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打塘,是吾乡人在每年腊月二十至三十期间必做的一件事。
打塘是我故乡的方言土话,意思是把塘里的水打干掉,然后把里面的鱼捕捉上来,以备过年时享用,这个塘的概念很宽泛,泛指河、沟、塘、湖、潭。
长江的支流拐进我们镇,形成一条长长的内河,内河在我们村又形成了一道河湾,俗称塘,河湾周边有3个村庄,除了我们,还有其他2个村。
河湾的水很深,每年春季发大水时,会吸引来很多野生的鱼,河湾里吃食较多,水温又很恰当,鱼儿们进来后都不愿意再走了。鲫鱼、花鲢、鲤鱼、草鱼、白条、鳜鱼……河湾里的鱼多得计算不过来。
鱼虽然多,但平时不好捕,因为河湾水深。但到了冬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内河里的水位大幅度下降,很多水都枯退去了,露出一条弯弯的埂来,将河湾独立围了起来。
这为打塘创造了绝好的时机和条件,只要把河湾抽干,里面的鱼便一条也逃不掉。
河湾是3个村共有的,里面的鱼自然也就是3个村共有的,打塘也就要3个村一起干了:每个村出4—5台水泵,架设在靠近本村的湾埂上,选一好时辰,点燃鞭炮,在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中,十多台水泵同时开动,将河湾里白花花的水朝外抽,打塘开始了!
湾深水多,十多台水泵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也要五六天才能将水抽干。
夜里要有人值班看着水泵。冬夜漫长、寒冷,值班的人在湾埂上塔上窝棚,铺上草席,累困之时可以坐躺下来休息会儿。饿了,就驾船朝浅水处撒上几网,打几条鱼上来,然后点上柴禾,在窝棚里煮。
鱼熟了,边烘火边喝鱼汤,有时还喝点小酒,暖和下身体,寒夜便不再长了。
水抽干后,盛大的捕鱼活动便开始了,3个村的人,好几百名村民,男女老少,统统站在湾埂上观看,鱼在浅水里扑腾着,肉眼可见,喜得观鱼的人兴奋不已。
水虽抽干了,但河湾里的淤泥很深,能到成人的大腿根部,因此小孩是不允许下去捕鱼的。捕鱼的大人们,一人拿着一个大澡盆,推扶着澡盆在淤泥里行走,遇到一条鱼就将其捉进澡盆里。
河湾里的大鱼太多了,最大有五六十斤重;最小的,也有一斤多,以至于小的鲫鱼、黄骨鱼,都没人愿意去捕。
打上来的鱼,统一放在指定的区域,分成堆,很快,一堆堆“鱼山”便形成了。浑身带着泥水的鱼儿,上岸后跳啊蹦啊,惹得五六岁的小孩,欢喜得不顾一切上去就抱起一条,结果被弄得浑身都是泥,让人看着哭笑不得。
但再欢喜,也只能暂时抱一下,所有的鱼都要参与分配——按人口和田亩数来,多的多得,少的少得。略有差异的,则通过抓阄的方式,公平地赢得。
最终,每家每户分到的鱼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每年我们打塘时,都有山区人来买鱼,价格便宜,野生新鲜,味道鲜美,必备之年货。
我家能分到二十多条鱼,父亲会分送一些给外婆和舅舅,用稻草系上,再朝鱼身上贴一张红纸,过年的气氛便有了。有时,他会让我去送,我挑着一根小扁担,扁担的两头各挂上几条鱼,高兴地向外婆家走去。鱼送到了,免不了会从外婆那得到一些零食,她还会反复叮嘱我,正月一定要跟你爸妈来玩啊。
打塘,是全村人的一件大事、喜事,氛围欢快,湾埂上的风很大,河湾里的水很凉,湾底的淤泥很寒,但这些都阻止不了乡人们下河捕鱼的决心,河湾丰收啦!
旧时打塘,因为乡人们的日子都比较清苦,分鱼稍有不均,便会发生争吵,闹得不愉快。但随着分鱼方法的逐步合理公平,再加上大家的日子都好了,纷争便没了,打塘最终成了过年前的一种习俗和仪式。3个村的村民,也因此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融合彼此的机会,年轻的小伙和姑娘在打塘分鱼时相识,然后结为夫妻的例子也不少见,一条弯河,再也阻隔不了心灵上的默契了。
打完塘的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飘出浓浓的鱼香味来,年便在这香气中悄然到来了。
过年了! (徐立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7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