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永嘉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永嘉产研院”)热闹非凡,“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乡镇授旗仪式在此正式启动。现场两张定格瞬间的照片尤为亮眼:一张展现了“青年入乡”师徒结对仪式——青年学生拜师永嘉乌牛早茶非遗传承人、种粮大户等“乡土导师”,象征着校地携手培育数字化乡村人才的紧密联结,更凸显了永嘉产研院以实践为纽带、以育人为核心的平台价值。另一张定格了“乡村产业带头人”会客厅授牌仪式,标志着永嘉产研院在搭建人才培育与产业服务桥梁上迈出新步伐,更凸显其以实践为纽带、以育人为核心的平台价值。


一、育人筑基:项目引领+工作室赋能,构建乡村人才培育新生态
产研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边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导师项目与创新创业导师工作室,联合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乡村合作社等多方主体,构建起“理论教学+实践实训+ 项目孵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产研院微平台作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核心枢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一方面实时发布温州各地乡村的数字化发展需求、产业痛点难题,另一方面精准匹配高校导师资源、学生团队特长,形成“需求-对接-攻关-落地”的闭环机制。
金融科技学子翁晶晶,依托导师茶“嘉”饼共富工坊,聚焦永嘉乌牛早茶销路问题,利用直播电商技术,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设“乌牛早助农直播间”,打通茶企线上通道进行售卖,辐射近2万人,帮助8家茶企打通线上销路,成为新时代电商助农的典范;
此外,产研院还与永嘉多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现代农业园区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基地”,将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产业园区,实现“学习在乡村、实践在乡村、成长在乡村”的育人闭环。
二、实践赋能:暑期实践团扎根乡土,青春力量点亮乡村振兴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让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乡村、服务乡村,产研院每年精心策划“青年入乡实习实践计划”,组织多支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温州各县、区的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3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成效。
电商学子郑卓敏,立志成为非遗的“数字守护人”。暑期社会实践期间,跟随团队,深入永嘉各地,挖掘木活字印刷、瓯绣、细纹刻纸等非遗文化资源,通过搭建非遗数字展示平台、制作非遗主题数字藏品等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产研院已累计组织超500支实习实践团队、3000余名学生深入温州100余个乡村,开展数字助农、智慧农业推广、乡村规划设计等实践项目超800个,为乡村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件,真正实现了“学生成长、乡村受益”的双赢局面。
三、数字兴农:学子建功+人才输送,激活乡村振兴“数字引擎”
温科院数字经济学院围绕 “五数经才” 育人目标,与产研院深度协同,以“导师 + 团队 + 项目”为核心模式,暑期社会实践协同育人,将学生数字化能力培养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产研院的数字助农项目中锤炼本领,实现 “学用结合、以用促学”。
电商学子童国强,作为一名退役兵,始终秉持军人的担当与使命。他运用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合永嘉产业特点,创办电商运营公司,推广永嘉农特产品,目前已帮助永嘉多家农产品企业实现海外出口,为农产品“走出去”开辟了新路径。
从永嘉产研院今日热闹的青年入乡活动,到遍布温州乡村的数字助农实践,温科院产业研究院始终紧扣数字化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以“暑期社会实践、导师+团队+项目、数字化育人”三大途径为支撑,充分发挥自身作为成果转化平台、人才输送中转站的关键作用 ——既是校地需求的“连接器”,将乡村数字化痛点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活教材”;也是师生能力的 “练兵场”,让数字化技能在助农实践中得到检验与提升;更是成果落地的“加速器”,让技术创新真正转化为农户增收、产业升级的实效。
未来,产研院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让更多具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的青年学子扎根乡土,让更多数字化成果赋能乡村振兴,为温州乃至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 “温科力量”,书写校地协同助农兴农的新篇章!(通讯员:王雅洁 汪梓慧 庄一帆)
责任编辑:赵家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