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爸妈让我替他们尽孝:没有你,爷爷该怎么办?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12-10 08:10: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一些留在乡村里的年轻人,扛起了隔代养老的重任。他们很想去过自己的生活,但又担心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连用手机挂号看病都不会。

作者 | 简墨

编辑 | 腾宇

题图 | 《漫长的告别》

去海南工作的第二天晚上,郭俊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先说了一些家常做铺垫,随后把话题转到外公的近况上。

电话那头,母亲语气焦虑:“你外公的腿又不好了,经常觉得肺部有出血,想去医院看看。”说完叹一声:“可是你都不在家,谁开车送他们去医院呢?”

郭俊还来不及接话,同在外地工作的姐姐抢着说:“开不了车就坐公交,公交坐不了就打120急救车。总不能为了外婆外公,让郭俊一辈子不工作吧。”

这通电话最终以三个人都沉默告终。事后姐姐告诉郭俊:“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老,是爸妈的责任,你不用觉得愧疚,该工作就工作。”

郭俊没有明确回答姐姐,含糊应了下来。他明白,母亲的话并不是一种确切的命令,却是确凿不过的,他也逃脱不了的请求。他春节放假回家,还是得像过去十年那样为父母甚至叔伯、舅舅兜底,承担那份本不属于自己的养老责任。

这不只是一种困境。身处其中的郭俊经常觉得喘不过气,双脚也像是被人拴了链子。每当他试图远离这种氛围,身边的长辈就会摆出一副万分委屈的样子:“可是你不在家,我们怎么办?”

如何拒绝这种越位的责任?郭俊还没有找到解决方法。

以下是郭俊的自述:

替父母“越界养老”

我叫郭俊,1996年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子三面环山,北方修有出去的大道,那是县城的方向。

小时候,我和家人很少到县里去,一是因为交通不便,一是怕花钱。那时候,村里没有直通县城的公交,村民到县里,得先骑40分钟电动车到公交站,再坐40分钟公交。

印象中,去县城几乎都是为了看病:有时是为了母亲,她身体不好,经常要到医院取药;有时是为了外公,他患有严重的皮肤病,得去医院取擦洗的药物。小时候我还不知道养老是什么,只知道跟着母亲,就能在县城吃一顿好吃的,或者买些小玩具。

(图/pexels)

真正开始承担越界的养老压力是从我18岁开始的,那一年我考了驾驶证。某天和朋友在外边玩,母亲打电话来,要我接外公到医院取药。此后几年,这件事就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辍学很早,16岁时就不上学了,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是为了能够一直陪着父母。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诞,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14岁时,对我很好的二姨患上了胃癌,因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所以只能躺在床上熬日子。原本胖乎乎的人,轻的似乎只剩下骨头。后来有一天,我和母亲一起去看望她,期间所有人都出去了,只剩下我和二姨。她叮嘱我,要好好学习,照顾好母亲。我忙不迭应下来,眼里都是她深陷下去的脸颊。

不久,二姨就当着我的面去世了。

我变得格外恐惧死亡,唯恐母亲也会患癌离世——母亲家中有患癌史,不少人都是患癌去世的。那时候我就想,人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应该趁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陪他们。

受这件事的影响,我对父母总是有求必应。比起外出打长工,我更想待在家里陪伴他们。最开始我只需要帮父母干一些农活,或者替他们外出买菜,那是我最轻松的时候。

(图/pexels)

或许因为年纪小,村里很少有人跟父母说 “哎,你家孩子不上学了,怎么还不出去工作”,但最近几年,说这话的人越来越多,母亲也越来越焦虑,她经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出去工作,有没有想干的工作。

事实上,我并不是一直在家不工作。每年四月和十月份左右,我会分别外出工作两个月,几乎都是在工地上做建筑,每个月拿近1万元,一年约有4万元收入。这些钱足够我全年开销,包括车险、油费以及电话费,还有给外公、外婆和爷爷买礼品、支付医疗费用等。

母亲曾给过我一张卡,卡上有几万元。她跟我说,如果着急,可以用卡上的钱,但我一次也没有用过。我心里一直觉得,给爷爷或者外公、外婆花钱理所应当,如果花父母的钱,就真成啃老族了。

姐姐说了我很多次,说我不应该替父母承担养老压力,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最后受苦的只有我。刚开始那几年我是不信的,但后来很多事都说明,我确实在这种“越界养老”的状态里越陷越深了。

去年十二月,爷爷二氧化碳中毒被送往医院救治,当时在医院陪护的主要是我和父亲。这种安排惹得母亲十分不快,她说,爷爷养育了四儿一女,养老应该大家一起出力、出钱。我是孙辈,不应替父亲和叔叔伯伯尽孝。

我当然明白照顾爷爷不都是我的责任,但当时家里没人会开车,只能是我带爷爷去医院就诊。父亲在医院陪护了一周,其他长辈绝口不提去医院照顾的事。父亲当时也年近60岁,我不忍心让他睡在医院地板上,便主动提出让我来照顾爷爷。

医院的同一科室里,和爷爷一样二氧化碳中毒的老年人并不少。陪伴这些老人到医院就诊的多是老人的儿女,我是医院难得一见的年轻人。同病房的一个大爷经常说爷爷命好,住院不仅有儿子照顾,还有孙子帮忙。每次爷爷都会笑着应下来,拉着我的手:“如果没有你,爷爷可怎么办啊。”

但事实是,小时候爷爷对我并不亲近,每次和叔叔家的孩子发生矛盾,他总是二话不说先骂我。我知道,爷爷态度转好不过是因为他垂垂老矣,需要有人照顾,而我是最理想的照顾人选——在家中,我是最年轻的劳动力,也是距离技术最近的人。爷爷的住院手续、报销手续等,都是我办理的,甚至有些钱也是我垫付的。

家中长辈似乎习惯了将他们的养老压力分给我,并以一种看不见的压力,强迫我为爷爷看病消费。我告诉他们,爷爷从医院回家后需要吸氧缓解后遗症,提议全家出钱为爷爷买一台制氧机,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了。

过了一会,小叔说:“如果你想买,就自己出钱买吧。”

无形中,我成为了爷爷的“小儿子”。

“谁都不要道德绑架我”

母亲虽然反感我照顾爷爷,却很支持我替她赡养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都已经80多岁了,几乎没有出远门的能力,不会开车,不会坐公交,去了医院也不知道如何挂号缴费。每年我都要带外公去医院就诊十几次,每次费用几乎都是我帮忙支付的,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顶得上我两个月的开销。

外公看病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心慌、睡不着觉,觉得“有风在身体里跑”,经常说自己心脏或肺部出血。这时外婆便会打电话,要求母亲带着他们去医院就诊,但几乎每次都检查不出问题。

在医院里,我见过无数次母亲崩溃的场景。印象最深的一次,母亲哭着和外婆外公说:“你们放过我吧,没病为什么要来医院呢?”

是啊,没病为什么要去医院呢?为什么只有妈妈和小姨要养老,舅舅就能置身事外?我曾问过母亲这些问题,她只说,外公外婆年纪大了,不能因为舅舅不管不顾,就由着外公外婆没人照看啊。

年龄大,似乎成为了家庭中的免罪金牌,无论外婆外公做了什么,母亲似乎总能找到谅解他们的理由。而我作为儿子,只能替母亲兜底。当舅舅这个理所应当的赡养者隐身,我就到了台前,成了外公外婆的“假儿子”。

2020年冬天,外公曾因为高烧摔倒在院子里,当时外婆并没有向同住的舅舅求助,而是打电话给母亲,哭着要她带外公去医院。那天,母亲难得硬气一回,她要求舅舅一块儿到医院陪诊,并罕见地直接说:“给父母养老,是所有子女应尽的义务。”

舅舅到医院已临近傍晚,太阳下山前的微弱光线透过玻璃照进病房,照亮了舅舅颇不耐烦的表情。母亲和舅舅相对而坐,两人难得坐下来商量外公外婆的养老问题。然而,只过了几分钟,舅舅就开始大倒苦水。他先指责外婆外公没有出钱帮他买房,后是怨他们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使得家庭关系格外紧张。

(图/《都挺好》)

听到妈妈和舅舅的争执后,外婆坚持让舅舅回家:“只要我们能自己做饭吃,就绝不会麻烦你们。”母亲问他们以后怎么办,外公外婆又赌气了:“如果都不愿意带我们去医院,那就让我们自生自灭好了,反正也活够了。”

在“长者无罪”的观念之外,寻死觅活也是外公外婆的杀手锏。他们总是很擅长用情感绑架母亲,为舅舅松绑。那天母亲的反抗并未激起浪花,我仍是“假儿子”的角色,在医院里照顾了外公外婆约半个月,也听母亲唠叨了半个月。

有时候,我会羡慕姐姐,她常年在外工作,几乎不需要面对这种越位的责任,偶尔被母亲要求,也会果断拒绝。

有一次,母亲要求姐姐用个人医保账户为外婆外公购买药品,被她一口回绝。她直接跟母亲说:“赡养外公外婆是你们这代人的责任,谁都不要道德绑架我。”姐姐还会劝我,尽早停止心疼父母,把他们的责任还给他们。

(图/《都挺好》)

我尝试过,但没有效果。那时外公刚出院,我和朋友正在外边吃饭,再次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说外公觉得心脏不舒服,要去医院。

因为之前有过多次无效问诊经历,我跟母亲说,外公是有心理疾病,不是身体有病,完全没有必要挂号就诊。她多次催促,我坚持不应,最后母亲说出了和外婆一样的话:“你不回来带外公就诊,就当我和他们都死了吧。”

“你为他们养老,是应该的”

在我身边,跟我一样被迫承担越位养老责任的年轻人不少。

表姐自幼丧母,由爷爷奶奶带大,现在她承担了两位老人的电费、通信费,还给他们买了电视、冰箱,每逢节假日还要给他们集中洗衣服。与我同岁的一个女性朋友,从小父母离婚,至今与爷爷奶奶同住,承担了两位老人的日常开销,还要每日为老人做饭洗衣。其间奶奶多次生病住院,费用也是这位女生支付的。

我们私下聊天时,探讨过为什么父母不愿尽赡养义务,反而要道德绑架子女。朋友告诉我,她的父亲曾说,你爷爷奶奶带大了你,为他们尽孝是应该的。

(图/《乔家的儿女》)

但是,爷爷奶奶为什么会养她呢?难道不是因为她的父母没尽到抚养责任吗?如果谁养大我,我就要为谁养老,那是不是可以说,她的父母显然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她对父母其实没有赡养义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她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生了你,你就要为我养老。”

我们被迫承担了两代人的养老压力,面临的困境也更为复杂,不仅不能外出打工,还要站在父母的对立面,维护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权利。这位朋友要求她的父亲支付爷爷奶奶的养老费用,但她的父亲生气地说:“你愿意管就管,不愿意管也别强迫我。”

去年10月1日,朋友结婚了,对象是她家附近的一名同岁男生。结婚不久,她就告诉我,男方开始指责她“没事总往老家跑”。但是不跑怎么办呢?她奶奶年龄越来越大,连楼都下不去,爷爷也耳聋了。

每一个不愿意赡养老人的父母都十分清楚,如何用各种方法让子女分担他们的养老重担,让子女“心甘情愿”地成为孝子贤孙。

在村里,我也是别人眼中的孝顺孩子,同时也是无所事事的青年。不少人跟母亲说,你们家俊俊能吃苦,就是不爱工作,找媳妇难啊。母亲不爱听这些话,她频繁托人在四邻八乡打听适婚女性,但从来没有成功过。不少人一听我没有正式工作且长期在家务农,马上表示“不合适”。

我曾想过外出打工,但是每次我又禁不住想,如果离开家,谁该带爷爷和外公外婆就诊呢?母亲是不是又要在医院手足无措?

我只能任凭生活这样走下去,然后逐渐失去自己的人生。

但在这十年里,我渐渐发现,爷爷这代人的养老问题,并不是单靠我们这一代就能解决的。现在我的家乡每天只有两趟直通县城的公交,老人到县城里,需要提前走到公交站点,坐上最早那班车;要是出发晚了,很多检查项目都做不了。

县城有54万常住人口,只有两家医院,一家综合性医院、一家中医院,两家医院都人满为患。我经常带外公就诊的医院位于县城东北一角,上下有三层,一层是挂号、取药以及报销等基础部门,二层及以上均是问诊。住院楼在问诊楼对面,两者中间隔了一条狭窄的马路。

对很多老人来说,这条马路本身就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更不用说各种现代设备了,他们有时甚至找不到帮忙的人。

大城市像深渊巨口,吸走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动力,被留下来的多是如爷爷那般年迈体弱的老人,以及和我的父母一样临近退休的“老二代”。我不想成为被“吸走”的那类人。

(图/《乔家的儿女》)

在医院,我不止一次帮就诊的老人挂号、取检查单,有时还要将他们带到医生面前。替父母尽孝的十年里,我见证了医院发生的很多变化:人们原本可以线下挂号,也可以线下选择问诊医生,但后来挂号和缴费都改成了线上,检查的单子也需要扫描机器才能获取。

被技术抛弃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帮助那些老人时,我都在想,将来有天自己真的决心外出打长工,轮到我的父母到医院就诊时,有没有陌生人可以帮帮他们呢?

校对:遇见;运营:小野;排版:方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争。那么,如果继承人无法查找到相关亲属的死亡证明该怎么办?王日萍说,像张先生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查并复制张先生父母的职工档案查找其爷爷、外公、外婆的具体信息,也可以由被继承人
2023-09-22 01:14:00
如何让老年人温暖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者,赵婆婆茫然无措又身心俱疲,也不知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说实话,看他躺在床上可怜得很,我心里也难受。每天我的神经都是紧绷起的,生怕他病情突然恶化。”赵婆婆说。去年国庆节,
2024-03-21 07:40:00
爷爷过世请不出丧假小伙遭亲戚埋怨
...孝。小李感觉真的很冤。"有没有人说说,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类似的吐槽在网上屡见不鲜。某社交平台也有人发帖称"丧假包括了直系亲属,但是不包括爷爷奶奶,一天也没有,虽然是可
2023-11-30 17:46:00
...热月饼。还有一年中秋节前夕,表叔从外地回来,特意给爷爷奶奶捎回一盒南方的火腿月饼,想让他们尝尝鲜。我们老家的月饼多是五仁和豆沙馅,大家都不知道竟还有火腿月饼!老两口舍不得吃,
2023-09-27 06:52:00
女子癌症晚期"阳了"后出现憋气,女儿还以为是肺癌症状
...满不安:肿瘤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新冠?化疗期间发烧了怎么办?去医院检查感染了怎么办?哪家医院收治阳性肿瘤病人?疫苗到底要不要接种?赵晨阳的母亲,为了定期完成肺癌晚期的化疗,“每
2022-12-30 12:41:00
...属也都年迈,无力承担照料她的责任,她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办呢?”听了小区居委的陈述,闵行公证处召开业务指导委员会展开讨论,为居委制定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请求法院指定居委为小
2023-02-03 14:47:00
81岁老太新冠后去世 家人意外发现“情书” 一直以为不识字
...人:孙女张圆圆(化名)这是我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死亡,爷爷感染新冠,12月22日进ICU,治了4天就走了。我从北京赶回了辽宁老家,没能见到最后一面。一切都太快了。爷爷84岁,心脏
2023-02-16 13:21:00
口述|7位7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康复经历
...易感人群,老人受到更多关注。如何避免被感染?感染后怎么办?如何治疗?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日,7位曾被确诊为新冠阳性的老年感染者或其亲属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这些老人年龄最
2022-12-14 12:38:00
口述|7位70岁以上老人的新冠康复经历
...易感人群,老人受到更多关注。如何避免被感染?感染后怎么办?如何治疗?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日,7位曾被确诊为新冠阳性的老年感染者或其亲属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这些老人年龄最
2022-12-14 09:29: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回响丨义立天地
何为“义”?是流淌在人间街巷的不灭血脉是危难时刻千万双无畏伸出的手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却在危难瞬间用血肉之躯筑起“义立天地”的丰碑点击视频看这份穿越千年光阴的赤诚在今日的山河依然灼
2025-08-12 15:17:00
青春实践派|“十元茶馆”:贵州“避暑茶”里的甜美爱情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是我们前世种下的花朵。你为我花开,我为你花落……”夏日的贵州,推开窗便是满眼绿意,凉风习习。在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
2025-08-12 15:31:00
带妈妈照片进考场的男孩收到录取通知书 父亲:孩子带着通知书去妈妈墓前告慰
大皖新闻讯 今年高考期间,江西上饶一名男孩带着妈妈的遗照进考场参加考试,考试结束后他直奔妈妈的墓前悼念,感动了很多人。8月12日
2025-08-12 18:23:00
安徽“玉米阿姨”跳海救人后续:有了固定摊位,开直播遭遇“黑粉”攻击
大皖新闻讯 7月7日,在山东青岛,一名女生不慎坠海。危急关头,在附近摆摊卖玉米的57岁安徽女子刘玉荣奋不顾身,跳海施救
2025-08-12 22:24:00
· 韩国人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
韩国网友误以为沈佳润是财阀千金,因其父亲艺名小沈阳与辽宁省会沈阳市同名,推断其家族拥有“城市命名特权”,网友:小沈阳的成名作还是《不差钱》。
2025-08-12 19:54:00
法援案例丨一纸公证起风波,法援助力七旬老人“留住”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七旬老人王秀兰(化名)半生为家庭操劳,从照料老伴到抚育孙辈,把日子过得满满当当。可谁曾想
2025-08-11 11:54:00
凤凰古城外国女游客跳水救人引关注 目击者还原救人瞬间
大皖新闻讯 近日,一段外国游客在湖南凤凰古城景区内跳水勇救落水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一男孩不慎失足落入河中
2025-08-11 12:44:00
【尚德胶州】送子从戎显大义 担当在肩传家风
鲁网8月11日讯(记者 孙强 通讯员 胶宣)在新时代的潮流中,葛振红用平凡的人生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她像一根坚韧的线,将家庭责任与社会担当紧密串联
2025-08-11 16:46:00
法援案例丨仓促和解留隐患,法援助五保老人破七年困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五保老人刘金山(化名)因一场交通事故陷入索赔困局,证据空白、时效存疑、协议束缚如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2025-08-11 17:02:00
【视评】不判离是提醒,养孩子得父母一起扛
最近湖南岳阳法院判了个离婚案子,挺让人唏嘘的。一对夫妻要离婚,俩孩子,小的还是一级言语残疾。俩人都同意离,可说到养这个残疾孩子
2025-08-12 01:58:00
父亲患慢性白血病 池州16岁女孩忍痛捐髓救父
大皖新闻讯 45岁的父亲被确诊为慢性白血病,与女儿配型成功后,16岁的女儿忍着疼痛与害怕毅然为父亲捐献骨髓和干细胞。虽然配型成功带来希望与生机
2025-08-11 19:09:00
【多彩新论】法院不判离,就是要爹妈担起责任
近日,湖南省岳阳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引发关注。龚某某与熊某婚后育有两子,小儿子小熊为言语一级残疾。双方均同意离婚
2025-08-11 19:42:00
豆瓣8.2,这本漫画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和认识自我的过程。《相反的人》就在陆冉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诞生。着眼于当下,观察自己的状态,度过每一天
2025-08-11 04:29:00
基因技术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 1.15米“袖珍妈妈”在杭诞下健康宝宝
近日,浙大妇院钱江院区手术室传来一声响亮啼哭,身高仅1.15米的小丽(化名)通过剖宫产顺利诞下男婴。经检测,宝宝未携带母亲的致病基因
2025-08-09 07:38:00
江苏女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下安徽男孩 20年后她又陪着“儿子”抗癌续写动人故事
大皖新闻讯 20年前,安徽六安12岁男孩刘腾博身患白血病,绝望之时,江苏南通女老师闾蓟敏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他的生命
2025-08-08 1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