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罕见病用药纳入深圳医疗保障体系再升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29 06:4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守护小群体 重铸大希望

罕见病用药纳入深圳医疗保障体系再升级

■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

近年,“天价针”“天价药”让罕见病的话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罕见病,顾名思义,患者少,发病率低于0.01%,故而针对这类疾病的药品研发成本高、药价高昂,如何“用得起药”成了罕见病患者的“心头病”。近年来,深圳市医疗保障局持续推动解决罕见病用药保障难题,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深圳惠民保”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大大减轻了罕见病患者的用药负担,让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用药有保。

基本医保减轻费用负担

“一家人又有了希望”

“孩子确诊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好像有人为他的生命按下了加速键。”2021年,两岁的希希(化名)被确诊患有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也被称为婴幼儿渐冻症,疾病导致他的骨骼变形、肌肉萎缩,连筷子都无法拿起。希希爸爸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就是我们一家的希望”。

患病之后,因为用不起特效药,希希每天都要承受病痛的折磨。就在全家人心灰意冷的时候,传来了好消息——深圳落地罕见病“国谈药”,原价70万元/针的SMA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纳入医保范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降至约3.3万元/针。经深圳基本医保报销90%后,每针实际支付仅3000余元,负担大为减轻,希希也因此正常用上了药。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用药之后,孩子体质、体重都有所改善,已经能用筷子吃饭了。我们一家的希望也越来越大!”希希爸爸激动不已。

深圳医保一直高度关注罕见病用药保障工作,对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罕见病药品全部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以希希使用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例,截至目前,已有537人次用药。

同时,深圳医保在2021年实施了门诊特定病种政策,将血友病、肺动脉高压、多发性硬化症等7种罕见病纳入门诊特定病种保障,由医保基金给予更高比例、更高限额保障,最高报销90%,每年可为全市近2800名患者减负1.5亿元。此外,2023年10月后,深圳医保又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新增了大病保险,对参保患者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二次报销”,最高报销100万元,进一步减轻罕见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惠民保进一步加强保障

“没有它,我很难坚持下来”

2019年,23岁的小于忽然感到四肢无力,甚至无法正常走路,于是在家人陪同下前往深圳中山大学医院就医,最终被确诊为晚发型庞贝病(LOPD)。“听到这个噩耗时犹如晴天霹雳。”小于说,当时都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15天就要用一次药,一年就要100多万。”小于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医院缴费单时被吓得目瞪口呆,“用药真的太贵了,掏空家底也填不上。”医疗费用高昂,最开始小于只能选择几个月用药一次,但由于用药间隔期过长,疾病的进程只是放缓了,但依旧在恶化,肌肉萎缩由四肢逐渐发展至呼吸系统,甚至导致呼吸困难。

转机出现在2023年5月,由深圳医保指导推出的“深圳惠民保”正式发布,保费标准为88元/人/年,医保个人账户即可购买,紧密衔接基本医保,低价格高待遇,参保条件“不限病种、不限既往病史、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实行“一站式结算”便利措施,庞贝病等7种罕见病的高额自费药被纳入了专项保障范围,最高报销70%、年保障额度50万元。

“今年终于可以按医嘱进行用药了。”根据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小于2023年全年用药16次,“深圳惠民保”帮他按最高额度支付了50万元。“如果没有‘深圳惠民保’的帮扶,我恐怕很难坚持下来。”小于说。如今,虽然疾病没有痊愈,但好在小于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据悉,“深圳惠民保”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外为罕见病用药费用保障缺口提供了重要补充,也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保目录内的罕见病药品经基本医保报销后,“深圳惠民保”还可进一步报销80%,年保障额度120万元。

针对医保目录外药品,除纳入了7种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品外,“深圳惠民保”还将治疗严重进行性脊柱畸形等罕见病的部分“港澳药械通”药械纳入保障范围,最高报销50%,年保障额度50万元,保障患者有效使用国际先进药械。同时畅通用药渠道,指定8家定点零售药店作为罕见病高价自费药供应机构,4家罕见病协作网医院作为我市定点医院,确保患者用得上、能报销。目前,“深圳惠民保”已累计保障超5万人次,赔付1.5亿元;其中,保障了罕见病患者212人次,赔付648万元。

激励大湾区学科建设

“罕见病不再‘罕治’”

“以前看到很多罕见病患者因为药价昂贵而不得不降低用药频率,甚至放弃治疗的时候都会感到很痛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罕见病医学中心(筹)副主任杜启峻表示,罕见病的临床患者案例本来就少,再加上部分罕见病患者顾虑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导致治疗罕见病的医生也很“罕见”,患者从生病问诊到确诊少则需要几年,多的十几年。

杜启峻说,需要感谢深圳医保对罕见病的持续关注,不断破解罕见病用药保障难题,“让更多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减轻,‘吃得起药、看得起病’。”近年来,他庆幸越来越少看到那些令人惋惜的场景。同时,深圳医保出台了单独支付政策,罕见病“国谈药”不纳入参保人普通门诊年度报销限额、不列入医院住院医疗总费用核算范围,“医生不用顾虑因为用了高价药物导致医院总费用超支,在治疗时才更好大展拳脚。”

“明显能感受到的变化是,深圳罕见病患者逐渐开始敢看病、敢治疗,有了更多的临床案例,医生的诊疗水平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杜启峻说,这种“双向奔赴”既吸引了更多罕见病患者来深就医,也同样激励着深圳在罕见病学科建设上更进一步,形成正向循环,为大湾区罕见病治疗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巨大作用。

据悉,港大深圳医院目前已开展超过100个罕见病病种的诊疗,正努力打造国家罕见病区域医疗中心。自去年“深圳惠民保”保障生效以后,港大深圳医院已接收了10多位罕见病患者入院治疗,较以往明显增长。

“如今,通过深圳医保的多重保障,更多罕见病患者基本能够负担用药费用,配合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医院对罕见病的治疗也更具信心。”杜启峻说,医保医疗协同保障,罕见病患者的路将走得更好更远。

对于未来,杜启峻说,希望更多治疗罕见病的药物能够被纳入深圳医疗保障范围,逐步推进,努力让更多罕见病患者“病有所医、医有所药、药有所保”,不放弃每个小群体,让罕见病不再“罕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9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100%的努力守护0.01%的小群体
...手段,需终身服药。每年治疗费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深圳市医保局工作人员肖伟民说。近年陆续有多位罕见病患儿家属到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走访,希望解决孩子的用药保障问题。面对这些家长的
2023-12-08 04:06:00
保费不变 保障升级!2024年度“深圳惠民保”有这些新亮点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贺林平在深圳市医疗保障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的共同指导下,2024年度“深圳惠民保”日前正式上线发布。在保费88元不变的
2024-05-09 20:22:00
记者5月17日从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获悉,深圳市近日推出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深圳惠民保”,代替原来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简称“重疾险”),保障幅度、保障内容都进行了大幅提升
2023-05-18 16:57:00
深圳打通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端口
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讯(记者黄劼)记者从10月29日召开的深圳社区药品安全服务网项目总结交流会了解到,深圳的药品安全服务打通了公众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端口,形成可报、可学、可查、可收的社
2024-10-31 10:34:00
聚焦大湾区“港澳药械通”,跨境医疗服务互联互通加速度
...年,8月27日,“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工作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完成,试点取得的经验做法将扩展至粤港澳大湾区其他符合要求的地市和指定医疗机构,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位于广州、
2023-07-03 14:45: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人民网海口5月11日电 (李学山)5月11日,在海南省新闻办举办的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进口特许药械政策再升级暨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药品监督
2023-05-11 22:42:00
2024年“达州达惠保”正式上线!政府指导,保障升级!
...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特定药品,进一步解决大病患者“用药贵、用药难”问题。三是进一步明确扩大参保范围,只要参保了全国任意一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外地工作的拥有我市户籍的人员和因工作
2024-05-15 17:46:00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程赞)记者从深圳市医疗保障局获悉,自2024年1月起,深圳正式落地执行《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2024版)》(简称2
2024-01-05 07:08:00
2024年“惠厦保”上线 厦门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就诊,相关疾病近2000种日常药品可报销,覆盖家庭常备用药和应急用药。第四,下调免赔额,理赔门槛更低。医保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医保范围外住院自费医疗费用年免赔额从1800
2024-04-23 18:3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稻香黄河口 | 从一粒大米到一碗好饭的诞生 这里都是满满的学问
大众网记者 李欣 赵奕宁 东营报道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平凡却最不可或缺的主食。然而,要煮出香气四溢、颗粒分明的米饭,奥秘不仅在于烹煮的技巧
2025-09-10 08:44:00
东城中医院蔡学萌:巧用针药结合,破解耳鸣困扰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蔡学萌主治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治疗:耳鸣、耳聋、中风偏瘫、失眠
2025-09-10 09:24:00
东城中医医院张东大夫: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张东,中医执业医师,师从甘肃省第三批名中医魏玉香主任医师,跟随国家级名中医程海英主任临床学习数年。每周二,四,六全天出诊
2025-09-10 09:55:00
手术室为什么会放花生米?
作者:敏敏 加七在手术室里,需要花生米?最近,一张手术室的器材清单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在纱布、针筒、棉球、引流管等一众“正经”的手术器材中
2025-09-10 19:29:00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中医传承,赋能基层医疗
近日,烟台市2025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骨干医师培训班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举行,中医科作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授课科室
2025-09-10 10:14:00
百姓身边的暖心医护团队 —— 记河南省中医院骨科医护人员
在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有这样一支让人倍感温暖的医疗护理团队。他们不仅在慢性病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倾注了十足的耐心与温情,更在特殊患者的照护过程中
2025-09-10 11:17:00
尖峰眼科提示:近视手术能摆脱哪些困境?
随着近视人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把“摘镜希望”押在近视手术上——看着身边一个个“摘镜成功”的朋友,术后第二天就能清晰看世界
2025-09-10 11:18:00
越来越多结节患者选中医?济南国医堂张青松主任:中医理气散结优势多多
随着体检普及,甲状腺、乳腺、肺部等部位的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患者因担心结节进展,开始倾向于通过中医调理改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
2025-09-10 11:19:00
关注肿瘤患者康复期:探访四川友谊医院无陪护支持服务
肿瘤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尤其在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虽无需ICU级别的生命支持,但仍需专业、密集的护理,这使得许多无法全程陪护的家庭面临现实困境
2025-09-10 11:20:00
本市拟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试点
昨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以“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探索北京养老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主题,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新成果
2025-09-10 11:25:00
全市第三家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落地大兴
“有了落地大兴的创新站,我们企业无论是工艺规模扩大还是原料前处理等流程,有了前置沟通渠道,审批效率将大大提高。”北京五和博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医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刘志华如是说
2025-09-10 11:25:00
年轻人自学心理咨询应谨守专业边界
唐传艳当下,一些年轻人选择“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他们希望通过自学踏上心理咨询师成长之路。媒体近日调查发现,目前线上线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自学渠道和资源
2025-09-10 11:26:00
2025健康产业大会“牵手”知乎浙江:战略合作,解锁健康产业新可能!
2025健康产业高质量合作发展大会筹备工作迎来重要进展,大会于9月8日顺利举行推动健康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签约仪式。在此次仪式上
2025-09-10 11:53:00
权威认证!这家医院显微外科挂牌省级重点学科
近日,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贵阳市骨科医院)学科建设迎来历史性时刻——显微外科被授予“贵州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称号并获颁牌匾
2025-09-10 15:58:00
中秋“吃饼”也养生!日照港口医院推出药膳月饼,健康与美味兼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隋忠伟 厉昕月中秋佳节临近,月饼作为传统节令食品,常因高糖高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如今,日照港口医院打破这一局限
2025-09-10 16: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