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莲花中学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20余名学生入围“强基计划”
本报讯(记者 刘洁)为优化人才培养路径,近年来,莲花中学抓住“强基计划”的有利契机,因材施教,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日前,该校20余名学生入围“强基计划”。
“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于2020年推出。综合评价招生由‘高考+面试’组成,具备学科特长、创新潜质以及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都有机会参与。”莲花中学负责人介绍,与原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定位在基础学科,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等相关专业,且兼有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这对于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考生或者立志科研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强基计划”实施后,莲花中学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以基础学科为重点,先行试点数学和物理学科,从学生的学科兴趣、基础素养、专业志趣、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校为具备“强基计划”能力的学生专门配备了一批业务能力强、育人水平高的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汇聚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精准规划授课内容,合理优化授课形式。此外,每年由教学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过硬的老师分批次带学生“走出去”,向其他具有“强基计划”经验的学校“取经”。
根据“强基计划”的招生特点,莲花中学注重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以点带面将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年级中的“头雁”方阵,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动机、进取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从以前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信心、意志力和内驱力得到很大提升。
就读于莲花中学的学生贺沛,去年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通过“强基计划”参加南京大学自主举办的笔试和面试,因成绩优异被该校化学专业录取。“‘强基计划’主要是针对基础学科的学习,相对来说学习的专业性很强,建议准备报考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慎重考虑。没有相关竞赛基础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平时考试的信息给予题和创新题给出的材料,认真分析,细心解题。”贺沛说,“‘强基计划’是一校一策,各所高校投放到各个省份招生名额不一样,需要提前了解高校的强基政策和招生概况后,依需选择主攻方向和心仪的大学。”
“‘强基计划’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元录取制度,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莲花中学负责人表示,根据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重点,学校将继续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加强基础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胸怀远大抱负,争做国家栋梁之材。
相关链接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的区别
与以往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等做法,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
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明确解释,“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计划有五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