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初期由盛及衰的一个重要事件,而造成这起灾难的关键人物便是大宦官王振。从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限制严格,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王振擅权,宦官之所以会迅速崛起,却与明英宗朱祁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后,皇权虽然得到了极大加强,却也使得皇帝工作量骤然加大,为了应对繁琐的政务,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最初只是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处或者幕僚,他们负责针对各种事务制定一些可行性建议,然后呈送皇帝拍板决定,之后再交由六部执行。
内阁制度下,内阁拟定的票签被称为“票拟”,皇帝的批阅则被称为“批红”,“票拟、批红”制度便构成了明王朝的最高决策运行机制,而构成内阁与皇帝之间联系的,便是宦官。不过,最初的宦官也仅仅是负责一些呈送、跑腿的体力活而已,而这一情况却在明宣宗手中开始发生改变。
朱瞻基为了保证宦官帮助自己处理文件,尤其是皇帝的私人文件,从而进一步降低皇帝的工作量,于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设立“内书堂”,挑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小太监入内读书,从而打破了朱元璋禁止宦官识字的规定,使得宦官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
这一改变,使得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学有所成,甚至能够达到学识通晓古今,拟旨援笔立就。后来,朱瞻基又设立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协助自己处理公务,其中秉笔太监负责代替皇帝行“批红”之权,而掌印太监则负责最终的审核盖印。
明宣宗朱瞻基时,他尚且能够将宦官置于控制之内,可朱祁镇继位时年纪尚幼,对于自小便陪伴照顾自己的宦官王振本就比较亲近和宠信,太皇太后张氏尚且能对王振形成限制,然而当张太后去世,“三杨”又接连去世离朝,王振便失去了限制,凭借皇帝的宠信迅速对外廷形成了压制,进而得以专权。
综上所述,朱瞻基对于朱祁镇的教育责任其实并不大,但对于王振的专权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