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引言
一直有种说法是: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再没打过胜仗。此话虽有失偏颇——征伐南中之战(七擒孟获)是不是胜仗?但若细想却也算是事实。恐怕这句强调的是,对曹魏之战,至于南中的孟获,实在不值一提。
哪怕《三国演义》中,再渲染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多神乎其神,也难掩诸葛亮是从一个败仗,走向另一个败仗的窘迫现实。
比如都说,司马懿被诸葛亮揍得,都穿了女人衣服,实在丢人。但若细思这事,又何尝不是诸葛亮的悲哀?因为这手段,实在有点上不来台面了。这其实已经说明,诸葛亮被司马懿顶得无计可施,不得不丢弃应有的体面。
哪料司马懿收了衣服后,反手就来了个以毒攻毒——让手下兵卒,齐声对着蜀营大喊:孙权投降啦。一下子搞得蜀营人心惶惶,而诸葛亮则气得来了句:司马懿啊,你都六十多的人了,咋还这么羞?
这段是出自《通典》,原文是: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
所谓“何烦诡诳如此”?何尝不是诸葛亮的窘境?他跟司马懿,是谁也别说谁!所以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再也没打过胜仗,从对阵曹魏来言,显然也是成立的。
那么这莫非说明了,诸葛亮纯属是被《三国演义》吹出来的?笔者认为,与其纠结于此,不如好好探讨一下。在笔者看来,大致有两点原因,尤其是第二点,最能说明问题。
二、曹魏角度
诸葛亮虽总打败仗,但对曹操来言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笔者之前虽细谈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差点让曹魏崩盘。曹叡不得不离开京城坐镇长安,哪料京城却传出他被诸葛亮杀掉的谣言。
搞得郭太后和曹魏重臣,都开始运作让曹植登基,好在曹叡及时回京,这才避免了笑话。所以最恨诸葛亮的人,从来不是司马懿,而是曹叡,曾在自己的诏书里,如泼妇骂街一般,大骂诸葛亮。
后来的司马昭也是这样,只不过他是跳着脚骂姜维——所谓蜀汉谁也不恨,我就恨姜伯约。
那么,总打败仗的诸葛亮,为何会搞得曹叡如此不要体面?就一条,曹魏的实力,犹如一壮汉,而诸葛亮统领的蜀汉,最多是个刚刚开始发育的瘦小少年。结果壮汉般的曹魏,却被这么一瘦小少年,给揍得只有招架之功,最后更是来了个不接触,缩起来了。
你这让曹叡如何能受得了?奈何,他还必须要配合,一收到司马懿的千里求战书信后,曹叡便肿着脸蛋子表示:司马懿啊,咱不跟诸葛亮一般见识,坚决不能出战。
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败仗,是不是就如《三国演义》所写的一样,看着分外奇幻“近乎于妖”了?所谓,能把败仗打得如此清晰脱俗,放眼古今,恐怕也仅有诸葛亮一人。
这就是曹魏眼中,诸葛亮的一次次败仗,也许伤害性不大,但这侮辱性实在太强。跟刘备活着与否的关系不大。因为刘备活着时,那败仗更多,若非在汉中之战翻盘了曹操一次,估计都不会有这种说法!
对于曹魏来言,在刘备活着时,最可怕的从来都是关羽,所谓“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衰”,刘备都要靠边。关羽曾把曹操打得想迁都,而诸葛亮则直接把曹叡打得差点丢了皇位,闹出来了三国最大的笑话。
对方越恨啥,越怕啥,越不希望啥,就证明自己做得越成功。刘备死后,诸葛亮的一次次败仗,何尝不是如此呢?
三、诸葛亮点评张郃
若说第一点原因,是一种宏观角度外,那么这第二点就是微观切入了。这便是诸葛亮对张郃的点评。
不知发现了没有,在《三国演义》中,曹魏名将里,张郃跟蜀汉五虎将交锋的记录不但最多而且还最惨。
战过马超和赵云,都被二十合战败。被张飞打得“团灭”,孤身一人逃亡。还在汉中之战中,单挑过黄忠,二十合不分胜负。
其余曹魏名将,比如许褚,曾裸衣大战马超,哪怕后来败给张飞,也已经是一战挽回了颜面。徐晃更是后发力,战败关羽。张辽自不必说,送给孙权一个孙十万的雅号。
因此在许多人眼中,张郃简直如曹魏名将中的废柴。但正是这位张郃,却在后来对阵诸葛亮时,搞得诸葛亮都来了一句:“尝闻张翼德大战张郃,人皆惊惧。吾今日见之,方知其勇也。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吾当除之。”(出自《三国演义》)
正史也是如此: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诸葛亮的街亭之败,就是张郃的杰作!
那么为何“废柴般的张郃”,在诸葛亮眼中变得如此可怕?就一条:与其说是诸葛亮忌惮张郃,不如说诸葛亮在怀念,刘备活着时的那些蜀汉名将。
《三国演义》对此展现的相当到位。刘备活着时,你瞅诸葛亮调兵遣将,怎一个风轻云淡和从容淡定,还没事吼一嗓子关羽来,激将张飞,黄忠等人。
可当诸葛亮北伐时,还有这种从容吗?没有了,变得异常吃力!这就是为啥说,刘备一死,诸葛亮就再没打过胜仗的关键原因。手里无人,自然一瞅见张郃,就分外想念张飞等人了。潜台词就是:若是张飞他们还活着,岂能如此。
这同时也是刘备夷陵之败的一个关键原因:赵云反对,不能带出来,再者言让赵云当后援,辅助诸葛亮镇守西川,也是关键的任务。马超,病得严重,带不出来。魏延守汉中,更不能带出来。
一个人拥有再强大的大脑,若缺少得力“爪牙”去执行,也等于白搭。有些硬仗只能是张飞、关羽、马超等人去打,才能取得效果——名将不是流水线的产物,是一次次血战后的结晶。
诸葛亮北伐时,比刘备打夷陵之战时还无人可用。反观曹魏那里,曹真、张郃、司马懿、邓艾......一茬接一茬。
那位说了,都这样了诸葛亮还打啥,不打不行吗?
还真不行,曹魏是多大的地盘,有多少人口,是啥发展潜力,蜀汉拿啥跟人家对比?唯一的希望就是“乱中取胜”。没有混乱,诸葛亮就北伐给制造混乱!效果如何?都看到了,导致了司马懿崛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9 05: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