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20:39: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四个项目中有两个来自陕西。

据介绍,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的北城村墓地,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墓地布局清晰、规划有序,延续时间长,生动再现了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迁徙到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

墓地位于洪渎原中心区域,已发掘围沟1处墓葬285座

北城村墓地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城自贸大道以东、北杜大街以北,北杜北街以南的原北杜街道北城村(原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办北城村)村址。所处区域位于洪渎原中心区,北周时称石安原。墓地南距汉哀帝义陵8.2公里,东南距汉长安城21公里。所在区域北朝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有集中分布,如西南1.8公里的唐上官昭容氏墓,东南约4.5公里的北周静陵等。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发掘现场卫星影像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北城村墓地正射影像图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墓地西半部(东北-西南)

为配合空港自贸区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项目进行了考古发掘。自2021年至今已发掘围沟1处、围沟内墓葬285座。

墓地围沟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260米,围沟内墓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围沟平面呈曲尺形,除位于现有市政道路之下,东北侧早年已被破坏外,东南、北及西侧保存完好。

围沟内已发掘墓葬285座。这些墓葬规划有序,排列整齐。墓道均为东向。

38座十六国墓葬呈四列分布,发现土雕仿木建筑造型

东北部38座十六国墓葬呈四列分布,墓葬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洞室墓。墓道均有二或三级台阶。已发掘的22座墓葬,除1座为单室外,其余均为前后室,6座墓的墓室还有侧室。10座墓为单人或二人的仰身直肢葬,1座有3人,1座为4人。出土有陶人物俑、陶骑马俑、陶牛车、陶九盘连枝灯、陶灶等器物。在M452墓室内发现有土雕仿木建筑造型,为十六国墓葬中所罕见。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五列101座北魏至西魏墓葬,在十六国墓南侧及西侧

在十六国墓的南侧及西侧,等距离布置五列101座北魏至西魏墓葬。墓葬形制基本为长斜坡墓道单室洞室墓,仅有1座为砖室洞室墓。15座墓的墓室有不规则的侧室用以放置尸骨,12座墓葬墓室内有明显的南北横向生土棺床,1座有纵向棺床,3座为不规则形棺床。墓室内尸骨摆放均较为凌乱,应是迁葬而来。多数为单人葬或两人合葬,27例为葬三人及以上的合葬情况。墓葬几乎不见随葬品,仅个别墓葬出土陶罐、陶模型榻等,其中M325出土有北魏“太和十三年”纪年墓志砖,M135出土有西魏“大统十五年”纪年墓志砖。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M326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M135出土的“大统十五年”纪年砖

北周及隋唐墓葬,主要分布在围沟内西侧及空白区

北周及隋唐时期的墓葬主要分布围沟内西侧,呈4列116座墓有序排列。在东北部围沟内侧边缘及十六国墓葬与北魏墓葬分布空白区也有分布有30座。墓葬形制有斜坡墓道洞室墓和竖穴墓道洞室墓两种,发现人骨的墓葬中单人葬有36座,葬2人的39座,3人及三人以上17座,合葬墓均表现出迁葬的特点。45座墓室内有生土棺床,其中横向26座,单侧9座,双侧及不规则的10座。出土随葬品较少,主要有陶壶、陶盏及铜钱为主,也有一些铜带钩、环及铁器等。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M94 U型棺床 葬6人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M34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M17出土陶器

迄今发现的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

同时开展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对出土人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古病理学、碳氮同位素、锶同位素、古DNA学、人骨埋藏环境、测年等相关科技分析。

综合现有考古发现与学术认识,北城村墓地是一处具有完整兆沟、兆沟内墓葬规划布局有序的大型部族墓地。特别是东北部东西向呈四排分布的38座十六国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该墓地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处独立墓园。它上承战国秦以来的独立陵园制度,下启北朝隋唐盛行之家族墓地制度,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墓地墓葬在朝向、间距、深度甚至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相似性,表明了该墓地埋葬人群结构的单纯,是研究当时社会基层组织运行模式的全新材料。

丧葬习俗既顽强保持本民族传统,又不断学习吸收中原汉文化

西咸新区北城村发现十六国至隋唐大型部族墓地 生动再现少数民族与汉文化逐渐融合过程

△随葬器物表现出的文化融合特点

据历史记载,自东汉以来,匈奴、氐、羌等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徙入关中。

该墓地各时段墓葬均为东向,与同区域已发掘的十六国北朝隋唐墓葬南向的特征判然有别,且从十六国初年到唐贞观年间三百余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延用,具有强烈的独特性与稳定性。而墓地内墓葬形制及随葬品则逐渐产生变化,反映出该墓地所葬人群在丧葬习俗上既顽强地保持了本民族的传统,又不断学习吸收中原汉文化的趋势,反映了十六国北朝时期迁徙到关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逐渐汉化的进程。

总的来说,北城村墓地的发掘,对探索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墓葬形制演变、墓地规划设置、相关祭祀制度等相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十六国北朝隋唐三百年时段内北方复杂历史背景下长安地区的人群构成、文化融合和少数民族汉化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也是从考古学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的绝佳范例。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文物局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清涧寨沟遗址等六项目入选
...分重大的启示作用。它不仅是一处布局完整的墓地,更是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典型案例,它从葬制、葬俗、排列以及墓葬方向、迁葬的方式和归葬祖茔的习俗等全方位展示了这一民族融合的
2024-02-02 11:25:00
浅谈西周时期秦先祖与戎狄关系
...繁。在这个历史时期,秦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过了周边少数民族,因此,秦国往往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胜利,使得秦国的统治地位逐渐得到巩固,也让周边少数民族开始重视起秦国的威胁。
2023-05-04 10:01:00
北方部族为何在军镇制度完成“统一“
...南渡,将北方之地丢给了游牧部族,任这些北方地区被各少数民族割据占领。北方各族虽然都是以游牧为生的部族,但是也是各有自身文化特色的群体。然而,在这场与汉民族融合统领的进程里北方
2024-02-29 14:22:00
聊聊魏晋十六国时期,河州地区的民族结构活动
...族政权,北为匈奴赫连氏。可见,河州不仅本地区自古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周围也都为少数民族政权的集中活动区域,这与当时中原内乱有关,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不无关系。而河州的区域位置很大程
2024-05-18 16:27:00
让无数帝王饮恨的匈奴指的是哪些人?如今又在哪里?
...争,使得一统的晋王朝逐渐瓦解、支离破碎。于是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趁火打劫,匈奴自不例外。史称“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先后建立了刘渊的前汉、刘渊的从子的前赵、赫连勃勃建立的大
2023-06-21 14:05:00
魏晋南北朝时的墓葬和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不留任何痕迹,考古探觅较难。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
2024-03-19 15:48:00
中国疆域的基本盘是如何形成的?从地图看夏商周到秦朝的疆域演变
...遍布黄河流域,但各国之间并未完全连成一片。各国仍与少数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例如,洛阳周边生活着戎狄部族,而齐国的边境则有夷族存在。这种局面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
2025-05-09 22:52:00
...的办法。至西汉时期,自汉武帝开始加强中央集权,一些少数民族原始建制被取消。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攻灭氐王,置武都郡(郡治在今甘肃省西和县洛峪镇)。当时氐人就是以仇池
2023-12-06 00:20:00
秦国统一六国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说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难呢
...不要说统一天下。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秦国,先是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展开浴血奋战拓地千里,然后又推行了商鞅变法,夺取了河西之地,迅速成为一个大国,并最终依靠关中这块根据地一步步统一天下
2024-02-23 16: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