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学有所得
本报记者 刘 琴 通讯员 朱 海 凌小萍 秦端茜 石月皎/采写
■一线传真
“这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们用脚步、用镜头去追随家乡的变化,学起来有‘共鸣’、听起来能‘解渴’、品起来有‘回味’,更加坚定了参与家乡建设的决心。”近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石海隆这样分享了参加“大思政课”教学的感悟。这一课堂设在上林县巷贤镇六联村,思政课教师陆倩倩带领学生参观村容村貌,与村民座谈交流,邀请村干部详细介绍当地推进乡村治理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有效激发了学生自觉投身于家乡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特色课程,在社会生活中塑造了全新的“大思政课”教学形态,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思政课获得感不强的教学难题。
通过发挥职业教育与社会各行各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学校与广西路桥集团、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等校外单位合作共建了13大类、34个“大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把一堂堂思政课搬到乡间地头、企业车间,并形成了以思政课教师主导,由专业课教师、第一书记、能工巧匠、劳动模范等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教学队伍。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研发并上线运行了广西首个“大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有力推进了思政课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聚焦学生‘需要什么,期望什么’的教学供给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振宣说。目前学校通过树牢“大思政课”教学理念,逐渐形成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特色和品牌,相关成果入选了2023年教育部全国思政课教学方法择优推广项目。
(本报记者 刘 琴 通讯员 朱 海 凌小萍 秦端茜 石月皎/采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