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只要有一星火光,都要去照亮
——记红安卷烟厂员工、“爱心妈妈”程双梅
本报记者 吕洁
“梅妈!”“哎,好孩子!”5月24日一大早,校园操场里,闹嚷嚷中走来了一名女性和几个孩子。孩子们口中叫着“梅妈”,一路簇拥着她做游戏;女子弯腰俯身,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笑着看看这个、叫叫那个,现场像一场快乐的派对。
“梅妈”叫程双梅,50岁,个头不高,活泼开朗,是红安卷烟厂物流车间统计核算员。11年来,她组织志愿者走访了300多个贫困家庭,联系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5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个人资助十多名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
“孩子们叫我梅妈,是世界上最亲切的称呼”
2012年的一天,一位好友将程双梅拉进一个捐资助学的QQ群。群里会经常组织一些助学公益活动及推送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的情况,群内成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或资助、联系其他助学人共同参与。每周末、假期,她开始与其他“麦田志愿者”一道开展助学款发放、走访、捐资捐物等活动。
程双梅坦言,自己走上助学志愿者这条路,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
程双梅的父亲程文煜是一名小学体育老师。程文煜在岗的那些年,家里的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悄然消失:大到被子,小到吃穿用什。偶然间,已上小学的程双梅和哥哥姐姐才知道缘由——那些消失的东西,出现在了程文煜班上的困难学生手中。
刚开始时,程双梅抱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态,想力所能及地“拉一把”“扶一把”,直到她遇见了徐奥,她的想法发生改变。
2014年7月,QQ群发起慰问徐奥一家的倡议,作为积极者,程双梅报了名。几天后,她与其他几位志愿者冒雨来到了红安县七里坪镇联山村,走进徐奥的家。
然而,眼前的一切,让她愣住了:不知住了多少年的石头墙老房子里,看不到一件值钱的器物;不到6岁的徐奥正在打水欲帮母亲洗漱,瘦小的身躯半拖半拎着一只废弃的塑料油漆桶装水,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力......
徐奥两岁时,爸爸在帮邻居盖房时不慎摔下身亡,妈妈患有遗传性风湿病,手脚萎缩,下肢瘫痪,从那时起,徐奥便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全家重担。
程双梅说,见到徐奥的那一刻,脑海中有一个问题不断在问自己:是继续做参与式的公益,还是做能真正改变受助者命运的公益?她选择了后者。
回来后,程双梅在QQ群和微信朋友圈发起了帮助徐奥一家的倡议,短短数天时间便筹措到2万多元。2014年起,程双梅牵头建立了“徐奥关爱小组”,多年来持续对这个家庭进行帮助。后来,徐奥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好心人纷纷捐款捐物。
每年寒暑假,在拜托他人照料徐奥的母亲后,程双梅都会邀请徐奥到家中作客,带徐奥去游乐场玩,给他买新衣服,还带徐奥做了牙齿矫正。
“梅妈”和“胖爸”,就是徐奥日常对程双梅及其丈夫的称呼。“孩子们叫我梅妈,这是世界上最亲切最甜蜜的称呼。”程双梅说。
“为了这点光,我愿付出所有的爱”
2016年9月初的一天,一张大红底的感谢信贴在了红安卷烟厂门口,红安卷烟厂和身边的同事这才知道程双梅这些年帮助了很多人。
感谢信是程双梅资助的两名红安一中的学生写的,他们双双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上大学前夕,他们知道了三年来给予他们无偿资助的人叫程双梅,是红安卷烟厂的职工,于是就送来了这封感谢信。大家这才知道程双梅还曾经为手掌致残的赵东奥募集3万多元爱心捐款,为患重病的女孩郑银红募集到6万多元医疗费,携手公益团队实施“点燃梦想”“暖冬行动”等公益活动……
11年来,程双梅的周末和各种假期多半都用在了公益活动上。为了能攒下钱资助更多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吃用开销标准降到很低。即便如此,周围还是有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她是为了给自己贴金,因为她经常将这些情况发到朋友圈。
“我发朋友圈,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孩子。”程双梅有1000多个微信好友,其中一大半是受助者或她联系到的资助者。面对种种声音,程双梅大多一笑而过,心里有疙瘩时,便去运动场上宣泄一番。
在程双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助学公益活动群体,用爱心托举着一只只被命运搁浅的“小舟”,驶向光明彼岸。她的女儿樊若珩参加公益已有9年,每年寒暑假都会和妈妈一起参加公益活动,2021年开始资助了一名六年级的困境学生。程双梅还先后获得红安县“优秀志愿者”、红安县道德模范、中国公益报“公益标兵”、湖北中烟最美员工、黄冈市爱心助残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6年,红安高桥镇的困难高中生刘勇考取了大学。刘勇的父亲在他10岁去世,头部受过伤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当年,程双梅联系到了一个资助人,保证他顺利完成了学业。2020年7月,刘勇通过了招聘考试,成为了程双梅的同事。
“做公益是一种信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充实和快乐及精神回报是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只要有一星火光,都要去照亮,即使只能帮助到一个孩子,那也是一种改变。”她说,“为了这点光,我愿意传递我所有的爱,付出所有的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09: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