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吕布不仅个人武艺超群,而且手下颇有几员名将,其中《三国演义》中最出色的是“吴儿止啼”张辽,而在网庙十哲榜上有名的则是“陷阵都督”高顺。高顺同时也是穿越装X三神之一。
198年吕布被曹操擒杀之际,高顺死了,张辽则活了。为何两位名将,命运如此不同?老巴为您道来。
首先,讨论这个问题,要分历史和演义。
在历史上,高顺不降才被杀,张辽投降才免死。完全符合逻辑
之所以许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很大程度在于,三国演义中张辽骂了曹操,不肯投降,最终却得了活命。相比高顺“一言不发”就被砍了,似乎是不太公平。不过,这和历史并不吻合。
真正的历史上,打仗后,被俘不投降的有,但不投降对方还能忍着,一再劝降不杀,真的很少。
大部分人被抓获后,都是不投降就砍了,甚至有的被俘根本不劝降,不给投降机会,直接砍掉。还有吕布这种主动要求投降都被砍的。所以,张飞看严颜不投降,还能不杀他,真的难得(历史上严颜并没有如演义中被张飞感动,投降刘备军,还帮张飞开路夺取西川)
历史上的高顺,也没有逃脱这个怪圈。他的能力很出色,但是为人也非常忠直,即使吕布对他不够信任,或者不喜欢他的直言,但高顺依然忠于吕布。后来吕布兵败,高顺与陈宫都被叛变的侯成、魏续、宋宪等抓起来,交给曹操。他不肯投降曹操,因此被杀。
这在汉末三国乱世,也是家常便饭,没啥稀奇。
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
英雄记曰: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顺每谏布,……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而张辽呢,他在历史上,并没有演义中那么慷慨,被俘后大骂曹操。相反,张辽在投奔吕布之前,就是数易其主。他在吕布手下,吕布被擒杀时,他并没有被曹操俘虏,而是直接带着兵投降的曹操。对于这种带着队伍“起义”的良将,曹操自然乐见其成,收为股肱:
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因此,高顺因不降而死,张辽因主动投降而生,毫不奇怪。
下面说说三国演义中的事,因为演义中张辽也是不肯投降,还大骂曹操,却被曹操收了,这才是一般朋友们问的重点。
《三国演义》中高顺被杀,一是完全不给曹操机会,二是能力不如张辽,三是没人求情。
从表面上看,《三国演义》中高顺被俘后是一言不发,张辽是大骂曹操,似乎张辽的情绪还要激动些,对曹操的负面情绪还要强些。结果,却是张辽被收了,高顺被杀了。为啥?曹操有受虐倾向么?
并非如此。
其实,三国演义里面有个特点,被俘后真正不想投降的,死志已决的,比如后来的沮授、张任这些人,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和客气。最多说我不投降,一般不会去和胜利者对骂,毕竟都被人绑起来了,你骂还有啥意思?
也就庞德稍微嚣张点,但他被俘后,最开始也只是“睁眉怒目,立而不跪”。直到关羽劝降后,庞德为了对抗和回击关羽这种劝降,才开始骂不绝口。
最眼前的例子,陈宫对曹操可以说深恶痛绝,但也只是在曹操开口相问后,才捎带着说出,因为曹操奸诈,所以自己宁可辅佐吕布。这个其实严格说都不算骂,而是客观陈述回答了。
而高顺呢,他更绝,直接给曹操来个一言不发。不但一言不发,而且曹操问了都不回答:
须臾,众拥高顺至。操问曰:“汝有何言?”顺不答。操怒命斩之。
高顺的“一言不发”,比陈宫的心平气和还要更厉害。等于是完全无视曹操。这就属于,不但曹操给他台阶都不下,而且完全让曹操下不来台阶。他实际上是用这种沉默向曹操示威,也昭实自己绝不投降的决心。到了这一步,不杀是不可能了。对曹操来说,这种死硬派,没有继续蘑菇的价值了,再耗下去越发没面子。
相对来说,张辽的表现呢?
忽一人大叫曰:“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众视之,乃刀斧手拥张辽至。……操指辽曰:“这人好生面善。”辽曰:“濮阳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却?”操笑曰:“你原来也记得!”辽曰:“只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辽曰:“可惜当日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
张辽的对话,听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一句都没说自己不降,而是在跟操哥面前挣表现。
先大喊吕布皮肤怕死,意思是提醒操哥,我是不怕死的好汉。
然后和操哥一问一答,跟说相声一样的。虽然指出了曹操被火烧濮阳吃瘪的事儿,但说实话,对曹操这样的人来说,这种濮阳火烧、九死一生的经历不是短板,而是光荣。张辽这么一说,其实是在和曹操拉近关系。对曹操而言,刚刚经历了陈宫和高顺两个没趣的家伙,又和吕布这恶心家伙纠缠一阵,现在有个张辽来调剂,看似和自己对骂,其实是让自己免得尴尬,真是舒服多了。
这样一来,曹操对张辽已经产生了好感。接下来的收降,也就顺理成章:
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
一出戏演完,曹操、张辽双双获益。
老巴以为,演义中张辽或而高顺死,主要原因就是他俩在曹操不同表现展示的不同决心。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两个次要因素。
第二点是,高顺在演义中的地位比历史上高,能力却远不如历史。他仅仅是个二流武将,武艺上四五十合就被夏侯惇压制,统兵和智谋上也没什么出色表现(再次说明,这是指演义。历史上高顺是打得夏侯惇满地找牙的),比演义的张辽差距很大。曹操是爱才之人,在曹操面前,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得到青睐。
第三点,在白门楼上,高顺的人际关系也远不如张辽。高顺没有刘备和关羽给他求情。要知道当初吕布偷袭徐州后,正是派高顺去夹击刘备,差点和纪灵两个要了刘备的命。而张辽呢,他已经在被俘前和关羽眉来眼去过了。眼看曹操要杀张辽,关羽居然顾不得曹操也是未来敌人,前去拉住曹操,给张辽说情。要知道,曹操本来就是关羽的粉丝,刘备也是被曹操认为“天下英雄,使君与操”的靠谱哥们。关二爷和大耳贼说情,操哥当然非给面子不可了。
这么几方面下来,张辽活而高顺死,也就毫无问题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3 1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