,积极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此外,济宁市人社局还根据各县区产业特点,开展“一县一项目”技能培训,引导培训机构送培训进村,符合参训条件的群众“零成本”参加培训。“原来没啥技术,农闲时靠打零工维持收入,现在有了一技之长,收入翻了番!”焊工培训班结业后,梁山县村民李兆基进入县里的挂车厂上班。
深耕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在济宁市人社局的不懈推动下,技工教育集团与300余家企业开设订单班次287个,与59家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3450余人,越来越多产业链、创新链需要的技能人才走向生产一线,成为济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贴心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济宁市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全市劳动关系更为复杂,职工权益保障、劳动争议纠纷等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了济宁市人社局干部职工的心头事。
未雨绸缪,在日常服务上下功夫。在中小微企业集聚的商务楼宇设立“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建立“九号议事”制度,每月9号,人社、工会等部门和企业一起,研究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常见的难题。在任城区仙营街道海能电商园劳动关系综合服务站,一面五颜六色的墙引人驻足,墙上,贴满了写着园区企业职工诉求的便利贴。“楼宇里专门成立了‘楼小二’先锋服务队,点对点解决企业诉求。”海能电商园总经理文云波介绍。
和谐劳动关系,离不开文化力量的加持。发挥“孔孟之乡”的优势,济宁市人社局牵头建设“三孔”“两孟”等多处现场教学基地,引导企业将人文管理、和谐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在市、县、乡、村4级建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在企业建立“和为贵”调解室,制定标准化管理办法,完善劳动关系源头治理机制。
去年7月,因为一点小事,海能电商园一家电商企业老板和骨干员工发生口角,谁也不肯退步。了解情况后,“和为贵”调解团队将大家叫到一起,安抚情绪、协调沟通,成功将矛盾化解在园区内。2020年以来,济宁市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实现“两连降”,降幅达24%以上。
企业需求在哪里,人社服务就跟到哪里。为减轻企业负担,济宁市人社局推行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信用贷”试点、“政银担”模式,全市300多家银行网点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均可办理创业担保贷款业务。“以前申请贷款,人社部门和银行来回跑,要准备的材料一大摞,现在只要几张证明就能搞定!”听说山东鑫福传媒文化有限公司需要申请贷款,高新区人社局的同志主动上门帮忙,不到半个月,一笔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就发放了下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济宁市人社局正以全力以赴的干劲儿、求真务实的作风、暖心贴心的服务,坚守着为民初心,在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加速奔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