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邹弘毅 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数据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旨在探索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破局之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困境挑战
引言
与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相比,大数据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大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并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大数据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极大地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一、大数据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一)碎片化
传统的信息传播是由专业的新闻机构撰写、发布,其优点是信息内容与格式较为完整,但是它的结构往往过于固定且篇幅巨大而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与之相比,大数据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短小精悍,凭借抓人眼球的图片很容易调动读者的兴趣。“碎片化”的信息是它的主要特点,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信息编辑人员完全没有接受专业训练并且在撰写时带着大量的主观情绪,或者为了流量而降低信息的完整度造成一定内容歧义。
(二)复杂化
大数据平台信息的复杂化也是其特点之一。相比于传统媒体较为单一的传播内容,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复杂、不可控的特点,表达渠道的扩展使得任何社会群体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伴随着大量的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因此,信息传播的内容变得非常复杂,阅读者如果没有被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被网络的有害信息侵蚀。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影响大学生的三观构建
在大数据这种高效率信息获取平台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并且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自控能力差,在接触了网络的不良信息后会对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网络中娱乐化、消极化的信息如“躺平文化”“享乐主义”容易让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三观。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三观会扭曲,进而对书本中学习的知识产生动摇,对学习丧失信心。
(二)教育主体的权威下降
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双向互动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输出。但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开始动摇。网络信息快速化、碎片化等特点使得很多学生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过时,对老师的依赖程度下降并在思想上开始“标新立异”,对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抵触心理。教学权威的下降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增加思政课教学的难度。
(三)对高校教育者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大多数高校非常缺乏年轻的思政教师,而在任的思政教师的年纪普遍偏大,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不熟悉而更偏好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思维模式使思政教师缺少了创新的观点,缺少了对新时代新事物的敏感性,把很多过时的、与现今教育要求不符的教学理念带入课堂。其后果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方面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不理解,另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无法进行及时地捕捉与疏导。除此之外,教师对网络信息的不熟悉导致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无法将最新的教学案例运用于课堂当中,进而降低教学的质量水平。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对策
(一)利用网络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
高校思政教师在工作中要顺应时代的步伐努力将教学工作与网络平台进行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让网络平台成为思政教育的传播媒介与教育阵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用QQ、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深入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当下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将时政新闻与思政专业的知识点融合。在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刻板、严肃印象的同时拉近双方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优化教学模式
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如在课堂中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专业知识阐述的同时播放相应的视频与图片,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在课堂讨论环节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当前的热门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同时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对讨论的内容进行资料搜索并就讨论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可以使大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所学习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对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教育
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造成影响,对此高校应加强培养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让大学生明白不良信息的发布意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指导学生透过表现看到本质,并收集大量的资料与证据进行佐证,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增强教育的直观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而提升思辨能力,增强抵制错误思想的本领。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思政教师要在了解大数据信息传播特点的情况下认真分析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胡辉.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才智,2016(14):165.
(2)柴峰华.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52-53.
(3)骆正林.大数据时代舆情环境的变迁与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J].新闻爱好者,2023(2):10-16.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5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