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焦书记的三句话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5-23 07: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到达兰考,艳阳高照;离开兰考,晨雨淅淅。今年初夏时节,我们在这里用了四天四夜的时间,进行了一次叩问初心、涤荡灵魂的升华之旅,接受了一场淬炼党性、汲取力量的精神洗礼。

踏上这片土地,那个遥远的身影变得如此真切,那个光辉的名字又变得如此亲切。无论是学院门前广场的焦桐,还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湾的张庄东坝头,我虔诚仰望。那摇曳的树叶缝隙,那多姿多彩的激流,掩藏着一道道久违的熟悉的光,照进记忆,照进心灵,照进未来。

因为,那道光带着信仰,带着使命,带着掷地有声的回响。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1962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在兰考展览馆,我们重温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证一位革命者光辉的一生。

面对兰考“三害”严重的情况,焦裕禄对县委的同志说:“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洪水,看流势,察险情;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和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的旧藤椅,静静地躲在一个角落里。那被顶出的大窟窿,无声也无语,却荡气回肠诉说着革命者的意志和勇气,震撼着每一位观看者的内心。

是的!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这就是焦裕禄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伫足,凝望,思考!

如果遇到困难险阻,我们将如何面对?惟有汲取榜样的力量,鼓足精气神,吹响冲锋号,“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谱写《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篇章!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焦裕禄了解,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组织带领一百二十名由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跑遍了120多个大队,跋涉5000余里,终于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全县有大小风口84个,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1600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

在大规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那辆破旧的“二八”自行车,是自豪的!兰考县的土地上,它驮着身有重疾的主人,背着干粮、雨伞,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

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应扑下身子,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看到一个细节: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人刘辅臣妻子生了小孩,想喝点小米稀饭,焦裕禄把家中仅有的2斤小米送到了他们家中。焦裕禄去世时,除了常年佩戴的手表外,没能给家人留下什么物质遗产。焦裕禄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同志们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要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

而另一方面,焦裕禄又似乎是一个不近人情、铁石心肠的人。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大女儿焦守凤初中毕业后想到县机关当打字员,焦裕禄则要求女儿到一线去参加劳动,最终焦守凤去供销社咸菜厂当了腌咸菜的工人;当得知大儿子没有戏票去看戏后,焦裕禄十分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一遍,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后来,焦裕禄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当得知有位领导干部提出了装潢领导干部办公室的计划,焦裕禄提了一个问题:“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

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经常带着孩子们在收获过的大田里拾麦穗、复收红薯和花生,然后全部交到生产队。焦裕禄优良的家教塑造了良好的家风,也给兰考全县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焦裕禄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为党的作风建设确立了一个标尺、一个高度。我们走进他的精神世界,都会不由动容动情。同时,也更加笃定做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的信念。

瞻仰焦裕禄的事迹,每一次重温都是心灵洗礼,每一次沉思都在叩问初心。尽管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但是,他的精神,他的信仰,他的言行,早已穿越时空,成为永恒的精神丰碑。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将沿着焦裕禄的足迹,不断擦亮“焦裕禄精神”的底色,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3 1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焦裕禄在兰考的领导艺术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王玉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了475天。其间,他以“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赤诚和“一心为革命,敢与困难争”的奋斗精神,带领全县人民同严重
2023-09-29 02:08:00
历史上的今天 | 焦裕禄逝世
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区北崮山村人,中共党员,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贫苦家庭。1942年9月,被
2025-05-14 11:19:00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怀念他?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新华社播发稿件怀念焦裕禄缅怀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怀念他?焦裕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一个名字,代表着一种精神!他不仅使
2023-08-17 03:57:00
...记陈维忠说道。该县把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与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焦裕禄同志基层工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采取蹲下来看蚂蚁、揭破麻雀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2024-01-18 18:13:00
习习春风今又是 焦桐花开绽新颜(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 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河南实践)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组图片为史长来李金雷摄)焦裕禄种下的这棵泡桐已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新华社发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举办“稻花香里说丰年、庆丰收”活动。 李金雷 摄兰考
2024-03-17 06:46:00
...当时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的习近平同志,读到《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深受感动,撰写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真切表达对焦裕禄的深情赞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60多年
2025-05-24 23:33:00
...,那棵在兰考大地挺立了61年的树,依然苍劲。一大早,焦裕禄烈士纪念园大门前,人流很快就由三三两两变得络绎不绝。从村里相携而来的“老兰考”,从外地专程赶来的大学生,跟着老师排队
2024-04-05 06:27:00
兰考蜜瓜比蜜甜
...纪60年代,面对困扰兰考的风沙、盐碱、内涝“三害”,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种植泡桐、花生、大枣,既防风固沙,又适应盐碱地、沙土地特点培育作物、提升经济效益,为兰考留下了“三宝
2023-10-01 09:09:00
微纪录片《淬心》第四集 | 险易不革其心
...治水顶风冒雪“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里,收藏着两件特殊的文物——一把褪色的油纸伞,一件斑驳的雨衣。1962年,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
2025-07-05 21:2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大二男生暑假打工遇车祸昏迷50天 家人无奈求助
自从儿子出事后,这个家庭的天塌了! 父亲干活时接到噩耗今年19岁的刘帅是陕西一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今年秋季开学后上大学二年级
2025-10-10 21:36:00
“鸡排哥”回应被赵露思模仿:既惊喜又暖心,我将亲手为你炸最脆的鸡排
大皖新闻讯 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为顾客提供独特情绪价值迅速全网走红。10月7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与演员赵露思“隔空互动”引发关注
2025-10-07 17:02:00
记录儿子美好生活的账号“郭力嘉爸爸” 为何获得370万点赞
“大儿子,喝口水,今天球打得咋样?”10月7日上午,在长春澎湃运动公园的羽毛球馆里,郭永胜笑着迎向挥汗如雨的儿子,一边爽朗地大笑
2025-10-07 20:22:00
微视频|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AI遇上容东,喜迎中秋,家圆月圆人更圆,一起来容东吃月饼吧
2025-10-06 10:03:00
婚礼上男花童突然给女花童单膝下跪 男童父亲回应:孩子临时救场,事先没有安排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在贵州毕节金沙县岚头镇举办的一场婚礼上,发生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视频显示,就在新郎新娘婚礼进行到互戴婚戒的关键时刻
2025-10-05 19:10:00
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家庭游成为两节旅游亮点
连日来,市区的公园、景点、商场等场所,都迎来了不小的人流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两代人或三代人举家出游的情况明显增多。人们在休闲放松的同时
2025-10-05 07:30:00
有些热爱,是刻进DNA里的 大叔一辈子热爱 嬢嬢跨城追赛 锦屏县际篮球赛假期“出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龙本枝二审 王迟三审 陈诗宗
2025-10-03 17:51: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忽有故人心上过,忆起那年中秋桂花香
文|琦垚秋日的上午,去市里办完事,见街对面是一片古老的胡同区。老树、灰瓦、四合院,明亮干净的阳光下,愈发显得静谧安适。看看时间尚早
2025-10-02 07:39: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老家房顶的那轮明月,是我心爱的“小月亮”
文|琦垚无涯的天幕上悬挂着一轮晕黄的月亮,遥遥的、淡淡的,像一枚钝钝的古铜币。从这枚古币里泻下来的光辉掺和着微弱的、模糊的路灯光
2025-10-01 17:28:00
农行东平东原支行:三张银行卡背后的“养老诈骗”拦截战
鲁网10月1日讯“姑娘,帮我们仨都开张能大额转账的卡!”清晨,农行东平东原支行刚拉开营业的序幕,三位老年客户便一同踏入厅堂
2025-10-01 20:36:00
济南红绘再传喜讯:精准诊疗助高龄女性突破不孕困局!
2023年9月,45岁的王女士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女婴,圆了多年求子梦。这段跨越数年的备孕历程,既有屡次失望的苦涩,也有最终柳暗花明的温暖
2025-09-30 14:57:00
假期乐哈哈 安全不放假
假期来啦!开心之余,您可别忘记:安全是快乐的前提。
2025-09-30 17:15:00
“习惯性逃避”正在毁掉感情 珍爱网红娘提醒:勇敢沟通才是爱
在快节奏的当下,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不减,但在恋爱过程中,却常常会出现一种被忽视的现象——“习惯性逃避”。出现矛盾时,你等着Ta解释
2025-09-30 17:22:00
纵览视频丨身高不够举高高来凑,夜游现场娃儿眼睛瞪得像铜铃
9月29日晚,吴桥杂技节巡演现场,为让孩子能看清表演,许多家长将孩子举过头顶或扛在肩头。这一充满温情的画面,成为了杂技节巡演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摄制:王怡文、刘玉婧)
2025-09-30 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