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人反目是真的还是演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9 06:10:00 来源:戏说三国

西汉初年是一个耀眼的时代,有堪称传奇的汉高祖刘邦,被后世女子崇拜的吕后,还有著名的汉初三杰。

但是如果你认为汉朝初年只有这些耀眼的明星,只有以萧何、韩信、张良为首的大臣,那么你就错了。

若没有韩信的出现,我想刘邦当时所说的汉初三杰,必有曹参一席之位。刘邦的评价把萧何等三人捧的太高了,以至于别人的光芒都被掩盖,尤其是曹参只能成为一个万年老二。

但是汉朝建成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时,曹参能保二争一,这些足够说明问题。

初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萧何和曹参两人同出沛县,关系也很不错。但是为何到了汉朝成成之后,两人却渐行渐远?是真的相互妒忌,还是另有原因?

一、萧何和曹参关系的变化

刘邦、萧何和曹参三人均出自沛县,严格来说,三人还是上下级的关系。

萧何官位最大,是沛县的主吏。曹参主管监狱,相当于典狱长,刚好归属萧何管辖,泗水亭亭长刘邦则是押送犯人的官员,又是曹参的直属下属。

所以三人都是旧相识。

在沛县的时候,萧何和曹参关系很好,两人都是县里面有名望的官吏,平时交集也比较多。

到了刘邦起义之时,两人又同在刘邦手下做事,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萧何和曹参

但是,在两人跟随刘邦好不容易推翻秦朝,战胜项羽之后,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僵。

事情还要从功劳这两个字说起。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开始对手下进行论功行赏,准备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封赏。

刘邦没想到的是,这次论功行赏大会开了一年还没结束,群臣之间相互争功。武将说冲锋陷阵功劳最大,文臣说自己运筹帷幄,应该排在前面。

刘邦心中其中更钟意萧何为第一,甚至把武将形容成猎狗,把萧何比喻成猎人。猎狗捕猎全靠猎人指挥,狗的功劳怎么可能大于人?

萧何

也是因为这话,萧何以文臣的身份,力压武将,汉朝建立以萧何功劳为最。

但是曹参当时是武将,并且还是武将第一人(韩信封王不算其中)。武将群体功劳上没抢过文臣,在定位次的时候,又开始争抢。

这次武将群体以曹参身受七十余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为由,要把曹参推为第一。

刘邦虽然不愿意,但是封赏的时候已经削了文臣一顿面子,评级的时候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次就准备以曹参为第一。

结果这时候有位大臣又跳了出来,以萧何在后方定天下,安百姓,筹钱粮,征兵丁为由,力挺萧何,这刚好说到刘邦心中,结果又以萧何为第一,曹参则为第二。

曹参

以萧何为首的文臣在这次论功行赏过程中大获全胜,而以曹参为首的武将,则接连失败。也是从此,这一文一武两人,在世人眼中也有了隔阂,成了敌人。

但是两人之间真的因为功劳反目了嘛?想想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文臣武将争功,同样的文臣第一。但是唐朝初年的文武官员,则私下相处还挺不错,毕竟多年的战友情谊是丢不下的。

那么萧何和曹参呢?

二、两人是真的反目,还是默契演戏?

论功行赏之后,其实曹参也从武将转为了文臣。萧何设计杀死韩信之后,成为了汉朝的相国,而曹参在帮助刘邦铲除诸侯王之后,却成了刘邦大儿子齐王刘肥的相国。萧何和曹参两人虽然同属于刘邦手下,却在不同的地方任职。

刘邦

两人之间慢慢的见面机会更少,但是对于两人之间存在隔阂却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实际上呢?刘邦去世之后,汉惠帝刘盈继位。没过多久,萧何病重,眼看也将不久于人世。

于是,汉惠帝就去看望萧何,顺便询问萧何下一任相国的人选。

汉惠帝询问萧何: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的位置。

萧何:了解臣子的莫过于他的君主,您认为呢?

汉惠帝:曹参怎么样?

萧何: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我死也不遗憾了。

汉惠帝刘盈

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萧何对曹参其实是颇为推崇的,与被世人认知的两人不合,似乎有些出入。

而且临死前,萧何还向汉惠帝推荐曹参。从萧何的表现来看,他对曹参可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那么曹参呢?萧何去世后,曹参成为汉朝新一任相国。

曹参上位做的不是推翻“敌人”萧何的一切,而是整天喝酒吃肉,就是不做正事。

曹参的做法也让汉惠帝不满,认为曹参这是看不上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辅助。

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惠帝和曹参有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

萧何

曹参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萧何,与其大刀阔斧的改动萧何留下的一切,还不如遵循萧何定下的策略。

曹参的一番话说服了汉惠帝,回家继续胡吃海塞。从这番话,同样看不出曹参对萧何有什么敌意,而且曹参对自己不如萧何看的很明白,也能大方承认。

一方面能看出曹参心胸不小,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曹参这也是甘居萧何之下,那么最初两人关系不好的传言,也成了笑话。

既然两人之间不是真的反目,那就是在演戏。两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甘心演戏,这出戏也只会是在给刘邦看。

汉高祖刘邦

这是两人默契演戏在糊弄刘邦呢,可是两人为何要这样做呢?

三、演戏的原因

萧何和曹参两人是没法不演戏,刘邦对功臣的态度,和刘邦的猜忌让两人也心生害怕。

论功行赏就是刘邦在告诉两人,你俩关系不能好,只能坏。

萧何代表的是文臣,曹参代表的是武将,文臣武将一条心他这个皇帝怎么办?不符合平衡之术,所以萧何和曹参就不能融洽。

萧何和曹参就是看出了这点,从论功行赏开始,就配合刘邦开始演出,或者说两人开始默契配合演戏。

萧何、曹参

而且两人同出沛县,相当于沛县官员的领头人。当初沛县跟随刘邦获封的官员有很多,两人关系融洽无疑就是拉起了一个小集体,这也是刘邦不允许的。以萧何和曹参的智慧,两人也明白这一点。

两人如此做,也有避祸的嫌疑。

刘邦对功臣的态度可不是太好,无论是韩信还是萧何都受到刘邦的猜忌,在刘邦还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就发生过刘邦每天询问萧何在长安城做什么,这无疑是不放心萧何。

而韩信则更惨,愣是被刘邦削去了王位,最后惨死长乐宫。

这些都是在给两人敲警钟,需要避祸的不止是聪明的张良,他萧何和曹参也需要。两人一个功劳第一,一个功劳第二,如果再来往密切,估计汉朝也就没有所谓的萧规曹随的发生。

韩信

这段演戏,一直持续到刘邦去世,萧何去世,两人才表露出了相互认可的一面。

其实从汉朝建立,到萧何去世,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朝堂上,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斗。

萧何在长安,曹参在齐国,有的只是默契的推了一把。

四、结语

刘邦是否知道两人是在演戏,我想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刘邦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两人表现出来有隔阂,而不是亲密无间。

萧何和曹参两人也都是聪明人,在这种配合和糊弄之间,三人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默契。

其实仔细想来,曹参反而是众人中过的最好的一个。

刘邦和萧何

他的功劳也不小,至少也是汉初三杰之下的第一人,甚至可以完全能和三人并列。

结果呢?韩信死了,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无奈通过贪污受贿自毁名声,张良则是辞官归隐退出争斗。唯独曹参不显山不露水,好像消失在众人眼中一般,但是曹参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都一直没丢。

得失盈亏,敌人朋友,只能通过长时间才能看出,一时的关系变化,在这些历史上的大佬身上,实在看不出真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虽然最后韩信成功当了齐王,不过,他要挟刘邦的行为,还是让后者心存芥蒂。毕竟,对于刘邦的这样帝王,自然不愿意被麾下将领所威胁。汉十年(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
2024-06-04 11:02:00
为什么韩信会被宫女用竹竿戳死呢
...后递上了一纸“投名状”,对于吕后而言,起码说明萧何还是“听招呼”的。彼时刘盈的储位已经没有任何威胁,接班没有悬念,强势的吕后掌权同样也只是时间问题。彼时给吕后递上“投名状”且
2023-06-08 16:38:00
...!此后,萧何尽全力辅佐刘邦,纵然卷入过政治争斗,但还是平安度过,直到刘邦去世后,他又继续辅佐汉惠帝刘盈,汉惠帝二年病逝,终年64岁。但是萧何能够位极人臣而寿终正寝,正是因为他
2024-06-27 18:51:00
他是西汉初年真正的大赢家,没什么本事却成刘邦的女婿
...在刘邦和项羽的联手下,大秦王朝这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还是落下了帷幕。起初项羽实力最强,不仅大封天下诸侯,而且还自号“西楚霸王”;刘邦虽然早期屡受项羽的打压,但是在得到张良和韩信
2023-05-18 04:32:00
这位宰相终日花天酒地毫无作为,极少会处理政事
...。而提起刘邦手下最重要的人才,许多人都会想到韩信、萧何等人,不过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刘邦还有一位非常信任的贤才,他就是曹参。在刘邦论功行赏时,排在第二的,正是曹参,这其实是许多
2023-02-13 22:04:00
历史上萧何、韩信和张良的死因与不朽功绩
萧何、韩信和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追随刘邦多年,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功劳之大,已经盖过刘邦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光辉。一个臣子功劳比皇帝还要大,能赏赐给他什么?只有两样东西,一个
2023-09-16 20:18:00
曹参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追随沛公曹参早年时担任秦朝沛县的狱吏掾,与主吏掾萧何关系良好,都是沛县很有权势的人物。秦末天下大乱,曹参跟随沛公刘邦反秦,担任中涓。曹参率军攻克薛县、胡陵等地,屡败秦军,因
2023-06-04 14:11:00
史上最“懒”宰相:只顾喝酒吃肉不理政事
...但萧何并不如此认为,尽管身体已经虚弱到一定地步,他还是勉强起身安慰汉惠帝:“陛下,有一个合适人选……他就是曹参。”曹参沿袭萧何政策而采取“无为之治”纵使此名出自宰相之口,可彼
2023-01-24 23:18:00
“萧规曹随”只是曹参忽悠惠帝的借口,残酷真相被掩盖
...从这里也可看出两点: 1、在群臣的心目中,曹参的功劳还是很大的。2、只论影响力,曹参的威望和人缘不比萧何低,甚至更在其上。曹参和萧何在排位次时,因为刘邦偏袒萧何,二人有过嫌
2023-05-02 20: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