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海运是目前世界上货运量最大,成本最低,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而中国更是拥有从北到南绵延1.8万公里的弧形海岸线,沿岸分布着大量的优质港口。
但在中国古代,却并不是一个以海洋为主的国家,大多数王朝并不重视海洋以及海洋运输,而是选择河运作为国家资源运输的主要方式,甚至不惜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凿了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距离超过2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今天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中国古代运河开凿的历史。
我国利用河运的历史由来已久,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较大的运河开凿时期。第一次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开始利用运河的开始,由于出于军事目的,为了实现快速和更加方便转运兵员钱粮等重要物资,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便开始开凿运河。
其中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就曾调集民夫十余万开始修建自扬州到淮安的运河,因途径邗城,得名邗沟,这条航道大半是利用了天然湖泊进行连接,全长170公里,邗沟的开凿第一次实现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上交通,而在之前长江和淮河基本是隔绝的。邗沟也是是世界上有史记载的最早的运河,也是后来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魏国修建的鸿沟,秦国修建的郑国渠和灵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运河工程。
随着铁器的发展与推广,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飞速发展,而河渠、运河等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把中国农耕文明提高到了一个当时领先世界的水平,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第二次开凿运河工程是隋唐时期,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分别于公元603年和公元605年开凿了连接北京到洛阳的永济渠和洛阳到淮安的通济渠。
据说当时征调河南、淮北等地民工100多万人,公元610年又开凿了镇江至杭州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又征调淮南民工10余万人,疏通和改造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通过这几次大规模的运河开凿工程,使得洛阳和杭州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首次实现了黄河、淮河、长江古代中国三条最重要河流之间的联系。而扬州也成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借着漕运的便利,成为一个富甲江南,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隋炀帝仅用了六年时间,开通的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四条运河,将江淮地区、中原地区和河北平原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个以洛阳为中心,西通京畿要地、北抵河北幽州、南达长江太湖,全长2700多公里的庞大运河体系,成为世界水利史上一项空前伟大的工程。隋炀帝用了六年时间,前后征调数百万民工开凿了这样一条前无古人的伟大运河工程,但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最终在席卷全国的大起义中殒命江都,隋朝因此二世而亡。
第三次运河发展高潮便是元朝,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更快速的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京,不再绕道洛阳,决定将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改为以北京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元朝先后花了10年时间,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和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再以清江连接邗沟和江南运河进而直达杭州。
而北京和天津之间又新修了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原来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到1293年,元代修建的大运河全线通航,这条运河也成为了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到了明清两代也基本是在元代运河的基础上,对部分河段进行了疏通和改建。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