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济南市历下区青龙后街南段,有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修理铺。主人叫刘洪民,今年72岁了。
小铺不起眼,但周围小区的人们都知道它。刀把断了、电水壶不通电了、雨伞伞骨断了……只要交到刘洪民手中,他都能想办法修理好。采访中,刘洪民告诉新黄河记者,只要人们还要修东西,只要他还能修得动,就会一直将店开下去。
刘洪民的小店是一间四五平方米的临街房,门前就是青龙后街。过去,街上有集市,他在集上摆了个维修摊位,人们来赶集的时候,捎带着家里坏了的东西让他帮忙修理。等赶完集了,东西也修好了,集市上人来人往,来小店找他维修的人也络绎不绝。
后来,集市取消,不能摆摊了。“很多老居民家中东西坏了舍不得扔掉,修修补补还能用,我不干了,他们的东西找谁修?”刘洪民说,感受到被居民们需要,他决定以每个月五百元的价格租下这个临街小铺。能找到他这里的,基本都是周围小区的居民,还有一些长情的老顾客。
小店门上写着“专业维修电磁炉、微波炉和各种小家电”。进去以后,狭窄的空间只能容下两个人。右侧是一个木质的简易工作台,堆着各种各样的工具,一盏台灯供他修理东西的时候照明。
右侧墙面上挂着一排伞,有的刚修好,有的是别人淘汰下来的旧伞,如果修伞时候缺材料,他就从旧伞中取材。小店往里看,屋顶一个白色板子上写着“磨菜刀”“蚂蚁药”“除垢剂”。“这些小商品年轻人可能从网上就买了,中老年人想买就要四处打听,我这里也备着,万一他们需要我就能拿给他们。”刘洪民说,自己服务的对象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新黄河记者采访过程中,在附近居住的一位老奶奶提着一把电烧水壶过来了。她的水壶不能加热了,立即想到找刘洪民来修一修。刘洪民拿起水壶看了看,很快找到了“病根”,用了十几分钟就摆弄好了。
在她眼里,刘洪民“无所不能”。“他什么都能拾掇,态度也很好,现在很难找到这种能人了。”老奶奶举起水壶左看看右看看,很是满意。她告诉新黄河记者,自家所有东西都是找刘洪民维修的。
刘洪民维修收费不高,几元钱、十几元钱,就赚个手工费。如果遇上需要换零件的,再单独收费,他会优先从自己收集的旧物品中看看有没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如果没有,就帮着顾客从别处买。
采访期间,不断有人找他送修或者取物,居民王先生前来取自己放在这里维修的电药壶。药壶早就修好了,刘洪民插上电给王先生看看效果,对方连声感谢。
老顾客冬梅从二环东路过来,骑20分钟电动车,就为了取走放在这里维修的雨伞。老东门改造前,她在此做生意,认识了刘洪民。“他是我们的老大哥,他维修就在意质量和信誉,不图赚钱多少,为人非常实在。”冬梅说。
“实在”几乎是每个顾客对他的第一评价,也是刘洪民对自己的要求。他没上过几年学,少年时期跟着别人学了木匠,后来,维修各种电器的手艺全靠自学。虽说半路出家,可刘洪民的维修技术配得上“专业”二字。
不过,刘洪民也感受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用坏了东西直接丢弃不再维修。也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器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些高科技的生活用品已经超出了他的技能范围。
“过去好的时候,一天十几个顾客,现在少多了,也就有四五人。年轻人很少愿意学这些老手艺,我能干多久就干多久吧,给大家修修东西也是我的乐趣。”刘洪民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