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人工智能技术首次用于青铜器研究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28 03: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杨仑)青铜器断代研究,一直以来只有少数专家依据经验才能完成。10月25日上午,吉林大学举办了“吉金识辨”小程序发布会,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传图片到小程序,快速完成青铜器的断代与辨类。这是吉林大学学科交叉性研究成果,也是我国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青铜器断代领域。

“学界认为,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属于同一个时期的器物在形制和纹饰上具有共同的特征,而人工智能技术非常擅长分析图像中存在的联系或规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李春桃介绍。

记者在小程序中上传了一张青铜器图片,系统自动对其年代进行了辨别,并推荐了5件相似器物作为参考,每一参考器物下均会列出器物名称、著录出处、出土墓葬、时代及现藏地等相关信息。

目前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的“鼎”和“簋”两部分已经开放使用,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端、PC端等设备在博物馆等实地场所或科研工作中使用。李春桃介绍,这是团队成员在整理、标注青铜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图像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青铜器的智能断代和辨类功能。吉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杨溪团队基于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具体实验、结果分析和应用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构建了这一人工智能模型。

科研人员表示,此项工作改变了青铜器断代依靠专家的现状,既能帮助普通用户认识并了解青铜器,也使专业研究更为便捷高效,还可以在教学工作中起到参考、辅助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相似的器物作为参考。日前,在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实验室发布了这样一款能为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的程序——“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吉
2023-10-31 03:25:00
用数字科技“触摸”西汉青铜犀尊
...”展览上,展厅综合运用了高清三维扫描、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红外感应、增强现实等科技手段展示文物研究成果。本报记者 洪星摄科技日报北京6月5日电 (记者孙明源)依靠数字科技,
2023-06-06 00:55:00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文化中国行
...史类公众教育活动的典范。”建立古文字数字化资源库,人工智能让青铜器有了数字化拓片如何在妥善保护文物的同时,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是当代文博(文物与博物学)工作者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2024-07-16 09:45:00
三星堆300余件文物亮相新馆
...博物馆新馆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一个包含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导览系统、智慧讲解系统、票务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学术资源管理系统、文物在线监测
2023-08-01 16:43:00
...断出某个甲骨文最有可能是哪个现代汉字;有的制作了“人工智能在近代遗骸分析流程中的应用”,可读取基因数据,用于推断个体所属的Y染色体单倍群;有的制作了对9种不同材质玉料的红外光
2025-01-07 07:52:00
解码商文明,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商记》今晚开播
...·寻商记》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对郑州古城墙等重要遗址进行3D大场景扫描复原,对青铜器、甲骨文等重要文物进行3D立体还原,让遗
2025-03-03 15:01:00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阅读?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资料图片深图南书房就“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阅读”话题举办座谈。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 通讯员李丹摄影报道)当你在地铁里掏出手机,一小会就被推送
2024-04-25 03:57:00
殷墟博物馆新馆2月26日开馆,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
...都邑建设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将文物、文献、甲骨记载与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相结合,透物见人见事,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商文明的魅力。 此次有不少文物是首次亮相,诸如集中展示的商
2024-02-19 11:03:00
三星堆博物馆“焕新”:新功能、新展陈、新文物
...,还陈列展示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数量为原展出文物的3倍有余,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
2023-07-27 15:05: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