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谁能拯救喜马拉雅?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2-05 17:42:00 来源:市界
谁能拯救喜马拉雅?

连续冲击三次IPO无果的喜马拉雅,还是攀不动了。

据「市界」了解,喜马拉雅近期计划进行全线裁员,比例约30%,“产品最多,运营其次,技术比较少,剩下的产品和技术合并,产研一体。”

另有消息称,在近期喜马拉雅的内部业务会上,喜马拉雅联席CEO陈小雨公开表示,喜马拉雅以后不怎么用运营和产品,要求未来App“主要靠AI”。

过去半年间,包括负责产品的SVP秦雷、首席内容官王朝阳等在内的多位高管相继离职。“老板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职业经理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多位喜马拉雅员工表示,对赌到期后,如果明年再不能上市,内部对融资情况并不乐观。

喜马拉雅已在在线音频赛道鏖战了十一年,2019年,其就宣布用户数已超过6亿,已成为这一赛道内的TOP级玩家。但即便如此,盈利问题一直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寻新增长,广播剧与有声书,甚至是体量小、商业模式较为早期的播客都曾成为喜马拉雅创新版图中的一部分,但这些业务没能让喜马拉雅迎来明显的转机。当下,喜马拉雅仍在谋求转型,为来年再次递交招股书蓄力。

当喜马拉雅的攀顶之路开始走得艰难,瘦身调整步伐已是不可避免的选项。至少在这条路上,已经早有爱奇艺等众多成功的案例。

压力之下,再一次降本

“可以理解,裁员裁的是整体管理成本,要砍到一定数才行。”一位接近喜马拉雅高层人士向「市界」透露。

早在一周多前,市场传来“喜马拉雅裁员40%”的风声,彼时官方否认了大规模裁员。但据「市界」了解,年底确有波及范围较大的裁员。对此,官方的回复是“年底正常汰换”。

“现在大家都躺平,绩效也不考核了,等裁完再说。”一位喜马拉雅员工对「市界」表示,HR都开始裁“自己人”了。

「市界」查阅官网发现,喜马拉雅已停止正职员工招聘,目前只有实习生岗位仍在开放招聘。「市界」就裁员消息向喜马拉雅方面求证,对方对30%的裁员比例再度予以否认,并表示,“公司年底在进行常规的组织调整升级,有人员流动情况,但对外招聘也一直在进行中。”

2022年3月始,喜马拉雅就多次卷入裁员风波,第一波被传裁员比例15%,第二波传闻达到20%。据2021年喜马拉雅最新一份招股书,其净亏损达 7.5 亿元,亏损幅度较前一年有所扩大,最近一轮融资也发生在2021年4月,投后估值约43亿美元。而后接连三次冲刺IPO失败。

据《晚点LatePost》报道,2022年8月,喜马拉雅 CEO 余建军第一次对公司全体员工明确具体盈利计划。“具体盈利多少不那么重要。” 余建军说,“盈利这件事的意义本身很重要,这表明喜马拉雅可以不借外力自我造血。” 全员会上,他要求全员 “竭尽全力”。

谁能拯救喜马拉雅?

“全员All in盈利”的要求之下,除了用裁员来降本外,站内同步还在“优化”曾重金投入的版权。“能解都解,除了要赔偿很多那种。”一位喜马拉雅员工回忆,除了早年买断的头部重点项目,后期新引进的版权都在想办法逐步解约以实现降本。

早年前,喜马拉雅为了坐稳音频市场的头把交椅,前期在版权投入巨大。按照最初规划,喜马拉雅要做音频领域的“优爱腾”,就得做好资产管理,也因此,平台上的付费内容,大多都是自制或版权买断,来做内容“护城河”。但在盈利模式上,其主要依赖订阅付费收益,在营收上占据半壁江山。

过去几年,喜马拉雅一直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里,在多次转型进行开源之际,内部也在近两年靠节流缓解资金压力。种种努力下,2022年年末,喜马拉雅首次宣布实现了单季度盈利,传递了久违的好消息信号。

但资本已无更多耐心,并迫切希望看到回报。

2018年底至2019年初,有多家机构退出对喜马拉雅的投资:2018年,上海焰途套现5亿;2019年喜马拉雅和21个主体签订了减资协议,并回购老股东在喜马拉雅持有的全部注册资本。其中,包括小米旗下天津金星、好未来旗下欣欣相融、上海翔馨、喜马吉泰等。

早年间,喜马拉雅上市前曾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若2022年6月之前完成上市,对赌协议失效。但如果未能上市,对赌协议将自动恢复。

据天眼查App显示,继2018年喜马拉雅E轮融资9亿美金后,2023年4月26日,上海国资看看新闻战略投资喜马拉雅,但具体金额没有披露。

但上市也非止血终点:目前音频赛道唯一上市的荔枝(原荔枝FM),自2020年1月登陆纳斯达克后,股价一路下跌,业绩也持续下滑。11月30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荔枝2023年第三季度营收为4.25亿元,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28%,转盈为亏。

摇摆的战略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喜马拉雅的现状?除了音频赛道天生所面临的困局之外,一种声音认为是管理问题拖累了喜马拉雅。

2022年,就有多位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内部沟通不畅,一线业务跟最高管理层“几乎脱节”。“忽视一线,自己就跟职业经理人成了一个黑盒。”一位喜马拉雅离职员工评价道。

事实上,喜马拉雅“班委会”的更迭也异常频繁。

一位喜马拉雅离职员工李梓对「市界」回忆,每隔三四个月到半年时间,项目就会移交给另一个人。“本质上是因为怎么都找不出一个可行出口,每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就再换个VP。”

“大厂是人才太多,没有心思干细活儿,小厂是白兔多,没有能带队打仗的将才。”一位喜马拉雅离职员工安辉如此评价,“管理能力太落后了,只寄希望花钱来解决。”

谁能拯救喜马拉雅?

有员工更是激进地表达了对两位联席CEO的印象:老余(余建军)柔和,小雨(陈小雨)强势。

安辉说,投资出身的陈小雨明显性格更强势,话语权更重,也乐于“折腾”——花了一大笔钱请来外部培训机构给全公司“上课”,教中层怎么做管理,教员工做“一条龙”员工,请来的是自称参与华为变革的机构,但“把一个硬件企业的协同流程,硬搬到线上内容App”。

“领导的每个季度想法都不太一样,做战略的时候,就引入名人大咖,狂做推广;等到要做生态业务,走UGC时,就引入素人主播,给流量扶持。”李梓说。

这种摇摆也源于业务本身反馈的高不确定性。

李梓回忆:当想要做商业化赋能,就交给负责营销的VP,但执行一个季度后发现,没有预期中那么多客户有需求,于是内部反思:是不是因为优质内容没有得到足够的曝光,分发机制不够完善,那就交回去给产品侧再打磨。

“频繁的换人,一是因为成熟市场人才很难流向音频这个领域,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也很高,都小看了音频市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是闭屏媒体到底怎么做的问题。”李梓说。

如今在音频市场,喜马拉雅算得上是“孤军奋战”,类似荔枝等音频平台,甚至很难找到独立的营销部门,去行业共建,商讨做更有效的分发。

本质上,是市场对音频平台的未来仍不太买账。

播客难做救命稻草

寒冬将至的紧迫感下,喜马拉雅把压力传导给了每一条业务线。

当下,除了产品研发,喜马拉雅每个业务部门都要“背收入指标”。“今年DAU巅峰较去年已有回落。”一位刚被裁员的员工向「市界」透露。

最近一个流传的预备计划是,鼓励节目主播去做“免转付”(把免费节目转为付费模式)。李梓猜测,这是出于资产优化的考量:“反正有些往期节目的播放量本身就处在停滞状态,也算是盘活资产。”

李梓感慨,这样做的后果对任何一个内容平台来说都伤害很大,“如果内容总编辑还在管,这件事肯定是不会同意。”

继广播剧、有声书之后,喜马拉雅把下一个增长点放到了播客上。今年以来,播客的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但内部对“播客”的定位总摇摆不定。

同时,成立于2020年的播客平台小宇宙激起了“鲶鱼效应”。此后,荔枝、蜻蜓FM上线专门的播客App,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平台为播客推出专门的频道页,百度、快手、腾讯等大厂纷纷入局,推出随音、皮艇及酷我畅听等子产品。

“我们很多期都是20多万播放,但留言也只有几个。”一位被Apple刚评选出的2023热门播客TOP10的制作方说,喜马拉雅的播放量很“水”,所谓的“流量扶持”,也就是进群丢链接。因此他们多把运营重心放在小宇宙、苹果播客和网易云音乐这些有高频反馈和互动量的平台。

谁能拯救喜马拉雅?

“2022年前,喜马拉雅和小宇宙(播客数)可以说是八二分,现在基本上四六开了。”一位播客MCN机构人士说,明显感觉到小宇宙的存在感更强了,如今商业品牌合作也更看重播客的真实“互动量”。

就在今年10月,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播客成为继有声故事后增长最快的一个赛道,“相信三年后播客会成为喜马拉雅第一大赛道。”

2023年初,JustPod发布的《2022中文播客新观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中文播客的数量已经突破2.5万档,三年来增长超150%。但显然,这个数字还远不够来“救场”。

当时,秦雷提出的喜马拉雅内部在探索的商业模式是“参考YouTube”:一些情感播客直接进入喜马拉雅会员系统,部分播客单集售卖,以及播客带货。一个标杆商业案例是,今年“宇宙电波”旗下的一档商业类播客《末日狂花》数月内带货量达到数百万,变现方式还包括广告植入合作和知识付费,甚至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耐克、特斯拉、盒马、飞书等企业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企业播客,LV也推出首档中文品牌播客,品牌们的入局被视为一个关键标志。其实早在2022年,喜马拉雅内部还曾讨论过是否要发力2B业务,类似微博蓝V,引入品牌播客。

但在彼时4月的静默上海,难以线下推进业务,预算也大幅缩减,加之赴港上市失败,收入增长、减亏盈利才是第一要义,错过了时机调整和深研业务,而后政策的反复摇摆、高管的相继离职,都给这家成立11年的老牌企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阴影。

回到当下,对赌到期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持续断臂求生的喜马拉雅,还能给音频市场讲出新故事吗?

(安辉、李梓为化名)

作者 | 赵子坤

编辑 | 董雨晴

运营 | 刘 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3亿人都在听的喜马拉雅有没有新逻辑?
...始终在视频和图文反复横跳时,已经有3亿中国人偷偷在喜马拉雅听书很久了。他们在郭德纲精选集里预判下一个包袱,在《简爱》里感叹命运的不公,在《三体》里对作为时代讽刺代表人物的叶文
2024-04-23 10:19:00
喜马拉雅人员优化上千名:付费率仍下滑,资产负债率超300%
...户的“习惯”。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喜马拉雅控股(以下简称,喜马拉雅),天眼查显示,喜马拉雅的国内运营主体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港交所网站显示,4月12日,
2024-05-08 12:50:00
喜马拉雅第四度冲击IPO “盈利故事”依然不好讲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喜马拉雅IPO努力的底气似乎多了几分,公司实现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文|每日财报海山喜马拉雅的上市之旅走的颇为坎坷。4月12日,喜马拉雅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
2024-04-23 16:30:00
中文播客听众超1.6亿,喜马拉雅在PodFest China发布“播客+”计划
中文播客听众超1.6亿,喜马拉雅在PodFest China发布“播客+”计划 都说播客越来越火了,身边听播客的人越来越多
2023-05-14 09:17:00
企鹅FM下线,中文播客如何破圈?
...书版权;可惜人气有限,巅峰时期MAU才不过600万左右,和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等头部平台相去甚远。企鹅FM的下线,并不叫人意外。只是当财大气粗的鹅厂都开始主动收缩,谁来撑
2023-07-07 09:00:00
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内部信回应被并购:非偶然发生,这是慎重...
6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陈小雨、余建军发布全员内部信,公告了被腾讯并购一事。据记者获取的内部信披露,上述两位联合创始人称,这次并购,并非偶然发生。它源于公
2025-06-11 09:29:00
王思北推出新作《一克帝国异域志》及喜马拉雅有声书
...文学城、飞卢中文网、爱读网、豆瓣阅读等上架,并且在喜马拉雅上发布了同名的《一克帝国异域志有声书》。纵横中文网是隶属于百度和完美世界联合投资运营的纵横文学旗下的原创小说创作平台
2025-04-25 14:58:00
喜马拉雅喜豹入局短剧一年
...「力气惊人」人设,呈现出女频内容的创新。这是音频APP喜马拉雅旗下短剧平台「喜豹」所出的短剧。企查查数据显示,喜马拉雅持有喜豹63%股份。一家发展10多年的音频平台,缘何步入
2024-01-21 20:02:00
喜马拉雅,车机时代的“互联网入口”?
...很大的诸多特征,也令其呈现出更残酷的“马太效应”,喜马拉雅等头部平台的未来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其一,用户安装、使用习惯都不同,意味着和车企、车型合作多,预装资源多的平台竞争壁
2023-08-28 11:4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投资赋“筑” | 粤黔协作 贵州触摸屏领军企业走向世界
粤黔协作正持续赋能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21年两省建立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不断深化落地
2025-09-17 20:58:00
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丨破解“池州芯”检测痛点 池州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加速建设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孙根透露,作为池州半导体产业的“共性服务平台”,池州市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今年7月已正式取得运营资质
2025-09-17 13:22:00
凭借技术突破、链式崛起和全球布局,泉州洛江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一个百亿产业集群的三级跃迁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何金 通讯员 叶金玉)近日
2025-09-17 13:24:00
从AI开发提效到游戏全球出海,腾讯云升级全新游戏行业全生命周期方案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游戏专场上,腾讯云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游戏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025-09-17 13:54:00
3・15金秋购物节启幕!海尔智家以“ 三好” 助力安心焕新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扎实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共筑满意消费,增强人民群众在消费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5-09-17 11:40:00
鲁网9月17日讯万物互联,信息化浪潮奔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着中枢神经般的重要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025-09-17 10:40:00
王涵为了准确识别由AI生成的内容并防止其被滥用,不少人建议用AI对抗AI,“AI溯源”技术应运而生。OpenAI宣布将推出一款工具
2025-09-17 10:52:00
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超级员工” 是这样炼成的
周鸿祎(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大模型相当于头脑,能说会道,能思考、能规划、能推理,但是没有手跟脚
2025-09-17 08:35:00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在技术赋能教育的大背景下,AI智习室正成为连接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重要桥梁
2025-09-17 09:03:00
烟台联通圆满完成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通信保障工作
9月14日,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正式鸣枪开跑,近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步爱好者齐聚莱州,以奔跑感受城市风貌,用激情点燃赛事氛围
2025-09-17 08:06:00
手握101项专利,曜灵时代以创新引擎驱动临沂新能源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作为临沂新能源产业链的代表企业,曜灵时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突破科学技术。目前,集团下设多个核心全资子公司
2025-09-17 08:08:00
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焦娇李妍妍)9月15日,全国首个市级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场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记者获悉
2025-09-17 07:4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实验室档案】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市科技局、东南大学和鼓楼区于2022年8月开始合作共建
2025-09-17 07:45: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魔法道具“隐身斗篷”有可能从银幕走向现实,如何为这种前沿科研保驾护航
2025-09-17 07:4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9月正值开学季,各大高校相继迎来新生报到。运满满司机申英良将刚刚收到的“云程奖学金”交到小儿子申宝凯手中——今年
2025-09-17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