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361年,法家巨子商鞅入秦,在国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展开了十余年的变法运动,自此,秦国的命运被完全改变。可以说,秦国最后能够一统天下,与商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一位改变国运的大功臣,最终却被处以极刑而死。这样的结局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是有迹可循,只因为秦孝公在临终前做出了一个相当不可思议的决定,连商鞅自己听到后,都意识到自己如今已是大难临头了。
经天纬地之才,深得君王赏识
商鞅对于秦国的功劳有多大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商鞅来秦前后的差距。在商鞅之前,秦国国力羸弱,位置偏僻,中原的各诸侯国根本不屑于和如此小国会盟,秦国从国君到群臣都倍感耻辱。
但商鞅之后,仅到变法第四年,当时国力强盛的魏国国君魏惠王便主动放下身段,来到秦国与秦孝公会见。两年后,秦国更是被周天子赐号为“霸”,引得各诸侯国纷纷赶来庆贺,无人敢再度忽视此国的威力。
一个国家能够进步如此之快,其变法之人绝非平庸之辈。但商鞅之所以能在此地大展身手,也离不开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商鞅如此大规模的变法触及到了不少贵族的利益,无数人曾站出来反对变法运动,但都被秦孝公一一驳回,他甚至很明确地表示,商鞅颁布的所有政策“过则归于寡人,功则归于商君”。
君臣相得竟可到如此程度,实在是令后人感慨万千。但商鞅既有治国之才,又有伯乐赏识,理应被秦国视若珍宝,为何还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秦孝公临终前的古怪决定
关于商鞅的死因,史学界分析了众多原因,其中一条传播很广的说法是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得罪了秦国一支势力庞大的家族,秦惠文王为了平息众怒,维持朝政稳定,不得不杀了商鞅。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际上也有漏洞。首先,商鞅在宣布变法的初期就已经侵犯到了贵族利益,若众贵族真要置他与死地,何苦要等待这么多年呢?再者说,秦惠文王并非薄情的庸君,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还是一个把社稷看得很重的君王,不会轻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处置掉这样一个对国家极为有用的功臣。
说到底,商鞅的惨死还是跟秦孝公临终时所说的一句话有关。什么话呢?《战国策》上有载,说孝公“欲传商君”。
简单来说,就是秦孝公决定不把国君之位传给秦惠文王嬴驷,而是要让臣子商鞅登上君主之位。而秦孝公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决定,并不是真的要将国家传于外人手中,而是借此来告诉商鞅,秦国已经容不下你了,如果想要活命,就赶紧逃走吧。
功高盖主,难逃一死
古语有言:“天无二日”。
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国君。而当时的商鞅,在秦国早已是功高盖主,他在秦国的功绩比起国君来只能说是有过之而不无不及,这样一个人,任谁都是不会对他放心的。
况且,当时的商鞅不仅有功,他还掌握着极多的财富。当初,秦孝公在《招贤令》中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而他也真的做到了他的承诺,公元前340年,商鞅在河西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大约十五个县的封地。什么概念呢?秦国最初仅有三十一个县,而商鞅一人就占了其中的二分之一。至此,商鞅可谓是权势喧天,堪比君王了。
可以说,秦孝公虽然在商鞅变法时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任,但秦孝公所信任的仅仅是商鞅所提的种种改革方法,而非商鞅本人。所以秦孝公在临终前,迫切的想要铲除这一威胁,但念他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才用这种委婉的方法警告商鞅。
当然,商鞅也是个聪明人,他听到此话,顿时明白了国君的意思。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逃跑,要么造反。他第一反应是逃到曾经呆过的魏国,但魏国国君还没有忘记当年河西之战中所受的奇耻大辱,坚决闭门不见。走投无路的商鞅,原路返回,扯旗造反,结果被早有准备秦军一举击破,最终被处以极刑。
所以说,臣子必然只是臣子,在古代那样的皇权社会中,若敢比肩国君,就算立下再高的功劳,也不可能会有什么好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