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0 10:10: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商朝到秦朝的这段时间内,历任国君无不是王公贵族出身,直至底层平民刘邦登基平定天下,打破了贵族长久统治天下的历史。在许多影视演义里,刘邦大多都是狡猾奸诈的地痞流氓形象,没有楚霸王项羽光明磊落,导致很多人一提起刘邦都骂声不断。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战火纷飞的时代里,各地起义势力不断,能人志士层出不穷,假如刘邦真的是地痞流氓,又怎么会有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帮助呢?所以,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还得去从历史里寻找线索。

一、刘邦的左膀右臂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首先我们可以从他身边之人入手,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吸引那么多人为他效力,必定是他们之间志趣相投。

刘邦的开国功臣中有许多闻名于当时,享誉于后世的人,譬如智慧善断的萧何、运筹帷幄的张良、波诡云谲的陈平是他平定天下的智囊。足智多谋的韩信、骁勇善战的樊哙是他南征北战的利器。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刘邦还没起义时,萧何是沛县主吏掾,与狱掾曹参在秦朝干着公务员的工作,此二人在沛县都是有名有姓的望族。届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整日混迹于基层,身份与萧何、曹参相差甚远。

然而刘邦此人平日里喜欢结交好友,因与萧何志趣相投,几人关系熟络。在此期间认识的还有刘邦后来的妹夫樊哙,县令的马车夫夏侯婴。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樊哙出身与刘邦相差无几,早先以宰割为生计,后追随刘邦。他最著名的事就是鸿门宴勇闯营帐,解救刘邦一事。正是因为他无所畏惧地闯入营帐,才成就了后来的汉高祖。以此见得樊哙身为武将能力不凡,勇气更盛,是个人中豪杰。

张良与陈平都是年少好读书,腹有诗书,当时都投奔过项羽,然而项羽并不信任他们,对于他们提供的良策也不置与否。后来,刘邦将二人陆续招致麾下,对二人的计策予以肯定,遇到事之后也会仔细倾听他们的建议再做定夺。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比起项羽的高傲自满,刘邦识人善用,别人不要的、闲置在一旁的他要,不仅仅收入账下,还好生伺候着。张良和陈平感受到强烈的反差,自然会选择衷心跟随刘邦。

刘邦夺天下靠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岳父吕公。吕公原本是单县人,因在家乡与人结仇,才山水迢迢地来到了沛县。他一到沛县就摆了酒席,原本就是名门望族的吕公又相传是名相吕不韦的后代,一时间吕家门口门庭若市,喧闹声不绝于耳。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为了控制人数,保证来者皆有座,萧何便给吕公出主意,登门拜访者必须拿出一千钱才可入内。按照当时的物价,一千钱大约可以买四只羊,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工资每月勉强一千钱。

然而刘邦毫无畏惧,反而出口大放厥词:“我出一万贺礼!”吕公在院内听闻,立即让人迎他入内。熟知刘邦的萧何当即说:“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刘邦听闻也不恼人揭穿自己,反而“狎侮诸客”,与在座的人大肆玩闹,毫不正经。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在当时一般老百姓根本交不起一千钱的贺礼,能够坐在吕公院内的必定都是当地有名望的豪绅,但是区区一个刘邦却敢和在座的所有人开玩笑玩闹,足以见得刘邦此人善于口舌之辩。

吕公见到刘邦这般行径,又面观他相貌奇异,日后必定非凡,想要与他结为亲家。刘邦起义之后,吕氏一族为刘邦奔前忙后,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可以说刘氏江山有一半的功劳都是吕氏的。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二、命中不凡的君王

刘邦的帮手有头脑好使的,也有舞刀弄棒的,可以说是各个身怀绝技。那么刘邦究竟有什么能力吸引到这么多能人志士帮助自己夺取天下呢?

首先,刘邦此人非常侠义。有一次,他为朝廷押送徭役们去骊山修建阿房宫,去的途中不少人都跑了,刘邦见状也没有阻拦。夜深后,他遣散了余下的人,深知自己回去必定受罚的他打算就在芒砀山混下去了。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刘邦身为平民百姓深知徭役们的心理,所以他们跑了也不多加怪罪,反而放了他们,有十几个人被他的义举所感动,愿意留下来继续跟着他。

其次,刘邦工作的职务的特殊性。大家不要小看了亭长这一个小小职务,如果放大职能的话,我们就能看出其中玄妙了。在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里,亭长负责过路官员的住宿,也要处理底层人民的治安问题。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所以说,刘邦既能接触到一些比较高级的官员,也能清楚基层状况,能够灵活应对很多疑难状况。由此也能解释为何身份不高的刘邦能够结识沛县望族的萧何、曹参二人。

其三,刘邦不吝赏赐,手笔大方。曾经有次刘邦出差需要路费,借了十里八乡,只有萧何多给了他几百钱。刘邦开国之后,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功居首位。其余跟着他出生入死打的将士们他也没有忘记,一律封赏。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相反,贵族出身的项羽每每遇到论功行赏的事情时,总有犹犹豫豫,平日里和将士称兄道弟,宛如一家,到了关键时刻却婆婆妈妈,没有半点在战场上的杀伐果断,着实令众将士们寒心,而谁更能得人心也一目了然。

三、得人心者得天下

刘邦年轻时名不见经传,不好读书,喜欢饮酒作乐,时常因为没有钱而赊酒钱,多年的基层经历让刘邦懂得什么是人间冷暖,也让他练就了能屈能伸的本事,加上本人天生口才了得,与人聊天投机者众多。传说,凡是刘邦所在的酒馆,必定是座无虚席。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比起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唐太宗,刘邦姑且算是目能识丁,上阵也能杀几个兵卒,他没有世袭贵族的优渥身世,也没有家财万贯的财富支持,他能在天下英雄逐鹿中原时雄起,靠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天下苦秦久矣,自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刘邦在那样一个时代潮流中顺势起义,凭着自己口舌之能和服人之能在各种阴谋战火里进退,最终杀出一片重围,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刘邦混混出身,是什么原因可以得到这么多贤士相助?

总结:

身为中国第一个底层人民登基的皇帝,刘邦有着自己的远见卓识,用侠者之风广纳人才,又同情天下百姓之苦,其高度绝对不是一个普通流氓能达到的。

刘邦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追随,是因其身上特有的侠义,江湖动荡,人心不古,刘邦的侠义显得尤为难得。而且刘邦对待下属封赏十分大方,将士们在前线厮杀不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也想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混出个名声。

最重要的是刘邦识人善用,他遇到金子之后会给足发挥空间,令其大放光彩,实现投奔他的人的价值。刘邦聪明不狡诈,淳朴不愚钝,遇事游刃有余、能屈能伸,是为当世明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0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被远远低估的萧何,是刘邦称帝的决定性因素
很多人的心中,刘邦得以成功,一半靠的是运气,一半则是他的用人标准。运气是因为他刚好出生在了秦末纷争的时代,大环境给了他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用人标准是说他自己本身没有什么能力,全赖
2023-05-05 17:00:00
为什么刘邦三番五次想除掉萧何?萧何干的事太多了
刘邦与萧何君明臣贤,垂范后世,似乎二人之间的关系融洽的不得了。实际上,刘邦一直在防范萧何,甚至还动过杀心,只是二人的矛盾大多数没有公开激化,于是呈现给了世人及后人一个其乐融融的表
2023-06-25 10:35:00
刘邦原本是萧何的下属,为何起兵后大家尊刘邦为主?
...后世会有所怀疑了,所以对这段写得特别细。简单来说:刘邦原来是一个沛县的派出所所长,萧何是当地的县委秘书长。从职务上来看,萧何自然是在刘邦之上的。不过,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同时,恰
2023-06-25 16:22:00
汉初开国功臣之首,萧何的传奇人生与卓越贡献
...不是后世某个历史爱好者的吹捧,而是汉朝开国的时候,刘邦亲口承认的。而且,当时刘邦这话说得特别不客气。刘邦直接明言:除了萧何之外,其他那些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将军,都只能算所谓的
2024-02-21 20:37:00
萧何、曹参等人为什么要推荐刘邦呢
...,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这句话讲的是刘邦当“沛公”的故事。沛县的县令看到天下风起云涌,到处都在造反,同时四面八方的郡县,都在纷纷宣布独立,脱离秦朝统治。或者组建
2023-07-03 21:05:00
终日饮酒的曹参为何被誉为贤相
...但有一个跟他相关的成语,却为大众所熟悉。早在汉高祖刘邦沛县举事的时候,曹参就是很重要的一员。刘邦举事之前,已因私访刑徒而被秦廷通缉,成了通缉犯以后,刘邦只能带着一群愿意追随他
2023-05-28 20:14:00
萧何和曹参,沛县这对顶级人才的较量和合作
...将丞相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千古美誉。周恩来盛赞他:“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
2024-08-01 15:29:00
西汉初年是一个耀眼的时代,有堪称传奇的汉高祖刘邦,被后世女子崇拜的吕后,还有著名的汉初三杰。但是如果你认为汉朝初年只有这些耀眼的明星,只有以萧何、韩信、张良为首的大臣,那么你就错
2024-05-29 06:10:00
汉初名将如云,一仗未打的萧何凭啥成为第一功臣?他有6大功劳
打仗拼命的是韩信、张良,喊得响的是刘邦,可真正让大汉江山稳如泰山的,却是一个不拿刀、不骑马的文官——萧何。这哥们没冲锋陷阵过,甚至连一场仗都没亲自打过,却硬生生坐上了“第一功臣”
2024-12-09 09:2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