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黑龙江桦川:养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01 10:3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2月5日,立春已过,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1.2万亩黑土地仍在厚厚的大雪之下沉睡,等待冰雪消融、春耕来临。

“去年是个丰收年,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左右,产量高,卖得也好,目前已经卖掉七成了,这两天工人还在紧赶慢赶忙着灌米、包装、发货。”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最近心情舒畅极了。在他看来,稻米种得好、卖得好,主要得益于这些年来的黑土地保护。

肥沃的黑土地是稀有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东北地区约有2.94亿亩典型黑土区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4%。然而,因为耕作方式不当,过去部分黑土地面临退化、变瘦、变硬等问题。为此,我国2015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桦川县,就是试点区之一。

桦川地处三江平原腹地,被誉为“绿色稻米之乡”,全县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10万亩。去年9月,全国黑土地保护与粮食产能可持续提升研讨会在桦川召开,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全国各省100余位农业生态专家齐聚一堂,开展探讨和交流。

“近年来,桦川县着力打造黑土地保护‘桦川模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黑土地保护工程22.5万亩,集中运用专业化技术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粮食年产量达到21亿斤。坚持用养结合,持续开展侵蚀沟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等行动,实现了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桦川县委书记徐宏君介绍,“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桦川县进一步加强了与专家人才的对接交流,不断探索黑土地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的新路径,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桦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45岁的李玉成对此感触颇深。他是土生土长的双兴村人,从1998年开始和黑土地打交道种水稻,一晃已经26年,是一名从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土专家”。

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410户,户均30亩地,社员共同种共同分红。自从开始全面实施黑土地保护,合作社实行秸秆粉碎抛撒、耕地深翻、增施有机肥等方式科学种田,仅施肥这一项,就运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缺啥补啥,不滥补。”

有机肥不便宜,但因为用量更精准,成本反而降低了,稻米产量还提高了5%到8%。“以前大伙儿盲目向土地要产量,只管追肥、打药,眼瞅着土层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有机质少了,大米的品质和口感不行,卖不上价,大多按吨卖到粮库。”李玉成说,“这几年科学种田,明显感觉到黑土层变厚、变疏松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地更有劲儿了,种出的大米口感更好,还有绿色有机认证加持,价格也一路上涨,卖到8元到20元一斤不等,去年我们合作社户均增收2000元。”

几年来,眼瞅着自己种出的粮食从按吨卖到按斤卖,村民有了切身体会,对黑土地保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现在,大伙儿都说黑土地是咱的命根子,需要精心保护。”李玉成说。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王婷婷 于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持续加码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土地宝藏”。这个冬天,热情宠客的“尔滨”带火了许多黑龙江的物产,而这背后,正是孕育它们的黑土地。黑龙江位于“世界黄金种植带”,被誉为“中华粮仓”。坐拥1.56亿亩黑土地,在推
2024-01-24 09:54:00
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为丰收筑基
...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生态功能逐渐退化。近年来,黑龙江省正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更环保、健康的耕作方式不断得到推广,为丰收打下基础。治水土保根基 守护好“饭碗田
2023-08-29 10:41: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人民网哈尔滨5月26日电 (韩婷澎)肥沃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保障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压舱石”。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5月22日
2023-05-26 10:34:00
汗水换得仓廪足 实干筑牢“压舱石”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本报记者 李天池冬闲人不闲!黑土地已进入“休眠状态”,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却忙碌依旧。为了给今年订单农业提供种子和技术保障,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有
2023-01-02 05:11:00
首次亮相!亚布力论坛“新面孔”小龙猫来啦!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亚布力论坛从来不缺少新思想、新观点。在亚布力论坛永久会址里,记者发现了今年首次参会的“新面孔”——“黑土优品”品牌IP形象小龙猫。小龙猫“小龙猫的创意来自于寒
2023-03-18 14:22:00
黑龙江守好大粮仓“命脉” 近年来粮食产能稳中有升
...网消息:白露时节,大部分地区的秋粮已进入生长后期。黑龙江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552.6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为了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黑土地有多给力?今年的粮食作物长势
2023-09-10 10:2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保护修复齐发力,技术理念双提升,黑龙江佳木斯桦川县——科技来助力 护好管好黑土地(美丽中国·关注生态低碳农业发展②)核心阅读黑土地是珍稀的土地资源。近年来,
2023-01-31 05:36:00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这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秋粮的“主阵地”。其中,黑龙江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可以说全国人民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为了让“中国饭
2023-09-09 15:46:00
黑龙江警方公布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本周是黑龙江省第三个黑土地保护周。2022年3月1日起,《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每年5月25日所在周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
2024-05-25 13:2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南京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姜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2025-11-02 09:14:00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
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擂鼓开赛11月1日,2025仙林大学城龙舟赛在风景秀丽的羊山湖擂鼓开赛。现场20支高校龙舟队挥桨竞渡,在湖面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水上“速度与激情”。 南京
2025-11-02 09:14:00
驶向G334,穿越时光,邂逅千年“回”字古城
G334国道,东起吉林龙井,西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在吉林省境内绵延的895公里中,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麓的林海与松花江畔的湖光
2025-11-02 10:13: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东志编辑 黄镇华二审 彭玲三审 李枫
2025-11-02 11:21:00
河北新闻网讯(刘志刚)清晨的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紧施工冲刺年底通车目标;国道G228昌黄路至秦唐界段宽阔平坦
2025-11-0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