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回到土地追梦的人(党报记者在一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28 10:3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回到土地追梦的人(党报记者在一线)

王红(右一)向群众传授人参果管理技术

回到土地追梦的人(党报记者在一线)

杨洪伟(左一)在和农户查看种子长势

回到土地追梦的人(党报记者在一线)

稻母种植基地

本报记者 字相禹

谁来种田,种些什么?曾经困扰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近年来,一批爱农村、爱农民、爱家乡的人开始陆续返乡,扎根沃土,找寻答案。

春光灿烂,绿意盎然,广阔的田野孕育着美好希望。4月23日,在有“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之称的施甸县水长乡水长社区的一片农田边,水稻种植大户杨洪伟麻利地挽起裤腿后,走进育苗田的他踩着没过膝盖的泥巴,不停地弯下腰,从拱棚薄膜上的透气孔往里看。当确定在松软基质土里酣睡的水稻种子没问题后,他已经开始期待35天后,它们变成秧苗在田里随风招展的样子。

杨洪伟拱棚里的水稻种子和其他种子不一样,它们都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种子。水稻成熟后,会有相应的种业公司统一收购,在经过特殊繁育后,最终成为两系杂交水稻的母本种子。

120多亩稻母种植基地,是杨洪伟回归土地追梦的地方。

2022年,在外州市做家政服务的杨洪伟决定回乡,漂泊了半辈子的他希望能在土地上找到答案。同年,正赶上施甸县稻母种植项目在水长乡推广,作为党员的杨洪伟带头流转了120多亩农田,开始尝试水稻亲本繁殖。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杨洪伟始终相信,农业是国家的本,农田是农民的根,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仅需要新时代的农民具有土地情怀,也需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可在水稻亲本繁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面前,重新回归土地的杨洪伟却是一个农业“小白”,种子什么时候需要透气、水位什么时候需要增减、病虫害如何识别和防治等一系列专业问题都需要他逐一学习。

种田辛苦,但杨洪伟有的是干劲。

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杨洪伟的种植经验不断在田里得到积累,善于学习的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在抖音里听水稻种植大户讲种植经验、到百度里查病虫害防治方法,不仅学到了种田技术,也提振了种植信心。第一年,杨洪伟的120多亩水稻亩产达900多斤,亩产值4500多元。

从“小白”变成了“土专家”,第二年,就有8户群众流转了30亩土地跟着杨洪伟开展水稻亲本繁殖。对于群众的信任,杨洪伟总会毫不保留地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主动走进田间为群众查看水稻长势,问诊于农技人员 。杨洪伟说:“农民种田不容易,不能让人家亏本。”

因得益于水长乡得天独厚的水稻繁殖条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回乡追梦的杨洪伟不仅在土地上找到了答案,他的示范带头作用,也让一些曾经不知道在土地上种什么的外出务工农民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开始学着杨洪伟返乡科学种田,在土地上当起了逐梦的新农人。

如今,水长乡通过整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制种大县等项目资金6400万元,流转土地520亩,建成农业用房1000余平方米、核心科研基地520亩、繁殖基地2600亩,引进隆平高科、中种集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等2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不仅集聚了一批契合产业布局、服务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专业化人才,还依托水稻制种产业培养科技示范户200户,吸纳剩余劳动力300多人就业,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只要肯在土地上流汗,土地定会报以收获。每年,杨洪伟都会在田里种下三个梦:禾下乘凉梦、贡菜出山梦、羊肚菌增收梦,他通过在土地上轮作,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也在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而在土地另一头的昌宁县翁堵镇翁堵社区,人参果种植带头人王红也在春日里收获了他的梦想。今年50岁的王红两年前从建筑工地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尝试种植人参果,对于他来说,把梦想根植于土地,试着重新理解农业,是一个农村男人的涅槃。

那时的王红认为:如果能在冷凉山区种出人参果,按照近年的市场价格,一定会吸引很多打算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在家乡搞农业,如果产出单一的土地生了金,农民种田的信心自然就增加了。

但和土地打交道,仅有梦想还不行。

第一年,王红外出购买了长白山果、香果、石林黄心圆果三个人参果品种,小心翼翼地在0.78亩土地上约着小组里4户农户试种。因没有种植经验,王红不得不隔三岔五地往返于热区人参果种植农户家,向他们请教管理技术。果子成熟后,因没有销售渠道,王红还得自己开着小货车,奔走于山间集市做销售。尽管心中有梦,但那年的土地并未给予王红和与他一起尝试种植人参果的农户相等的回报。

土地一直等着敢于奋斗的一代人来创造价值,王红相信,要唤醒自家沉睡的土地,除了汗水还需要毅力。于是,在总结了三个品种的田间长势、果子饱满度和品相后,王红决定放弃长白山果和香果两个品种,再次约着4户农户专心种植石林黄心圆果,并把种植总面积扩大到了3亩。

也许是第一年积累了一些田间管理经验,也许是误打误撞地碰上了适宜于本地气候的品种,第二年的石林黄心圆果长势良好,成熟的果子个大饱满,吃起来水润甘甜,几次拉到集市试卖瞬间就被抢购一空。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坚定了种植信心的王红,决定第二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2022年,翁堵镇在坚持既绿山乡又富民的思路中,开始在巩固传统产业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新兴产业,希望通过开发绿色健康富硒果蔬种植,来带动区域农户增收。

同年3月,有着人参果种植劲头和群众基础的王红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昌宁县植承宏记富硒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政府的扶持牵头,不仅让合作社有了仓储物流场地、稳定的收购商,技术和销售方面还得到了西南大学和省农科院的帮助,这些对于王红来说,都是他追梦路上的一道光。

合作社成立后,为节省农户生产成本,在各级农技人员的帮助下,王红的人参果种苗基础成功扩繁,这让原来需要到外面购买,价格为2元一苗的人参果苗降低到了3角一苗。2022年,王红拿出自己赚到的6万多元钱,为全镇6个村参与人参果种植的群众支付了种苗款,把种植面积60亩发展到了580多亩。为更好地服务种植户,王红还建起了人参果种植微信群,利用网络时刻回应种植户需求,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虽然文化不高,也不善于表达,但王红心里有一本追梦的小账本:亩产值从试种的3000元、7000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2000元,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同时,王红心里又有了一个梦:他希望线下线上的同时销售,能够为翁堵富硒人参果擦亮名片,达到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双赢。

如今,随着合作社“产、供、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小小人参果,不仅达到了群众增收、为集体经济创收的效果,也为更多希望回归到土地上追梦的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8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隆阳:引来果蔬“新宠” 开辟致富新路 (党报记者在一线)
...报本报记者姜维通讯员寸喜梅李晓斌时下正值贡菜丰收、人参果丰产时节,记者在隆阳区瓦窑镇中和村的河谷里看到,一大片贡菜已经成熟,村民们正忙着收割,还有一部分二次种植的贡菜也长得整
2024-03-25 16:05:00
绿春县平河镇东角村:人参果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 潘赢 普志康本报讯 走进绿春县平河镇东角村,成片的人参果映入眼帘,“金果”飘香甘之如饴,田间地头一片繁忙采摘景象,处处弥漫幸福的味道。“东角村地处中越边境,地形以山区
2024-04-13 05:14:00
绿了乡村 美了家园 鼓了腰包 (党报记者在一线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绿了乡村美了家园鼓了腰包 (党报记者在一线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见闻俯瞰尖山村布朗青年对山歌 本报记者冯祖玲“一开始种植盆景纯属个人
2023-10-18 15:14:00
果甜民富幸福来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元阳县大坪乡:果甜民富幸福来分拣人参果●通讯员 李彤 文/图本报讯 元阳县大坪乡金河村有着独特的河谷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造就了“天然温室”的优质种植条件
2024-06-12 00:53:00
首批人参果亩产8000斤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琼中黎母山镇试种人参果上市,带动多方受益首批人参果亩产8000斤■ 本报记者 刘宁玥“这果子长得真漂亮!圆乎乎、金灿灿的。”2月26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
2024-02-28 07:26:00
山水家园 甜蜜屏边丨致富“金果果”开启幸福新“人参”
本文转自:云南网走进屏边苗族自治县和平镇红星村人参果种植地,一排排人参果树长势喜人,如同白玉一般的果子在绿叶的掩映下茁壮成长,散发出淡淡清香。待到8月,便能收获鲜甜多汁、富含营养
2023-07-06 21:20:00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本报记者杨镕滔“背靠大亮山,我们这些年不缺水了。大田坝村按照践行‘两山’理念,传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打造核心骨干产业,建设生态村庄的整体思路,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发
2024-05-20 15:09:00
...统村落和尚田村——万树樱花次第开殷殷期盼等君来 (党报记者在一线 脚力 眼力 脑力 笔力)本报记者辛文10月26日,记者一行沿善洲林场(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东面下山的盘山路一
2023-10-31 20:39:00
山旮旯里刨出亿元大产业
...整一批、招商引资一批”的思路,孕育出以芒果、柑橘、人参果等为主的亿元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每到水果成熟季,红河福代纯天然原生态产
2023-01-28 01:2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提炼安徽文化独特标识和鲜明特质 《安徽“五大文化”丛书》2025黄山书会首发
大皖新闻讯 安徽人文荟萃,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黄梅戏文化等“五大文化”华章迭奏、皖韵流长,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有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2025-11-15 19:55:00
11月15日,2025太原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推介暨招商洽谈会在西山长风城郊森林公园举办。国内知名文旅
2025-11-15 20:01:00
11月15日阳曲县消息,面对秋粮收获期的不利天气,该县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力,以机械化集中烘干技术破解粮食晾晒难题,守护秋粮丰收成果
2025-11-15 20:01:00
2025年贵州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启动 遵义分会场221名新教师开启职业成长第一课
多彩贵州网讯 为帮助高校新入职教师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把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全面提升教书育人核心能力
2025-11-15 13:42:00
鲁网9月28日讯今年以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闫王石村在党支部带领下,大力发展蒜黄产业,搭建地方平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2025-11-15 13:44:00
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公益日
近日,大红门街道西罗园南里华远社区精心组织“温暖社区情 公益我先行”专场公益服务日活动,聚焦辖区长者核心需求,将暖心服务精准送达家门口
2025-11-15 13:46:00
赋能待业群众 点亮就业新希望——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开展育婴师技能培训
鲁网9月28日讯为切实帮助辖区内有就业困难的群众提升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9月26日,济南市莱芜区羊里街道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以“育婴师职业技能”为主题的专项就业培训
2025-11-15 13:48: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从五年成绩单里感受雄安新区“华丽蝶变”
文字整理/康晓博 制图/展茂光五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而言,却是一段书写奇迹的辉煌历程
2025-11-15 07:30:0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于北京时间2025年11月14日乘坐飞机平安抵达北京。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
2025-11-15 07:30:00
华商网讯 11月10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发布通报称,近期,学校交通管理监控系统监测到部分教职工车辆在校内行驶时严重超速
2025-11-15 07:30:00
11月14日,自然资源部宣布,辽宁省成功探明国内首个千吨级、低品位超大型金矿床——大东沟金矿。辽东一处寻常村落,隐藏着宛如巨龟的黄金矿脉
2025-11-15 07:31:00
奋力谱写邢台跨越赶超发展新篇章——访邢台市委书记杨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2025-11-15 07:33:00
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对外通报9月全省11个设区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结果。其中,太原环境空气降尘量2.2吨/平方千米·月,同比下降24
2025-11-15 07:38:00
“大字版填单范例,可移动填单台,卫生间的防滑扶手……这些细节对老年人特别友好。”11月13日,在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营业部
2025-11-15 07:39:00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
淄博首家反诈示范营业厅成立揭牌淄博市公安局与淄博移动警企联动筑牢群众反诈防线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鹏)11月14日
2025-11-14 17: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