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龙海秋
关于南京小笼包子的记忆,是因为身在异国的同学而打开的,朋友圈热烈讨论,哪儿的小笼汤包最好吃呢?于是,揭开尘封的记忆之门,温热的肉香气在我眼帘弥漫开来。
开始的故事,首先从童年里腾腾升起。刘长兴,悠久而不老的刘长兴。当年一笼八个小笼包,两角四分钱。因为难得,所以奢侈。咬下一口,热气缭绕、汁水横溢。我的味蕾仿佛被触动了一根有着无穷味道的琴弦。岁月流转,回忆的丝线渐渐褪去了曾经的色彩,但那份对刘长兴汤包的独特情感却依然鲜美如昨。这些年,刘长兴小笼包的特色也一直被赓续着。尤其那肉馅的独特咬劲,让人仿佛咬开了一个香甜的秘密,那滋味,是久久不能忘的。
记不得什么时候起,小李汤包成了我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惦念。汤包软软地躺在那里,期待地微微露出透明面皮。一口咬下去,那层薄皮下鲜香的汤汁热热地顿时在嘴里散开。所谓汤鲜肉嫩,每次牙齿启动,都能立马迎来那情意绵绵的汁液。
那个包子店,位于我们龙家殷高巷的旧房子里(直到今天,店里的员工还住在我曾经生活了几十年的旧居里)。李老板也不老,浓眉大眼下,嘴唇上有一撮浓黑的胡子飞扬跋扈。闲聊得知他是老鸡鸣酒家的徒弟(不过,我始终没有对名满金陵的鸡鸣汤包心生仰慕之情,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小李汤包独特味道的缘故吧)。有一回我去宝岛,愕然发现,台湾人竟然也知道南京的小李汤包!
后来,小李汤包店在全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劝李老板去打李鬼,他却推说太太不肯,乡里乡亲的,不必了。
以后我离开老宅住远了,去小李汤包不方便。却偶然在瑞金路上发现了一家生意非常好的包子店。其包子品相颇佳,外皮白皙,包子上细腻的纹路凸显制作者的用心和技艺。咬上一口,包子中汁液如泉水般涌出,轻轻弥漫于口腔。其味道应该不输小李汤包,而且价格还略高一点。对了,热闹的夫子庙贡院西街口,本来也有一家生意很好的小笼汤包店,近来不知为什么搬走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