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在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车桥村稻虾共作和大棚蔬菜两大产业蓬勃发展——
风吹稻浪虾儿欢大棚四季蔬果香
走进阳新县龙港镇车桥村,房屋错落有致、院落干净整洁、墙绘生动有趣……沿着崭新的柏油马路继续往前,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稻虾基地和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一幅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铺展开来。
稻虾共作有“钱”景
15日清晨,车桥村稻虾基地负责人郑英才穿着橡胶下水裤在田中撒网捕虾,一只只色泽鲜亮、个头肥硕的小龙虾在网中活蹦乱跳。
“4月上旬完成虾苗投放、5月底捕虾、6月中旬种虾稻、10月收割稻谷……”郑英才对每年稻虾循环种养的时间节点熟稔于心。
“7年前我开始养殖小龙虾,但一直效益不好。”郑英才说,这两年来,在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引导帮扶下,郑英才着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从土地流转、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方面,驻村工作队为他的稻虾养殖基地提供了大量帮助,重新激发了他做活小龙虾产业的信心。
稻虾共作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采用这种生态养殖模式能最大限度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率,产出的大米味道香甜、小龙虾肉质鲜美。“去年,我的稻虾养殖基地产出小龙虾1.3万斤、虾稻3.2万斤,年产值达20余万元。”看到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郑英才的养殖基地今年又扩建了25亩。
提高乡亲们的收入才是发展的硬道理。车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郑和柏表示,稻虾共作产业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经济效益,每年还能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有效促进村民收入增长。
大棚蔬菜好“丰”景
充分利用车桥村毗邻富水水库、水资源充沛这一优势,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科学谋划,村里的大棚蔬菜产业蓬勃兴起。
去年3月,车桥村引进阳新恒嘉盛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50万元发展高标准大棚蔬菜50亩,主要种植丝瓜、水果黄瓜、水果玉米、千禧果等,开启一条蔬菜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大棚蔬菜基地,绿油油的黄瓜、丝瓜长势喜人,瓜果香气扑面而来。今年46岁的车桥村村民梅月娇穿梭在大棚里,忙着浇水、施肥。“能在家门口拥有一份工作,可以照顾孩子,还能有一份稳定收入,我很满足。”
“目前村里有14个蔬菜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5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就业。”郑和柏介绍,今年计划新增流转土地30余亩,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为更好地打造车桥村稻虾共作和大棚蔬菜两大特色产业,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机耕路、沟渠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方位服务两大产业发展。
驻村工作队队长华建河表示,在继续发展壮大两大产业的同时,将产业与研学、农旅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来车桥村赏农家景、品农家菜,促进农民增收。
扫码看视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