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焦作日报
□ 宫冬玲
“踔厉奋发”这个词语,源自“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所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一个词语逾越千年,贯通古今,激发着焦作人民因怀川文化而独有的骄傲和自豪。
韩愈一生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的状态,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那么“踔厉奋发”是再精准不过了。
韩愈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自幼熟读经史,恪守儒家圣道,确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人生态度。
韩愈35岁时,晋升为监察御史。这年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逃,饿殍遍地。韩愈查访严重的灾情后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谎报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赋税照常征收。韩愈愤怒之下上疏《论天旱人饥状》,揭露了实情。他的这一举动,得罪了当权者,遭到谗言陷害,被贬为阳山县令。
韩愈就是韩愈,即便是深受打击,只要是为国为民,他依然踔厉奋发,耿直得让人胆战心惊,也让人由衷敬佩。
韩愈51岁那年,唐宪宗李纯发起了迎佛祭祀活动,使整个长安城陷入了疯狂信佛的地步。这不仅是对先秦以来,中国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严重挑战,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挑战。目睹这般情景,以恢复儒学为己任的韩愈再也按压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义无反顾地再次奋笔疾书,写下了反佛檄文《论佛骨表》,历数佛教和信佛的种种不合时宜。对佛教痴迷的唐宪宗看后恼羞成怒,盛怒之下要用极刑处死韩愈。朝中官员极力劝谏,就连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都为其说情,唐宪宗这才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两次被贬,均到偏僻、荒蛮、落后的岭南,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因自己是贬官而按照惯例不理政务,而是把阳山和潮州当成自己践行仁政爱民思想的用武之地。他扑下身子,了解百姓疾苦,大刀阔斧为百姓办实事;他传播农耕技术、兴修水利、释放奴婢、兴办学堂、驱除鳄鱼。韩愈在阳山14个月,被称为阳山走向文明的向导。宋代,潮州人还专门为韩愈修建了一座祠堂。
韩愈两次被贬,每次都是满腔痛楚与绝望,被贬阳山他写“未报恩波知死所”,被贬潮州他又写“好收吾骨瘴江边”,真可谓人生劫难。可是韩愈就是韩愈,人生至暗的磨难并没有改变他为国为民而忠勇、耿直、担当的本色,他依然踔厉奋发。
韩愈54岁那年,镇州发生大规模叛乱。朝廷为了稳定局势、化解矛盾,只好下诏书安抚。可是诏书下达,文武百官无人请缨,因为大家都知道无论谁去宣抚,都会有杀头的危险。最后,韩愈慷慨领命。他手无寸铁,单人独骑,直奔叛军大营。他走后,在宰相元稹的提醒下唐穆宗悔不该派韩愈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身赴险境,随即派人快马加鞭追赶韩愈。使者追上韩愈后告诉他,圣上有旨意:“侍郎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亲入镇州。”韩愈听了却说:“止,君之仁;死,臣之义。君王有难,韩愈当挺身而出,哪有畏畏缩缩,贪生怕死的道理。”在日夜兼程中,韩愈还赋诗“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由此可见他的赤胆忠心。
到了镇州叛军大营,在杀气腾腾的刀枪环绕之中,韩愈不畏生死,镇定自若,机智应对,以理服人,最后不辱使命,化干戈为玉帛,为朝廷平息了一场叛乱。
无论是上疏进谏两次被贬,还是镇州宣抚独闯叛军大营,韩愈从未有过丝毫的后退之意,堪称“韩大胆”。他的胆量从何而来?四个字——家国情怀。
往事越千年,在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让我们对韩愈文化、韩愈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带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