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任爽 本报见习记者 许天舒
《光明日报》( 2023年10月31日 09版)
通过微信小程序拍照上传,系统就能自动判断出类别、年代,列出照片里青铜器的相关信息,并推荐5件相似的器物作为参考。日前,在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实验室发布了这样一款能为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的程序——“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李春桃说:“‘吉金’指古代鼎彝等青铜器。程序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青铜器断代研究领域,在整理、标注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利用图像深度学习技术对青铜器的器类与年代进行判断。”
“你看,拍照上传青铜器图片后,每个参考器物下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器物名称、著录出处、出土墓葬及现藏地等相关信息;此外,还可以按器类或时代浏览库中的青铜器,随时随地进行浏览或学习。”考古学院2021级学生朱光宇现场展示了该程序的两大功能,“这既是青铜器智能断代与分类的电子字典,又是青铜器的电子数据库。”
据介绍,目前在程序中,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的“鼎”和“簋”两部分已经开放使用,下一步将开放青铜鬲、青铜盨、青铜簠等其他常见青铜器类的识别。该程序改变了以往青铜器断代工作只能由少数专家依据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才能完成的状况,为考古领域的专业研究和教学起到辅助参考作用。
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杨溪说:“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对近万件青铜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继续丰富程序数据库,计划使其识别更多常见类别的青铜器。”
(本报记者 任爽 本报见习记者 许天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