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09: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明朝嘉靖时期开始,大部分有大功之臣都只受到了官职的加封,受封为爵的极少;而与之相反的是,崇祯至明亡这一段时期,各种没什么功劳的将领被轻易封爵,甚至还包括有罪之人。这两种现象看似处在两个极端毫无联系,但其实正是前一种现象导致了后一种现象的发生。

一、嘉靖之前与嘉靖朝爵位的封夺

嘉靖之前的各朝都经历了战事与和平时期,逐渐形成了“一大功”和“累小功”两种封爵模式为主的封爵制度,其中“一大功”封爵是在战事中立下匡扶社稷的重大功劳而被封爵,“累小功”则是都督一级将领,因长期镇守地方等积功而受封为伯爵,若再有功勋则继续晋升,两者分别对应战事与和平时期,互相补充,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封爵制度。

然而,在明中叶尤其是嘉靖前朝的正德时期,封赏了一大批外戚、内官子弟以及佞幸的武官,略微破坏了原有的合理封爵制度。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正德帝明武宗

明世宗登基后,由于他与各外戚、佞幸武将关系疏远,于是将他们视为潜在威胁。为了集中权力巩固统治,明世宗下诏裁革正德年间各类无功而拔擢或冒封的官员与侯爵。由于世宗曾被强迫认明孝宗为父,因此对孝宗的外戚昌国公张鹤龄与建昌侯张延龄也心怀疾恨,将两人的爵位剥夺。

之后,明英宗外戚安昌伯钱维圻病逝,钱维圻庶兄钱维垣请求继承爵位,明世宗使其家族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相当于降了一级,于是钱维垣的祖母王氏便上奏请求恢复伯爵位,被吏部驳回,明世宗便乘机开了个会讨论外戚封爵一事,援引军功封爵这一祖制,规定除有重大军功之外,其余外戚封爵都只能维持一代,死后子孙不得承袭,此后便少有外戚内官世袭勋爵或冒封的现象。天启时期,虽然魏忠贤把持朝政,冒封自己的子孙为勋爵,但被清算之后依旧如旧制。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锦衣之下》嘉靖帝

嘉靖时期封爵受到限制的并非只有外戚、内官,还有各位有重大战功之人。嘉靖时期,“南倭北虏”侵扰边境,战争频繁,诸多将领立下了重大战功。嘉靖时期名将沈希仪,斩敌五千余人,之后又任总兵镇守贵州、宣大、广西等地,然而最高官职也只是都督。贵州总兵右都督石邦宪斩敌两千余人,镇守贵州十多年,死后也才被加封为左都督。长时间担任大同总兵的周尚文在升至武官最高品级左都督后,又以战功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傅这类三公职位,可谓是明代武臣中首位担任三公职位的,然而也并没有得到封爵。

周尚文死后,礼科给事中沈束上奏请求追赠周尚文封爵,明世宗勃然大怒,声称:周尚文多次请求封赏,怨念颇多,自己宽容才没有惩治他。之后世宗还将沈束交由锦衣卫问罪,可见明世宗对于封爵的抵触。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明朝武将

嘉靖二十三年(1544),明世宗听从戴梦桂的建议,设悬赏封爵的“封爵黄榜”,以激励将领士兵们离间北虏。嘉靖三十四年,明世宗悬赏俺答、把都儿等北虏首领以及勾结日本的汪直的首级,承诺赐予爵位。后来胡宗宪擒获汪直,但由于胡宗宪手握重兵于地方,为防止胡宗宪失控,明世宗公然背信弃义,只升任其为太子太保、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同时令其一子任锦衣卫副千户,还声称胡宗宪能成功是因为自己“默运玄威”,以天威暗中助力。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胡宗宪

二、嘉靖后至崇祯前的封爵

明世宗时期不遵循军功授爵这一制度封赏功臣,并且设立“封爵黄榜”又不兑现,对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几乎成为了定例。

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哱拜反叛,神宗悬赏擒拿哱拜者“与世封”,承诺给予世袭的封爵,同年,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神宗悬赏擒杀丰臣秀吉与他的部下玄苏者以爵位,后来虽然哱拜自杀,丰臣秀吉逃跑,但将领功劳应当也与擒拿相当,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皇帝许诺的封爵之赏。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明神宗

万历二十二年,辽东总兵董一元大败蒙古土蛮,杀敌四百余人,使蒙军一夜奔逃,明朝的劲敌速把亥的次子把都儿因这一战而身死,然而董一元也只是被升为左都督,加太子太师太保衔。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变,神宗悬赏擒杀杨应龙父子者授予封爵。第二年,兵部侍郎李化龙平定了播州之乱,杨应龙自杀,其子被李化龙擒获,然而李化龙只被加封为太子少保,神宗并未兑现封爵的承诺。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影视剧中的杨应龙(右)

往后各朝,也都曾颁布过“封爵黄榜”,然而因为目标过于苛刻,“封爵黄榜”从未真正得到履行,于是朝廷的封爵承诺便也基本成为了一纸空文。而晚明唯一一次正式封爵也与“封爵黄榜”无关。万历二年,李成梁因为东州大捷而被升为左都督,万历三年又在沈阳之战中大胜,被加为太保。万历六年,李成梁在劈山、海州抗击泰宁速把亥以及土蛮各部的进犯,杀敌超过千人,年末又在海州设下埋伏击败了敌军,“使三万之寇狼狈逃遁”,被称为“二百年来,未有此捷”,既符合“一大功”,又符合“累小功”,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没有不封爵的理由,这才于万历七年被加封为伯爵,可见晚明封爵要求之高。

三、崇祯及南明各朝的封爵

封爵本为激励文臣武将为国效力的措施,然而嘉靖后至崇祯前这一段时期,皇帝对于封爵十分吝啬,设立“封爵黄榜”又不兑现,失信于文武大臣,致使文武大臣失去了为国效忠的进取之心,因为前朝皇帝对于封爵的吝啬,崇祯时期复社陈子龙甚至还以“乃知汉貂零落,非多不赏之功”讽刺这一现象。

崇祯时期,明思宗终于醒悟到这一事实,于是开始不吝封爵,希望能够激励文武大臣为国效力。崇祯二年(1629),后金兵至北京城下,思宗封带兵支援的总兵满桂为东平侯;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进逼北京,思宗又封吴三桂、左良玉等总兵、都督为伯爵,以期他们能够率兵救驾。然而,之前各朝长期不封爵已经使这一手段失去了对文武大臣的诱惑力,甚至明思宗下诏令吴三桂、刘泽清入京勤王也未得到回应,此时的补救已经太迟了。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崇祯皇帝

之后的弘光时期,弘光帝继续封爵,封守卫长江、淮河等地的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以爵位,当时被称为“四镇”。然而此举并未使他们更卖力为国效忠,反而使他们以此争权斗势,致使内乱频发,加速了政权的灭亡。弘光帝甚至还封已经降清的吴三桂为蓟国公,胡乱封赏现象可见一斑。

往后各朝也继续实行大举封爵,被封的虽然有忠心为国者,但更多的是割据和扰乱政局者,因此明朝最后的挣扎便成为无用之功。

明中后期封爵何以走向两个极

吴三桂

嘉靖时期明世宗为了集中权力对于封爵十分吝啬,甚至不惜公然背信弃义,而后朝盲目沿用这一制度,不愿信任群臣,封爵也是少得可怜,使封爵这一制度失去了应有的效用。崇祯时期虽然改变了这一局面,但已为时已晚,封爵制度已基本失效,大明的颓势不可挽回。可知君臣之间的信任对一个政权十分重要,若执政者对群臣不信任,那自己也将失信于群臣,无法领袖群伦,这是国家衰微之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十六帝综合来看,应该怎么排名呢
...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我们一起看看明朝皇帝的排行榜。第十六名:
2024-06-23 22:21:00
明朝中期为什么出现随意封赏和停止封赏
...为什么会停止封爵1、世宗逐渐对朝臣停止爵位册封首先明世宗是从藩王继位的,刚开始做皇帝的他对满朝的文武百官是缺乏信任的,所以明世宗很少对朝臣进行封赏,从此以后,减少朝臣的封赏慢
2023-06-04 14:31:00
明代最嚣张的外戚,嚣张跋扈到敢偷戴皇帝的御冠
...风风光光了几十年,直到张太后的儿子明武宗意外去世,明世宗嘉靖帝上位十余年后才彻底结束了张家外戚的风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说偏爱灰姑娘的霸道总裁总是有个悲惨的童年故事,那钟爱
2023-07-16 09:53:00
明朝夏皇后悲惨的一生,丈夫不爱自己,葬礼都被嘉靖百般刁难
...崩后,由武宗堂弟——兴献王世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而夏氏因为与世宗之间为叔嫂关系,依照中国历代皇室的传统,只有帝王之母可称太后,故身为嫂嫂的夏氏不得称皇太后,但又要与
2023-04-17 10:23:00
明英宗、明熹宗、明代宗、建文帝排第几档的帝王?
...了大明,却留给后世“勤劳”与“节约”的印象。 四、明世宗、明英宗、明代宗、建文帝排第4档的帝王,虽说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强一点,但亮点不多,只能算是一般帝王而已。这一档的
2023-08-21 06:40:00
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
...耳光,但是明孝宗却选择了静静的听。要是将明孝宗换成明世宗,估计她不死也得残废。要知道明世宗就因为皇后瞪了他一眼,当即就要弄死皇后,吓得皇后直接流产。张氏兄弟都已经敢侵占民田,
2023-06-08 15:42:00
常遇春的后人被封爵,为什么过得不如徐达及其后人?
...召复,授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其后,又过了四十年,到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时,明世宗追封部分功臣后代爵位,给了常遇春的后人一个怀远侯的爵位,常家重新有了勋贵家族的
2023-03-08 18:09:00
从“嘉靖中兴”到“壬寅宫变”:明世宗朱厚熜的治世与乱世
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公元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
2024-02-07 16:54:00
兼祧制度: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独特继承制度
...嗣,于是只好兄终弟及,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为嗣。是为明世宗,年号为嘉靖。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明世宗下令群臣议定明武宗的谥号及生父的主祀及封号。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朝中大臣认为明世
2023-10-21 15: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