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云南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播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4-18 14:2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杨磊 段晓波 瞿柯楠 胡正飞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近日,在袁隆平院士生前题词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云南施甸县,两用核不育系播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在试验田里,工人们挥舞着锄头平整秧田、规划着育秧小区、小心翼翼地播撒,有的正弯着腰耐心地搭着拱架、铺着拱膜,一幅和谐的春耕图便浑然天成。

云南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播

工人们在试验田里播种

为保证出芽率和成活率,施甸县水稻研究员杨希华和专家们不敢懈怠,从平整秧田到播撒,再到打拱架、铺拱膜,每一个环节杨希华和省农科院的专家们都进行层层把关,丝毫不敢马虎。

“播撒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品种不能混杂,因为我们这个基地是全国性的两用核不育系的基地,也代表着我们国家良种、粮食生产安全,所以我们每位技术人员在田间都是很仔细地、很认真地搞好这项工作。”杨希华说。

为加强吸水性、提高发芽率和节约成本,今年育秧的方法与往年有所不同。“原来是用秧盘,今年我们就用这个湿润育秧。湿润育秧一是长势比较好,二是能够节约成本,就是低成本、高质量。”施甸县水稻研究员杨希华说。

云南施甸: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播

试验田

据了解,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课题组将全国740个气象站(点)5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计算机决策系统,筛选出施甸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的最佳基地。目前,施甸县良种繁育基地是我国最大的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占全国两用核不育系用种的80%以上。

“今年我们基地的面积是520亩,分三个批次完成,计划在4月30日全部完成。”杨希华说。

“在秧苗生长40天以后,要移栽到大田,进行大田移栽。移栽了以后,在10月份,由专家来进行选择,选择了以后,成为品种的就带走,不成为品种的就淘汰了。只有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种业的安全、种子的安全,才能保证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杨希华满怀信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5: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施甸·稻母之乡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步入施甸,你可以看到这个四面环山,像木槽一样狭长的坝子,盛满了四季和炊烟,也盛满了稻谷良种。那并不广袤的田坝上,每年都培育着2000亩以上的两系杂交水稻母本,这
2023-08-28 15:09:00
田为纸秧作笔施甸3万余份育种材料竞选“优等生”
...季,在袁隆平生前题词的“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施甸县两用核不育系水稻繁育基地上,3万余份水稻育种材料正在按节令进行移栽。群众拔秧、捆秧、运秧、插秧,各司其职,一排排绿油油
2024-05-30 15:10:00
施甸县“三引三建”振兴种业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本报讯施甸县充分发挥水稻、玉米两大种业优势,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通过引人才建种业合作平台、引项目建种业繁育基地、引新路建种业带富机制,逐步形成产业为主导、企业为
2024-01-04 15:02:00
云南施甸农科服务团 :将种业创新论文写在大地上
...杨文明“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云南施甸县是袁隆平院士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的地方。但科研生产设施条件不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滞后、
2024-05-11 13:11:00
...高级农艺师徐光来说,是愿望实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施甸建成了核心种质资源基地,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产量比去年每亩提高了30公斤,达到了450公斤,个别品种达到了700公斤以上
2023-02-16 15:01:00
...神点亮青年梦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报讯日前,施甸县水长中学组织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学习航天精神,点亮青春梦想”现场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学习载人航天精神,激发学习斗志,点
2024-05-08 15:14:00
...业谋划,将保山小粒咖啡打造成“中国最好喝的咖啡”;施甸成立了农业种业发展中心,用好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势,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腾冲成立腾冲科学家论坛服务保障中心,以
2024-05-22 15:29:00
回到土地追梦的人(党报记者在一线)
...望。4月23日,在有“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之称的施甸县水长乡水长社区的一片农田边,水稻种植大户杨洪伟麻利地挽起裤腿后,走进育苗田的他踩着没过膝盖的泥巴,不停地弯下腰,从
2024-04-28 10:36:00
...踏草鞋,走在村落、山梁、田间、地头……杨善洲出生于施甸县的一个小村庄,青年时期参加土改。30岁起担任一方主要领导,在任时造福一方,建起了“滇西粮仓”。退休后情系桑梓,给子孙后
2023-10-11 15:3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朱毅: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
中新经纬9月16日电 题:关于预制菜,消费者和国标为何各说各的?作者 朱毅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最近预制菜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2025-09-17 07:45:00
花样菏泽 小城大爱①人间烟火气,最美“曹州味”
大众网记者 刘亚 菏泽报道美食,是游客打开一地文化最直接、最感性的方式,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最深刻的构成。循着香气
2025-09-16 11:02:00
惊艳亮相《赴山海》,爷爷的农场A2水牛纯牛奶以高品质重构饮奶新体验!
近日,备受瞩目的武侠剧《赴山海》正式开播。当观众沉浸于热血江湖与侠义情怀时,不少细心用户还在该剧片尾惊喜发现了“老朋友”——“爷爷的农场”熟悉的身影
2025-09-16 11:11:00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受邀参加首都国际医学大会,与各界代表共话全球健康治理
9月13日上午,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首都国际医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主持,中共北京市委常委
2025-09-16 11:55:00
郑州尖峰:做全飞秒手术,严格的术前检查有哪些?
近视手术到底能不能做?有没有后遗症?咱们不妨一起来听听那些近视手术史多年朋友的真实感受。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做过才有发言权
2025-09-16 11:55:00
郑州长江中医院“专项助孕生育补贴”正式开放! 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好孕桥”计划启动
9月14日上午,“助力生殖健康,筑梦新时代家庭”,送子公益基金11周年庆典暨“好孕桥”公益计划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本次活动由郑州慈善总会送子公益基金主办
2025-09-16 11:56:00
脸上斑总消不掉?别再乱花钱了!中医:先把气血运行通道打通才是关键
脸上的黄褐斑,简直就像个甩不掉的“顽固分子”。很多人总觉得长斑只是脸的表皮问题,一门心思抹精华、做项目,却始终跳不出“祛斑—反弹”的怪圈
2025-09-16 11:57:00
前列腺增生高危人群:这些信号你一定要注意!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前列腺健康。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已超过50%,70岁以上人群更是高达80%
2025-09-16 11:59:00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科普:影响生育力的几大因素,你了解吗?
郑州美中商都妇产医院作为河南省内专注于女性健康与生殖医学的专科机构,结合临床案例与科研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生育力的关键因素
2025-09-16 14:20:00
就在明天!临沂市中医医院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义诊活动等您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周萍 刘淑敏金秋九月,清风送爽,正是收获健康与美好的时节。2025年9月16日上午,临沂市中医医院将联合市疾控中心
2025-09-16 14:52:00
权威白癜风专家济南一对一会诊,广受患者高度好评!
“医生,我家孩子脾胃不好,不能吃药,在县里医院照光照的皮肤还起泡了,还有什么治疗方法吗?”“孩子如果年纪小,皮肤娇嫩,脾胃还没有发育成熟
2025-09-16 15:59:00
烟台疾控科普:骨质疏松≠老年病!11点提示打破防治误区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胡志强 曾颖雪 烟台报道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
2025-09-16 16:15:00
日照爱尔眼科小课堂丨为什么眼前的“蚊子”挥之不去 ?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眼前突然闪过“小黑影”“蚊虫”,挥之不去……其实,这是由于玻璃体混浊而导致的飞蚊症,其症状表现为眼前出现类似蚊子飞舞的黑影
2025-09-16 16:37:00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创新机制驱动肿瘤精准放疗高质量快速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全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以“创新用人机制
2025-09-16 16:50:00
秋季多雨银屑病易加重?济南中研医生提醒做好5点,帮你平稳度秋
秋季气温下降、雨水增多,潮湿的环境、温差变化及日照减少,会让银屑病(俗称牛皮癣)进入高发或加重期,皮肤瘙痒、红斑、鳞屑问题常反复
2025-09-16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